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的动画交响乐——《宝莲灯》(1999年出品)
1999年拍摄的动画电影《宝莲灯》(图4-12),改编于神话故事沉香救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金猴降妖》之后13年推出的又一部动画长片巨作。该片由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导演常光希执导,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担任本片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任音乐总监。该片总投资达1200万元,制作历时4年。全片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万幅动画画面、2000余幅背景,镜头2000多个,全片人物近50个。公映一经推出,创下上亿元票房。《宝莲灯》标志着中国动画片正向国际化和商业化的方向上前进。该片曾经获得2001年12月首届(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儿童及少年影片电影节特别奖;1999年10月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2000年5月1999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2001年6月第九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美术片奖”。
动画片《宝莲灯》带给我们的一些思考:
1.改变创作观念,向观众学习
图4-12 动画片《宝莲灯》
从1996年策划开始,《宝莲灯》直接瞄准市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金国平介绍道:《狮子王》让我们看到了动画片所具有的广阔市场前景,关键是要突破以往动画片创作与市场脱节的习惯性思路,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寻找动画片与观众的契合点,让大投资产生大效益。创作人员首先向最喜爱卡通片的小观众学习,听他们对中国动画片的评价。孩子们说国产动画片很优美、很漂亮,但是节奏慢、幽默差、离生活太远,像老师上课,不像电影。改变,就从这里开始。《宝莲灯》取材于民间传说,历经百年。按以往的思路,剧本必拘泥于原传说,不敢作大的创造。然而这次创作人员决心在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来一个大的突破,适合现代小观众的欣赏趣味,不拘一格,大胆想象。他们先给沉香找了一位师傅——孙悟空,此时的孙悟空已经取经归来成了佛,可是他仍不失疾恶如仇的本性和率真调皮的猴性,这一笔一下子盘活了全局,由此又生发了小猴、土地爷、秦俑、白马等角色,各个性格鲜明、夸张,使影片增加了许多趣味,大大加快了戏剧节奏,基本上每5分钟出现一个小高潮。剧本完成后,又专门请厂外的编剧写台词;在配音时,再请演员大胆修改,力求口语化;请故事片导演出任艺术顾问,专门解决以往动画片重美术工艺不重电影语言的痼疾,在剧本阶段就为将来的银幕视听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2.改变操作思路,与国际接轨
和以往作坊式的操作思路不同,《宝莲灯》要打破“围墙”,借鉴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走一条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化道路。影片还没开拍,先就定下了上映档期。以海内外发行收入收回投资。所有的一切都围绕这两个实实在在的目标进入倒计时。思路的改变,使《宝莲灯》的创作摄制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影片还未上映,由刘欢、张信哲、李玟三位在歌坛如日中天的当红歌星演唱的《宝莲灯》电影原声带已成为当年最畅销的音乐产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第一次把以往最后一道工序——配音放到第一步,邀请国内有票房号召力的影视明星用声音扮演角色,于是姜文、陈佩斯、徐帆、宁静、朱旭等纷纷走进录音棚。他们的声音、口形、表情和动作,为动画人员提供了画面依据,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动画片在人物表演上的程式化毛病。还有,《宝莲灯》的后产品系列开发,图书、文具、包袋、服装等,也是用这种合作方式随影片走向了市场。
3.主动出击市场
《宝莲灯》在后期制作时就开始了发行。不开看片会、订片会,仅凭一纸传真、一盘电影插曲MTV,6月1日发出信息的当天,就陆续有12个省市的电影公司回复8月1日上映。说到自主发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金国平说这是被“逼”出来的。自主发行是中国电影制作企业的一个难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这方面可说是一片空白。他们相信,在市场面前,质量是第一保证,如果《宝莲灯》成功,将为以后的国产动画片带来投资、回收等连动利好。在风险面前,他们首先追加投资,制作了SRD、DTS两套国际最流行的音响制式拷贝,使影片具有一流的声音效果;用影片插曲试探市场,CD、盒带、MTV提前发行,一时间,各地电台、电视台里频繁出现《宝莲灯》插曲,其中张信哲唱的《爱是一个字》连续数周上榜,独占鳌头。紧接着,向各地大量送去制作精美的宣传立牌和招贴画。严防盗版从生产线上做起,分期分批洗印拷贝,使最终的完成片不到最后时刻不露完整真相。人手不够,从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三人一组护送拷贝,对市场做明察暗访。这一系列举措,为影片市场回收投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宝莲灯》的价值在于,它既继承了我国民族动画电影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在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实现了历史性的跳跃。正如著名导演吴贻弓在评价这部影片时所言:《宝莲灯》从筹备、拍摄到发行,是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的成功探索。它的意义已经超越这部影片,对中国电影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