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生活中的人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已经习惯了从茎窝凹处切分苹果,若不改变切法,不管切多久,都不会有新奇的发现;若横切一刀,你就会发现,苹果核竟显示出清晰的五角星状。的确,很多时候,当我们的思维处于短路的状态时,假如我们换条思路进行逆向思维的话,你就会豁然开朗,找到头绪。所谓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生活中的你可能已经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逆向思维的经典小故事:
加里·沙克是一个具有犹太血统的老人,退休后,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安静,不久有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声,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功夫”。不料三天后,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去踢垃圾桶。
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表演呢,不干了!”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肯定是用强力赶走制造噪声的人,至于是否奏效则没有保障。犹太老人用了一个看起来很傻的办法,却达到最终想要的效果。
的确,思路一变天地宽,很多时候,在你看来似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要你能转换思考的角度,你就能找到出路。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
换一种思维,就会从另外一个方面判断问题,从而把不利变为有利。换一种思维方式,把问题倒过来看,不但能使你在做事情上找到峰回路转的契机,也能使你找到生活上的快乐。
关于运用逆向思维,你需要掌握以下三大类型:
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3.缺点逆用思维法
这是一种将事物的缺点变为可利用的特点,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如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用途,无疑是缺点逆用思维法的一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