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第16章 糖 尿 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范畴,可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表现,但相当一部分病人无任何症状,仅于查体或出现合并症时才被发现。
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我国目前糖尿病的总人数可能达2000多万人,而伴随糖尿病而来的各种合并症也相应增加,并已成为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虽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对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可预防、降低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糖尿病的症状
轻症糖尿病常无症状,完全依靠化验诊断,典型的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
1.多尿、多饮与多食
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毫升,甚至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
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并且饮不解渴。
多食。由于通过尿中排出大量葡萄糖,所以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2.消瘦与疲乏
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
糖尿病人大多感到疲乏,主要为肌无力,这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病人,常在同一个家庭中发现。据统计,大约每4个病人中就有1位,他的有些亲戚也得糖尿病。有位学者统计,严重的病人有35%会遗传,而轻微的病人有20%。另位学者统计,儿童糖尿病患者有50%有家庭性。
早在16世纪,这种遗传的趋向就被发现。一般观念认为它是隐性遗传。假如两个糖尿病患者结婚,则他们的孩子(从理论上说)全部都会患糖尿病,如果一个糖尿病人与非糖尿病人结婚,则他们的孩子都不会得糖尿病,可是却带有遗传因子,假如一个糖尿病患者与一个带遗传基因者(他没得糖尿病)结婚,则有1/2的小孩可能得糠尿病。当两个带遗传基因的人相结合,则有1/4的小孩可能得糖尿病。
这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糖尿病并不完全依照这种遗传方式进行。依据美国卫生部的调查结果,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与一个本身非糖尿病、却带有遗传基因者结婚,理论上,生下的孩子有1/2会得糖尿病。但实际上仅有1/4的人发病。如果两个有遗传基因的人结合,则理论上其孩子有1/4可能得糖尿病,但实际上仅有1/8以下的人发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疾病,但究竟如何遗传,至今仍未有人揭开真相。一则是统计方面上的困扰,譬如有的人直到70岁才发病;另则是诊断方面的困扰,至目前为止还无法百分之百诊断出潜伏性的糖尿病。所以学者很难得到正确统计。加上糖尿病的发病因,还有肥胖、感染、以及怀孕等因素,因此更增加这项研究的难度。
倘若糖尿病是依隐性遗传,则将有如下之4种情况出现。所谓糖尿病带因子者是指那些带有遗传因子的人,但他却未得糖尿病。
①父母中有一人得糖尿病,另一人为完全正常者,则所有孩子不得糖尿病但他们却成带因子者。
②父母中两位都是带因子者,结果有75%为带因子者,而25%的人得了糖尿病。
③父母中有一人为糖尿病患者,另一人为带因子者,则孩子有50%患糖尿病,另50%为带因子者。
④若两个糖尿病人结婚则所生孩子均为糖尿病患者。
2.性别、种族因素
依据杰索林(Joslin)的研究,性别与糖尿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男性在60岁之后得糖尿病的机会才增加,而女性却在50岁就有很多人罹患了。此外,犹太人有5岁的小女孩就得这种病的。在儿童、青春期、青年期及壮年时,男女得病的机会相等。
犹太民族、意大利人、印度人比其他民族的人容易患糖尿病。至于为何如此,学者还未获得结论。有些学者注意到他们爱吃东西,有些则认为这三种民族中,神经系统敏感的人较多,容易引起这个疾病。
3.生理因素
(1)年轻时操劳过度,未能及时调治,使机能受到损害;
(2)由于患病或先天衰弱的影响,生理机能提早衰退;
(3)肥胖的人由于脂肪在身体一层层地堆积,过多的脂肪影响心脏、肾脏、肺部、肝脏和血管障碍,使胰腺的功能衰竭。
4.病理因素
(1)胰岛病变(特别是B细胞),可引起该病。如患胰腺炎、胰腺癌、创伤等;
(2)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生长激素)过多,对抗胰岛素;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厚;
(4)精神创伤和持久性精神紧张,脑部疾患如脑震荡、脑炎等。
此外如感冒、喉咙痛、肺炎和下痢等病,都可能伤害胰腺,使腺体不能正常地制造胰岛素,供应身体需求。这时便会出现血糖浓度升高的现象,而使病人产生失去体力、尿糖、多尿等症状。在肝脏或胆囊受到慢性感染时,亦影响胰腺的功能,如果伤害情况严重也会引起糖尿病。
5.生活因素
(1)纵欲过度或手淫过度以致机能受损;
(2)饮酒过度,久之烧坏肝脏;
(3)平时不注意清洁卫生,患了感染症,使滤过性病源体的抵抗力减弱,血糖值升高;
(4)精神上过度的痛苦、紧张或疲倦,长时间反复刺激神经系统,使胰腺受伤。
以上几种因素,都能使人患上糖尿病,因此,平时应特别注意,尤其是带糖尿病因子的人。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并发症几乎涉及各系统主要脏器器官,所以积极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当今,应用胰岛素和抗菌素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该病;病人也能够过正常人的生活,活同样长的寿命。其防治方法是:
1.饮食预防
一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决定饮食总量。只要合理控制饮食,就可控制病情,甚至无需吃药。在调节饮食中,还要注意每天按一定比例调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二是食物不宜过精、过细,平时需吃一定量的纤维素食物,它既能增加饱腹感,又可防止血糖吸收过快、上升过高,还有降胆固醇和通便作用。
2.将饮食、药物、运动三种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应避免吃得太多,运动太少引起高血糖,也要避免吃得太少、热量不够而过多地消耗体内脂肪产生低血糖与酮症。体育锻练能降低体重从而减少胰岛细胞的负担,促进肌肉利用血糖,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改善体质。但运动量太大则消耗热量过多,需要的胰岛素量也过大,反过来又会促使患者再吃、再喝,势必造成新的不平衡。所以,应该强调饮食、药物、运动三者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始终保持三者的平衡关系。重症病人不可参加运动。
