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中的香料

第三章 庆阳香包中的香料

庆阳香包里的香料多以艾叶为主,艾叶具有除湿防蚊虫的功效。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艾叶具有清香味,常将艾叶悬门窗,挂屋梁,净空气,驱邪气。

庆阳是传说中的中医始祖岐伯的故里(另一说其出生地为陕西岐山)。岐伯发现艾香,喷洒艾水,点烧艾蒿驱蚊,用艾炷、艾丸祛病疗疾。庆阳香包绣制品中的香料正是由艾草与其他中草药配制而成,散发香气,可熏香驱秽、提神醒脑、镇定安神。

庆阳是中药材之乡。目前,列入甘肃省中药材名录的有154 种,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有69种,用于香包的中草药主要有:艾叶、牛腾、白芷、姜、桂、辛夷、署椒、藿香、厚朴等。随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香料也得到进一步的研究。顺时、应节、和气,以香怡人。春浮、夏沉、秋平、冬扬,以香的特性应四时气候,不拘泥于质,而着重文化品位,使香文化更人性化、序列化、生活化,使人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香气融洽的环境里。

据《史记》记载,在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的上古时代,焚烧或佩带香型植物,曾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过瘟疫的发生和蔓延。后来香料被杂糅在原始宗教的巫术中,成为一种神秘文化现象。到了黄帝时代,古代医者将这些中草药,纳入医疗范畴。《黄帝内经》诞生,成就了中草药学说。在宋代,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岐伯对中国中医学的创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传说,人文始祖黄帝时常与岐伯论医。《黄帝内经》深深地启迪着后世医家。岐伯的香疗法广泛留传在民间,用艾叶熏蚊虫,以雄黄禁蛇毒,佩带苍术能避邪,苍术与白芷甘松等同配为香粉,佩带在身上,不但使人不感风寒,而且能防治肠胃病的发作。这种香疗法数千年来被当地人以香包形式保留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