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 方案评价
2025年09月20日
7.4.4 方案评价
综合以上所有技术方案来看,每个方案都有着各自的不足和优势,因此需要对空间碎片清除技术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考虑不同的任务场景和需求,设计一套综合评价指标。设计的指标主要包括三类:适应性、可承受性、实用性或可实现性。其中,可承受性可以进一步分为四小类:部署可承受性、运营可承受性、研发可承受性、制造可承受性。
首先是适应性,适应性主要用于衡量碎片清除技术方案的实用性和费用。
其次,在可承受性中,部署可承受性主要衡量基于系统相关的研发费用;运营可承受性则衡量每年运行维护的费用;研发可承受性用于衡量技术成熟度;制造可承受性用于衡量制造碎片清除系统所需的开支。
最后是实用性及可实现性,它是用于衡量特定技术在任务中的实际效率及实现概率。
通过以上的指标定义,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综合评分相对比较高的两种方案:电动力绳[52]和地基激光。首先,电动力绳的优势在于其低运行成本及制造可承受性,同时还兼具很强的实用性,因为电动力绳的装置比较简单,降轨过程不需要额外的推进剂消耗。但是,系绳系统容易受到碎片的撞击,生存能力较差,所以在适应性方面评分较低。而地基激光则强在运营、部署可承受性。由于其运行维护费用相对初期投资很低,所以容易运行;部署地基激光的位置可以基于已经拥有所需光学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地点,所以地基激光的部署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是其弱点在于制造、研发可承受性。由于不是所有的组件都经过了完全测试,所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发,同时,在制造方面也需要相当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