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的低谷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1962年9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1963年5月,又在全国开展了“四清”运动。在“四清”运动中,水墨动画片《牧笛》、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木偶片《孔雀公主》等被加上“阶级调和论”“无差别”等罪名。1966年5月,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动画片《骄傲的将军》被扣上“借古讽今,把矛头指向伟大领袖”的罪名;水墨动画片《牧笛》被称为“宣扬阶级斗争熄灭论”的典型;木偶片《神笔》更被说成是“不要阶级斗争”,鼓吹封建迷信,是“麻痹劳动人民斗志”的反动影片等。1967年、1969年、1970年、1971年中国的动画片生产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1968年上海美影厂仅拍了剪纸动画片《伟大的声明》。然后在1972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一共就拍摄了十几部动画:
1.作品
(1)《放学以后》,197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严定宪。
(2)《万吨水压机战歌》,197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胡进、邬强。
(3)《不差半分毫》,1973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李安棣、燕平孝。
(4)《小号手》,197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王树忱、严定宪。
(5)《东海小哨兵》,197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胡雄华。
(6)《带响的弓箭》,197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胡进庆。
(7)《小八路》,197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尤磊。
(8)《出发之前》197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周克勤、钱家辛。
(9)《大潮汛之夜》,197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唐澄、邬强。
(10)《骏马飞腾》,197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刘惠仪、靳夕。
(11)《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胡进庆、周克勤。
(12)《大橹的故事》,197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尤磊。
(13)《金色的大雁》,197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沈祖慰、特伟。
“文革”后,这些影片因为主题蒙上的政治色彩被封锁了,今天很难见到。但其中所使用的一些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可取之处。
《放学以后》描述“红小兵”李国华同教唱坏儿歌的坏人进行斗争的故事。影片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儿童放学后唱儿歌的题材提到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加以深化,把小主人公李国华的一言一行都放在“阶级斗争”环境里给予描绘,告诉小观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小号手》等这类故事是“文革”期间表现少年儿童方面最盛行的题材。所以这类影片能在艺术上取得一定成绩。该片获得1974年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试航》,片长60分钟,1976年4月摄制完成。该片编剧王金富,导演严定宪,摄影游涌、范慧媛。讲述“东方”号远洋货轮的总指挥陆大海和广大造船工人,要求让全部国产零件安装的万吨远洋货轮“东方”号试航,却遭到外运局党委委员陈宗杰的反对。陈认为国产主机和导航器不行,要求用进口产品替代,否则不能试航。陆大海和工人一起进行了抵制,陈宗杰被迫同意。在试航过程中,船员与风浪斗争、与陈宗杰的错误思想斗争,最终不仅创造了试航新纪录,还抢救了一艘遇险的台湾渔船。
2.动画创作特点
在中国动画面临空前的低谷时,中国动画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动画创作热情受到了严重打击,美影厂中的很多动画工作者被迫放下手中的工作下乡闹革命,动画片的生产完全搁置下来。
动画创作样板化
经过一段低谷时期后,动画创作逐渐恢复生产,但创作风格基本是样板化,在艺术创作上要求“三突出”。严定宪回忆说:“当时,不少美术创作者都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这种‘文革’运动从1966年持续到1971年。这期间艺术家被送到乡下改造,每天的工作就是务农。对于动画创作者来说,他们的创作热情被压抑下来。到1970年年底,说闹革命需要文艺作品,要给小孩看革命的文艺,没有了样板戏还剩什么东西呢?动画片小孩也需要的,所以把一些没有历史问题的年轻人派到我这儿来,抽出了一些导演,让我们写剧本,还让我们跟知青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山区的,这样我就又开始搞创作了。”由此“文革”中的第一部带有政治色彩的动画片《放学以后》被创作出来。严定宪回忆说:“这部动画片使我很兴奋,主要是表现“文化大革命”时,学校放学以后,小孩都不想读书,一天到晚在玩,通过动画片的形式,想要把小孩拉到读书的这个心思上来,这是个政策宣传的动画片。” 在这部片子中,严定宪尝试用动画来表现实生活,将现实生活里面的“按照毛主席的路线”“让小孩好好学”等口号以动画这种文艺形式来表现出来,在这样的一个政治气氛中是一次难得的艺术探索。接下来的动画片虽然政治色彩、教化韵味很浓,但是可以看到在动画创作上开始有了起色,许多动画人开始回到动画创作中来,继续开始搞创作。
虽然当时导演严定宪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接受的拍摄,但他很投入地思考,要描写工人的自强自立、描写真实的造船厂生活,夸张、变形的手法都会有损人物形象。最终他为影片选择了极度写实的风格。原画、摄影都积极配合。单就艺术成就来说,《试航》是一部精心制作的写实动画片,而且其中一些导演手法,比如镜头的调度和画面的隐喻,都要更接近故事片。
严定宪举例说:“片子里有一个情景,船长和工人闹矛盾。我没有用卡通片里惯用的两个人对骂的处理方式,而是用了一个窗口:船长在窗前抽着烟,玻璃窗反映出他的投影,另一个工人站在里面,玻璃窗上还要反射出他在和他争论,还有叠加的海浪。因为我想这个镜头是要反映两个人的侧面斗争,应该避免那种常用的正面冲突的做法。这个镜头难度很大,原画要画很多层,摄影要多次曝光。徐景达是美术设计,摄影时,他是一张张把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