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中华民族,志在文化复兴,实干兴邦;根在国学教育,培德育才。
“国学”是以中华传统思想为指针,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理论。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阴阳和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利乐有情为魂,以易学、道学、儒学和中国化佛学为核,以文学、史学、中医学、兵学、艺学、农学、生态国学等为用,引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建构包括国德、国魂、国法、国学、国艺、国俗、国技在内的中华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博大精深而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理论系统。
习近平主席2013年底考察山东孔子学院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申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并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的价值判断,明确提出了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加紧“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的要求。
从党中央这一重要文件与国学的关系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既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善于吸纳西方先进文化的表现,更是继承中华传统易学的和谐思想,包括道家、儒家、佛家、法家的道德、爱国、仁义、慈悲、法治思想的升华。为此,国学促教,引经化西。文化上开民智,铸国魂;经济上创新意,强国本,济民生;政治上扬国威,坚国基,和万邦;社会上修身齐家,和谐小康;生态上天人合一。美丽中国,将不仅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来源头活水,还能伴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文化成果,为炎黄子孙奉献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直到中国复兴梦的“新国学”。
“国学”为政府、社会、校企所提出的“智力运动强省”、“绿道生态文明”、“佛禅文化传播”、“环保再生资源”等战略决策服务的实践,充分说明了“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以学校、社会、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国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增强文化软实力、复兴中华的不可估量的重大战略意义。故唯有同心同德,因势利导,颂读精研圣哲经典,完善中华文化传承体系,方可造就国之栋梁,达致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亿万人民建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伟大中国梦。
然我中华文库满箱盈架,皓首穷经也难读尽,究竟如何才能依循现代育才规律,学以致用?这是社会各界不得不深思的。本丛书在回顾汉唐盛世、宋明文功、康乾武治的天朝气象,检讨自鸦片战争、五四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各地经验和学术成果后,以《国学教纲》提出“易为学纲,儒为理纲,佛为心纲,道为总纲”,以《中华颂经》、《周易德经》、《老子道经》解经释义,以《国是策论》、《珠江新语》、《创意兴国》、《国德立企》、《生态国学》、《雄辩圣哲》综述国学兴邦理念,以《大学》和历代著名的启蒙读物《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传经诵典,将圣贤的超绝智慧、黄帝的天机奥义、儒释道之真知灼见,发扬光大,以循正道,索真理,兴中华。
为此,丛书一方面努力恢复《易经》作为“修身学道妙典,审时通变明鉴,为人处世指南,精神文明规范,知往察来神卷,明哲保身真经”的中华文化百科全书崇高地位,全面阐析老子的恒道、玄德、清静、真知、无为、贵身、安民、用兵、治国诸观组成的哲学体系,及其炳耀千古的东方智慧的伟大现实意义,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以生态国学、孔子“六艺”、珠江文化等濡染先贤悠然自怡的生活艺术,以人类理想筑金塔,中华国艺修玉阶,循道培德,弘毅精进,养花格物,品茶致知,绘画正心,习书诚意,练武修身,抚琴齐家,诗教治国,博弈天下,鼓动民族正能量和雄辩风,培养青少年静思善谋、自信亲和的良好品质。
展望未来,国学教育将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之优良传统与优美国艺,启发国人放眼世界、胸怀祖国、立足当下、安邦济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推行,复兴强国之实践,创意文化之星光,民族奋进之生命力,为人类文明的伟大进程,做出更伟大的贡献。
张磊 柯可
201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