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

一、操作仪器、用具及试样

Y111A型罗拉式纤维长度分析仪,扭力天平,Y131型梳片式长度仪,Y146-3B型棉纤维光电长度仪,稀梳、密梳、黑绒板、镊子及小钢尺等用具。

二、测试标准

GB/T 19617—2007《棉花长度试验方法手扯尺量法》;

GB/T 6098.1—2006《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罗拉式分析仪法》;

GB/T 6098.2—1985《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光电长度仪法》;

GB/T 6501—2006《羊毛纤维长度试验方法梳片法》。

三、操作步骤

1.棉纤维采用手扯尺量法测试长度

(1)选取棉样。在需要坚定的棉样中,从不同部位多处选取有代表性的棉样约10g,将所选的适量小样加以整理,使纤维基本趋于平顺。

双手平分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将选取的适量小样放在双手并拢的拇指与食指间,使两拇指并齐,手背分向左右,用力握紧,以其余四指作支点,两臂肘紧贴两肋,用力由两拇指处缓缓向外分开,然后将右手的棉样弃去或合并与左手重叠握持。

第二种,将选取的小样用两手捏拳状握紧,两手互相靠拢,手背向上,两手握紧棉样的食指对齐,左手拇指第二节与右手拇指第二节对齐,用力缓缓撕成两截,弃去右手的一半或合并于左手中重叠握紧。

以上两种方法都必须使双手平分后的小样截面呈鬃刷状,能伸出较顺的纤维,棉块基本上都被食指与拇指控制,以便于抽取薄层的纤维。

(2)抽取纤维。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的第一节对齐,夹取截面多处纤维,每处抽取3次,将每次抽取的纤维均匀整齐地重叠在一起,做成适当的棉束。

(3)整理棉束。用右手清除棉束上的游离纤维、杂质、索丝及丝团等,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将棉束轻拢合并,给棉束适当压力,缩小棉束面积,使成为尖形的伸直平顺的棉束,以待抽拔。

(4)反复抽拔。将整理过的棉束,用右手压紧,以左手拇指与食指第一节平行对齐,抽取右手棉束中伸出的纤维,每次抽取一薄层,均匀排列。并随时清除纤维中的棉结杂物等,每次夹取的一端长度不宜超过1.5mm,每次抽取整齐的一端,应放在食指的一条线上,使之平齐。拔成粗束后,以同样的方法反复抽拔2~3次,使其达到一端齐而另一端不齐的平直光洁的棉束。最后,棉束重量一般为60mg左右,长纤维可重些,短纤维可轻些。

(5)尺量棉束长度。将制成一端整齐的棉束,平放在黑绒板上,棉束无歪斜变形,用小钢尺刃面在整齐的一端少切些,参差不齐的一端多切些,两头均以不见黑绒板为宜。棉束两端的切痕相互平行,然后用小钢尺测量两切线间的距离,即为棉束的手扯长度。

(6)记录。

结果记录

2.棉纤维采用光电仪法测试长度

(1)仪器调整及校检。

①接通电源,放下灯架,预热15~20min,调整满度值,观察5min,若满度变化不超过±0.5,说明仪器已达到稳定状态,否则需延长预热时间。

②透光量由满度电位器调整,它由粗调和细调两个电位器组成。粗电位器在机内,用小螺丝刀调节。细调多圈电位器在外部,由旋钮调节。正常满度调节用细调电位器,若达不到满度值时,再用粗调电位器。方法如下:细调多圈电位器调节器至最大值,再调粗调电位器,显示值在105%~110%,再调细调电位器直至满度100.0%。

③光电读数由7107组成四位LED数字电压表。基准电压100mV,即为满度透光量,起点和终点的对照表的数字已省去百分号。

④长度调整: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梳架下降至起始点,手轮红线和仪器右侧红点重合(此时起始点间距为6.3mm)。用螺丝刀调整调零电位器,显示8.5。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梳架上升,手轮转动4圈,调满度电位器,显示31.2,起点和满度反复调整两次。

⑤标准棉样校检:标准棉样校验应在标准温湿条件下标定(温度20℃±2℃,相对湿度65%±3%),长度误差不大于±0.5mm。考虑用户设备条件有限,可采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比较测量的方法。方法为:将标准棉样和被测棉样及仪器放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充分平衡,若标准棉样的标准值为28.8mm,仪器显示的平均值为28mm,用螺丝刀调整满度电位器至28.4mm,然后再进行被测棉样的测试。试验结束后应恢复长度标尺,手轮从起始点开始转4圈后,调满度电位器至31.2即可。

