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看问题,绝不能人云亦云

多角度看问题,绝不能人云亦云

日常生活中,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对于那些已经经过前人证实的观点或者众人都认同的思想,我们通常会本能地接受、省略思考的过程。而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总是有从众心理的话,那么,他最终会变得随波逐流、毫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一事无成。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今日的世界,并不是武力统治而是创新支配。”一个小小的改变,只要能跳出传统守旧的观念,将自己思想方式巧妙地变一变,往往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记得那个引起诸多争议的人物拿破仑吗,他可谓是当时欧洲政坛最没“规矩”的人物了。

他从政没有规矩:一个没有贵族血统、没有门第背景的人,依靠娶了一个有钱的寡妇,挤进了法国政坛。他打仗没有规矩:别人都是列着队敲着鼓走到跟前了再放枪,可他打仗是先用大炮轰,然后再让骑兵冲上去一顿乱砍。他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他用人没有规矩:除了法国,当时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元帅是鞋匠木工小摊贩,可他的26位元帅中,有24位出身于此类平民。他甚至连加冕都没有规矩:别的皇帝都是跪下让教皇把王冠给他戴上,他竟然是站起来抓过王冠,自己给自己戴上的!

如同当时欧洲的贵族们怒斥的那样:拿破仑这个土匪是世界上最没有规矩的人!但他成为了蜚声于世的拿破仑,成为一代代军事迷追逐的神话。规矩是一种标准、法则和习惯,合乎标准和常理的人总是规矩最忠实的践行者,但他们终生踏着别人的脚印走路,毫无创意可言。

人们常说:“创新始于天才。”其实,这话应该颠倒一下,“天才始于创新”才合乎情理。“天才”与大家一样,原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重要的区别就是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寻找自己的“活法”罢了。

5岁的小姑娘刘明明,是北京某机关大院里的孩子王,常常被幼儿园阿姨追到家里找父亲告状。带着一群小朋友爬树偷摘园里刚刚成熟的苹果,替被外班同学欺负的小伙伴打抱不平,反正每样闯祸的事情都和她脱不了干系。

将近半个世纪之后,福伊特造纸技术(VOITH PAPER)中国区总裁兼首席代表刘明明,坐在她上海的办公室里回忆童年:“我从小胆子就大,而且敢作敢当,性格特别像男孩子。”事实上,刘明明今天仍然是一位以“大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总裁:为了上亿美元的大项目敢和顶头上司针锋相对,在意见不同时敢于坚持,力排众议说服犹豫不决的集团总部给中国市场重新定位,甚至最初获得“首席代表”的身份也颇有些传奇色彩:“他们最早想让我做副手,我说,我自己去和董事会谈。”

从一个捣蛋鬼、小女子到一位身价不菲的女总裁,正是她身上那股敢于说NO的勇气,让她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那么,生活上的你,是否曾经也是那个经常被欺负的小孩?如果你还揣着成功梦,你就必须学会说NO。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新意识,有的时候只是处于隐蔽状态,未曾开发出来而已。因此,新时代的人们,只要你敢于突破常规、敢想敢干,一样能够突破自我。

杰出的创意是获得成功的可靠保障,良好的思维胜于健全的体魄。成功是从“想”开始的,只有敢“想”,会“想”,并“想”出结果,才会是成功者的候选人。

为此,在追求成功的人生道路上,你首先要懂得反省,及时悬崖勒马。当我们的思维活动遇到障碍,陷入困境,难以再继续下去的时候,往往都有必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的头脑中是否有某种定式思维在起束缚作用?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了?

其次,你要善于变通,敢于尝试。变通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创造力在行为上的一种表现。思维具有变通性的人,遇事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做到触类旁通,因而能产生种种超常的构思,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科学领域中的任何建树,都需要以思维的变通为前提。一般来说,变通思维用好了,就会起到一种“柳暗花明”的奇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