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实践与虚构的意义

第三章 真实的实践与虚构的意义

真实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东西,发现它非常困难。真实有时比一个细胞、一个分子、一个原子还要小。所以接近真实实在需要大量的努力……[1]

——罗贝尔托·罗塞里尼

我们以录音机作沉箱,以话筒作捕鲸的枪炮,深深地潜入生活的海洋,一下子便把握住了生活中隐藏着的一面,而初看起来,人们的生活总是二维的。等我们在水中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变换一下看问题的角度,神秘的第三维度又会显现出来……[2]

——埃德加·莫兰

真实性是否能够作为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纪录片能够多大程度上表达真实?假设一位纪录片导演将追求真实作为创作信条,又能够对自身的创作做出何种真实性的阐述?实现方式又有哪些?作品得到的是一种本质的真实?或是一种假想的真实?还是一种个人理解的真实?各类纪录片作品又多大程度地达到了真实?真实性是一个富有歧义的概念,真实性的内在矛盾使得这些问题充满了模糊性、复杂性,并不容易得出一个明晰的答案。

真实性是纪录片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虽然纪录片创作者并不一定对真实性有着明确的理论意识,但真实性仍然是一个理解纪录片创作有效性很强的工具。有些纪录片创作者本身有着较强的求真意志,但是追求真实并不是将真实绝对化,不同的创作体现的正是真实的多重性内涵。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种主观性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