(2)取样。

①按照GB 6097—2012《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从制备的实验样品中取5克左右的试验样品。

②将每份试样充分混合均匀后,扯成棉条状试样备用。

(3)试样制备。

①从棉条状试样中顺序取出正好够一次测试用的棉纤维,稍加整理使之呈束状,去掉紧棉束和杂质,但不宜把纤维过分拉直。

②一手握持一把梳子,梳针向上,另一手握持稍加整理的纤维束,握力适中。将全部棉纤维平直、均匀、一层一层地梳挂在梳子上,不得丢掉棉纤维。一手握持挂有试样须丛的梳子,梳针向下;另一手握持另一把空梳子,梳针向上,进行对梳。然后两手交换梳子反复进行梳理。梳理时必须从须丛的梢部到根部逐渐深入平行梳理,并且要循序渐进,用力适当,避免拉断纤维。直至两把梳子上梳挂的纤维量大致相等,纤维平直均匀。其间发现疵点、不孕子或小紧棉束时应予以剔除。

(4)试验步骤。

①翻上灯架,将两把挂有纤维经梳理后的梳子,分别安置在两个梳子架上。用小毛刷轻松地自上而下分别将两把梳子上的试验须丛压平、刷直,并刷去纤维梢部明显的游离的纤维,刷的次数为2~3次(小毛刷上的纤维应随时清除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②翻下灯架(每次灯架必须放到底,以确保光电值一致)。此时透光量读数应在33%~40%范围内(称起点读数),并记住这一读数。如果在范围之外,表示纤维数量过少或过多,应取下梳子,增减纤维量,重新按上述方法梳理。

③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试验须丛逐渐上升,通过光路试验须丛由厚逐渐变薄,光电读数随之变大,当读数与面板上对照表(起始、终点读数对照表)的终点读数相同时,停止转动手轮,此时长度显示器显示光电长度,单位为毫米。

④翻上灯架,取下梳子,随即再翻下灯架,保证硅光电池稳定工作,然后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降下输架,回到起始点,使手轮红线与仪器右侧红点重合。

⑤每份棉条状试验样品制作3个试样,试验3次,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棉样的光电长度值,平均光电长度值修正至一位小数。

(5)记录。

结果记录

3.羊毛纤维采用梳片式分组测定法测试长度

(1)从品质试样中任意抽取试样毛条三根。每根长约50cm,先后将三根毛条用双手各持一端,轻加张力,平直地放在每一架分析仪上。三根毛条须分清,毛条一端露出10~15cm,每根毛条用压叉压入下梳片针内,宽度小于纤维夹子的宽度。

(2)将露出梳片的毛条,用手轻轻拉去一端,离第一下梳片5cm(支数毛)或8cm(改良级数毛与土种毛)处,用纤维夹子夹取纤维,使毛条端部与第一下梳片平齐。然后,将第一梳片放下,用纤维夹子将一根毛条的全部宽度的纤维紧紧夹住,从下梳片中缓缓拉出,并用梳片从根部开始梳理两次,去除游离纤维,每组夹取三次,每次夹取长度为3mm。

(3)将梳理后的纤维转移到每两架分析仪时,用左手夹住纤维,防止纤维扩散,并保持纤维平直。纤维夹子钳口靠近第二梳片,用压叉将毛条压入针内,并缓缓向前拖曳,要使毛束头端与第一梳片的针内侧平齐。在每次拉取前,要修去游离纤维,使毛束端部平齐。三根毛条继续数次,在第二架分析仪上的毛束宽度在10cm左右,重量在2.0~2.5g,停止夹取。

(4)在第二架分析仪上,加上四片上梳片,将分析仪转身,放下梳片,至纤维露出梳片外为止,用纤维夹子夹取各组纤维,然后分别用扭力天平称重。

(5)试验以两次算术平均数为其结果。如短毛率两次试验结果差异超过两次平均数的20%时,要进行第三次试验。

四、任务拓展

纺织纤维长度的测试方法很多,在实际测试中,应根据不同的纤维品种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除了任务中的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可以选择苎麻等材料再进行长度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