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写真
浙江发生大面积地面沉降
浙江省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正在发生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据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朱川总工程师介绍,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省乡镇企业工业用水量大幅增加,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采有限的地下水。目前,浙江省已经开始采取限采地下水、使用地表水、人工回流等措施来遏制地面下沉的趋势。
据了解,浙江省从杭嘉湖平原到沿海地带普遍存在着地面沉降的现象。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嘉兴开采地下水最为严重的时期,市区和郊区每年的开采量都达到了2800万吨,远远超过了地下水的再生量,结果市区地面下降严重。地面沉降最大的危害是易造成洪灾,嘉兴地区在最近几年内已经遭受了四五次洪水的劫难,这与地下水开采过度有密切联系。朱川总工程师说,即使完全停采地下水,浙江省的沉降地面也很难恢复原貌了。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城市地面下沉,是全国的普遍问题。
我国地面沉降区持续“发育”成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在《2004科学发展报告》中指出,地面沉降就像小孩子在不断发育,目前已经由沿海城市向大面积区域性扩展。
在华北地区,地面开裂、房屋倒塌、下水道排水不畅、水质恶化等;在沿海地区,地面下沉使风暴潮危害范围扩大,海岸向内陆侵移。地面沉降对本来就低洼的沿海地区产生的负面效应和危害,大幅度地增加了低洼湿地面积,使耕地沼泽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面沉降已由沿海城市向大面积区域性扩展,由于深部含水层开采量的增加,同时也表现为由浅部向深部发展,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地区为中心的两大沉降区域。”薛禹群说。
目前,我国有近50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据调查,全国沉降面积48655平方公里,年均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薛禹群认为,造成我国地面沉降的成因,主要是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同时,第四纪以来的的活动断裂和构造沉降,加剧了这一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据了解,最近20年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4.0%增长到2000年的19.8%。华北、西北地区城市利用地下水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河北、北京、天津等已属超量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