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小 结
本节主要阐述了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结合边坡岩土体结构和进一步开采方案,进行了工程地质平面分区和剖面分带。采矿活动是快速的人工卸荷作用,对边坡稳定性有间接影响,降雨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1)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为不稳定区;地层复杂,山高坡陡,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大是矿区区域地质的总特征。
(2)矿区处于高黎贡山余脉,为高中山地貌,矿区内地形高差为300~500m,属于典型的高边坡;矿区边坡台阶不甚规范,合并多台阶形成直线坡、凸型坡、凹型坡等多种形式,边坡坡型复杂。
(3)矿区地层有二长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斑岩、浅变质砂岩、板岩、大理岩、透辉石矽卡岩、石榴石矽卡岩和透闪石矽卡岩以及磁铁矿、磁黄铁矿和褐铁矿等,岩性复杂多变,岩相变化大。
(4)矿区发育了13条断裂,地质构造复杂,对矿区边坡稳定性有明显影响的有F6和F8两条。
(5)地下水以浅表风化裂隙水为主,主要赋存于碎裂结构的变质砂岩中,其次为残坡积层中局部赋存的上层滞水,降雨是地下水主要补给途径,地下水在采场边坡上受板岩或中等风化界面阻隔局部呈季节泉或散流排泄,无统一地下水面,矿区现状仍然为山坡露天开采,地下水可以自然排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6)矿区地质灾害均为滑坡,6处滑坡对应6种不同的滑动模式。有松散层中的近圆弧型滑动,有限于单台阶内的单平面滑动,有跨越多台阶的楔形体滑动和折线型多平面滑动,有跨越多台阶沿着土岩接触面滑动,也有滑面不标准的坡面侵蚀型滑动等模式。
(7)在划分边坡工程地质岩组、结构面发育情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结构体形状、岩体地质类型,根据规范划分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划分结果表明,本矿山边坡岩体结构类型有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碎裂-散体状结构和散体状结构共五种结构类型;然后根据岩体结构所处位置的不同,再进行工程地质平面分区和剖面分带,将矿区边坡岩体结构划分为五种结构类型15个平面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