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意识,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我们不得不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是否拥有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一种判定人才的标准,这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现代社会,我们都强调要创新,任何重大成果的发现,都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发挥。
也就是说,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做到不断进取。
很久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有硬件才能赚钱,哈佛学长比尔·盖茨是第一个看到软件前景的商人,而且“以软制硬”,把其软件系统应用到所有的行业或公司。微软开发的电脑软件的普遍使用,改变了资讯科技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把盖茨称为“对本世纪影响最大的商界领袖”一点也不过分。现在,传统经济已让位于创造性经济。美国统计表明,2016年年底,只有31万员工的微软公司,市场资本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麦当劳公司的员工为微软的10倍,但它的市场资本总额仅为微软的1/10。尽管21世纪依然有汉堡包的市场,但其影响和威望,远不能同微软相比。
微软还是第一家提供股票选择权给所有员工作为报酬的公司。结果,创造了无数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也巩固了员工的忠诚度,减少了员工的流动。这一方法被别的企业竞相采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微软处处领先,靠的是什么,就是创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就不要受制于自缚手脚的想法。成功者相信梦想,也欣赏清新、简单但很有创意的好主意。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财富故事:
20世纪40年代,南美洲的很多方糖都是由美国进口的,因此,美国也有很多制糖公司,但对这些公司而言,他们一直有个苦恼的问题,那就是运送过程中,都会因方糖在海运途中受潮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公司曾经请了很多专家研制解决方法,但都没有效果。
后来,运送方糖的轮船上有个年轻的工人却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方糖包装盒的角落戳个通气孔,这样,方糖就不会在海上运输时受潮了。
这个方法被运用到运送方糖上,为这些制糖公司减少了几千万美元的损失,而且这个方法的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什么成本。
这个年轻的工人也是个有头脑的人,他马上为该方法申请了专利保护。后来,他把这个专利卖给各大小制糖公司,成了百万富翁。
后来,又有个日本人,他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他发现,这一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制糖包装盒上,还可以放到其他很多方面,比如,若能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也钻个小孔,能够大量延长油的使用时间。而他也凭着这个专利发了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小小的创新都能带来很大的财富。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功者总是说财富是“想”出来的。人不但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还要始终坚守自己的独立思想,同时扩展思考的范围,开阔思路,扩展思维,这样才会更好地、更大限度地获取有益的信息,促成自己获得辉煌的成就。
相反,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在别人用过的套路里打转转只会局限自己,因为当经验在大脑里越积越多,甚至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的时候,就会形成思维僵化,就做不到创新。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他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盲目地跟随他人不一定有好结果,我们的生活需要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生活中的年轻人,都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当具有锐意变革的精神,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知识社会的秘密就在于创造力。创造力在一个人的成长奋斗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一个青少年朋友,你都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终将自己历练成为一个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