糖尿病的早期发现
糖尿病的明显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即所谓的“三多一少”),老年人“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有类似情况,应就医检查。早期诊断依赖血糖测定。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等。这些病变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一般有下列症状:多尿,烦渴多饮,其尿量异常增多,一日总尿量匮常在2~3升以上,偶可达十余升,同时口渴较甚,喝水量明显增加。善饥多食,一日进食五六次,进食主食达0.5~1千克,菜肴比正常人多一倍以上,尚不能满足。疲乏无力,严重消瘦,皮肤瘙痒。还可有四肢酸痛,麻木,性欲减退,月经失调,视力障碍等。
该病严重恶化时可见酮症酸中毒,发生昏迷。还常见皮肤、泌尿系等多种感染,结核病、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对有高血压、肥胖、心脑肾血管并发症患者及有遗传性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查血糖、尿糖。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糖尿病自我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质量。理想控制水平应为空腹血糖<110mg/100ml(6.1mmol/L),餐后2小时<130mg/100ml(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
1.西医药治疗
(1)初发轻型糖尿病只要控制饮食,粮食每日5—6两(250—300g),适当增加蔬菜、豆制品、鱼、瘦肉、蛋等,并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一般血糖即可控制在正常范围。
(2)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仍然未能正常者,可采取口服降糖药物:优降糖(2.5mg/片),2.5mg/次,口服,2次旧;二甲双胍(0.25g/片),0.25g/次,口服,3次/日;瑞易宁(长效美比达)(5mg/片),5mg/次,早餐前15分钟口服,1次/日:达美康(80mg/片),80mg/次,口服,1—2次/日。
处方一至处方三可任选一个,处方二更适合老年人。
(3)胰岛素治疗:少数老年病人(10%—15%)需用胰岛素治疗时,则应住院试用,并调整剂量。一般宜先用短效胰岛素,分早、中、晚三餐前注射,且宜从较小剂量开始,通过增减调整,最后得出合适的维持剂量,继续使用。其中一部分病人须终生应用胰岛素:另一部分病人经过一段时间胰岛素治疗后,使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最后可改用口服药来维持治疗。至于需要长期应用胰岛素而糖代谢已较稳定的病人,则可改用中效胰岛素,每日早、晚餐前各注射1次,较为方便。或改用长效胰岛素,每日注射1次即可。胰岛素大多无副作用,但应用剂量过大,或进食中断而仍注射往日剂量时,均可引起低血糖症,甚至低血糖昏迷。一般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时间,是在饭前15~30分钟。注射胰岛素后的作用最强时,常常需要吃点东西,防止低血糖反应。
近年来开展应用胰岛移植、胰腺移植及胰岛素泵的治疗,尚在临床实验中,一般用于较重的I型糖尿病,尚未应用于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肺热津伤症的治疗
肺热津伤症(上消)的表征为:口渴多饮、咽于舌燥、尿频量多。方用消渴汤加减:麦冬、天冬、知母各15克,沙参、石斛、天花粉、生地各20克,黄芩、葛根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或用消渴丸,每次5~10丸,每日3次:也可用消渴降糖片、消渴平片,糖尿灵片。
(2)胃热阴伤症的治疗
胃热阴伤症(中消)的表征为:多食易饥、大便干燥、烦渴多饮。方用益胃汤加减:生地、石斛、麦冬、玉竹各20克,芦根、石膏各30克,黄连6克;或用黄精20克,熟地、山药、花粉、麦冬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用花粉黄连降糖散,每次3克,日服3次。或用抗饥消渴片、玉泉丸等。
(3)肾阴不足症(下消)的表征为:尿频量多如脂膏,头晕腰酸、手足心热、口干喜饮。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山茱萸、生地、枸杞子、女贞子、五味子各15克,知母、桑螵蛸、复盆子各10克;或用山茱萸30克,五味子、乌梅、苍术各20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用知柏地黄丸、降糖舒等。
3.药膳疗法
(1)清蒸茶鲫鱼:鲫鱼500克,去鳃、肠及内脏,留下鱼鳞,腹内装满绿茶,放盘中上蒸锅清蒸熟透即可食用。每日1次,淡食鱼肉。适于糖尿病的口渴喜饮者。
(2)山药炖羊肚:羊肚、山药各适量。将羊肚煮熟,再入山药同炖至烂,稍加盐调味后空腹食用。每日1次,适于糖尿病的尿频多尿者。
(3)滋胖饮:黄芪、山茱萸各20克,生地、山药各30克,生猪胰5个(干燥研末)。前四味药水煎取汁,每次送服猪胰粉10克,每日3次。此方适于上述各症。
(4)萝卜粥:新鲜萝卜约250克洗净切碎,同粳米100克煮粥;或用鲜萝卜捣汁和米同煮为粥。可供作早晚餐,温热食。此方为治老年性糖尿病的常用食疗方。
4.其他疗法
(1)推拿按摩:用大拇指点揉肺俞、睥俞、三焦俞等穴,提拿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再点按合谷,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手三里。
(2)自我推拿:用手背在同侧背部搓擦,等发热后交换另一手,交替进行,约2分钟。
5.注意事项
一定要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要求进食,饮食要有规律,以清淡为宜,不暴饮暴食,禁食辛辣之品,要定期自查尿糖,以早餐前阴性、全天士±~+之间为好。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血糖。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出现合并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抢救。服用降糖药过量或进食减少,常可发生低血糖反应,出现心慌、汗出、头晕、疲乏等。所以服用西药降糖,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要加强体质锻炼,降脂减肥,维持正常体重,节制性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