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音乐情感的融入
音乐情感力是钢琴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是音乐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和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并行不悖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情感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支配。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反映。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情感的多样性。如果客体能满足人的需要,就能让人产生愉快而满足的情绪;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让人产生不愉快的和消极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都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巩固。
同其他的音乐一样,钢琴也是抒情的艺术,没有情感的钢琴曲怎么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李斯特认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淌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钢琴在弹奏的过程中将作曲家的情感表现出来,借助声音将这种情感传递,让听众得到感染。因此,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先要融情于作品,把自己当作作曲家,打通和作品的内在的情感。最终通过情感来表现声音,达到演奏的声情并茂。通过演奏的情感来带动听众的情感。
由此可见,音乐情感力的培养是钢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情感体验力影响着情感表现力,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学习,不仅可以纠正不良的学习心理,还可以对今后的心理健康与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稳定的社会心态,这一切才真正是教育工作者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钢琴的教学与心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热情与爱心去感染学生,同时也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他们解决心理负担,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注释】
[1]侍圣斌. 关于钢琴教学中如何进行演奏心理训练的几点思考[J]. 智库时代,2017(14):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