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译
用兵篇
【一】
以道佐人主者, 以恒道辅佐君主治国者,
不以兵强天下。 不会企图以武力强霸天下。
其事好还, 天下事喜欢周而复还,
师之所处, 军队所驻扎过的地方,
荆棘生焉。 往往会荆棘遍地丛生。
大军过后, 大军厮杀过后的战场,
必有凶年。 必定会有灾荒的凶年。
善者果而已, 善于用兵的好统帅,取得了成果就适可而止,
不敢以取强。 不敢以武力去逞强。
果而勿骄, 取得成果而不骄横,
果而勿矜, 取得成果而不矜夸,
果而勿伐, 取得成果而不好战,
果而勿得。 取得成果而不贪得。
已居是谓, 做到了这些就可叫做,
果而不强。 取得战果而不逞强。
物壮则老, 事物壮大极盛必定败亡衰老,
谓之不道。 这就叫作不守恒道。
不道早已。 不守恒道就会提早衰亡。
【第三十章】
【注释】
以道佐人主者:楚竹简本、王本如此。甲乙本作“以道佐人主”,今补充“者”字。道,恒道。佐,辅佐。人主:君主。者:此指治国者。
不以兵强天下:王本如此。兵,武力。强,逞强,称霸。楚竹简本作“不谷(欲)以兵强于天下。”
其事好还:王本如此。其:天下。好:喜欢,都会。还:周而复还。楚竹简本此句为“其事好”,在句末,指种种“果而……”的做法很好,是一句归纳性的总结,可互参。
师之所处:王本如此。师,军队。处:甲本作居,军队驻扎的地方。
荆棘生焉:王本如此,甲本写作“楚朸生之”,其意相同。
大军过后,必有凶年:王本如此,甲乙本无此句。
善者果而已:楚竹简本如此。善者,善于作事的人,有善良爱心之人,此处专指用兵的好统帅。果,结果,取得成果。已:而已,罢了。此句甲本作“善者果而已矣”,王本写作“善有果而已”,皆不取。
不敢以取强:王本如此。取强:逞强。甲乙本此句作“毋以取强焉”,楚简本作“不以取强”。
果而勿骄:王本如此。骄:骄横,霸道。勿:此章王本通用之,甲乙本用“毋”,楚竹简本用“弗”。此句王本原在第三,今据甲乙本提前。
果而勿矜:诸本如此,排序不同,今据甲乙本排序。矜:矜夸,傲慢。
果而勿伐:王本如此。伐:攻伐,好战。楚竹简本作“果而弗伐”,次序在前。
果而勿得:甲乙本句式如此,原作“果而毋得”。毋:同勿。得:夺得,贪得。王本此句原作“果而不得已”,今依王本统一用“勿”,排比工整,一气呵成,极显老子雄辩气势。
已居是谓:甲乙本如此。已:已经。居:作到。是:这样,这几方面。谓:可以叫作,甲乙本谓写作胃。“已居是谓”意思是“已经作到了这几方面(指上文的四个“果”)就可以说”。
果而勿强:王本如此。果: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果敢”,当断则断,勇于果断决策。二是“成果”,引申为取得成果,取得胜利,达到既定的目的。不强:不好强,不逞强。甲本此句作缺损一果字,写作“[]而不强”。乙本此句作“果而强”,缺一不字,意义相反,应据甲本王本补。此句与前句的断句,无论是“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或是“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皆不通。王本因缺“居是谓”三字,断作“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亦不得要领,难以准确表达老旨。现据甲乙本重新断句,统一句式,以明老意。
物壮则老:王本如此。物,万物。壮,壮大。老,衰老,衰败。甲乙本作“物壮而老。”
是谓不道:王本如此。不,不守,不循。道,恒道。甲本作“是胃之不道”。
不道早已:王本如此,甲乙本作“不道蚤已”,蚤,通早。已,结束,灭亡。
【二】
夫兵者, 兵器与军队,
不祥之器也。 是不吉祥的国家利器。
物或恶之, 万物或许都不会喜欢它,
故有道者不处。 所以尊奉大道的人都不穷兵黩武。
君子居则贵左, 君子平时安居时尊贵左位,
用兵则贵右。 用兵打仗时才会尊贵右位。
兵者不祥之器, 兵器是不吉祥的杀人利器,
非君子之器。 不是君子的最好武器。
不得已而用之, 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它,
恬淡为上, 并尽力保持恬淡平和的心态,
勿美也。 千万不要去赞美兵器精良。
若美之, 如果赞美兵器精良,
是乐杀人。 那就是以杀人为乐,
夫乐杀人者, 那些杀人为乐的人,
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不可以实现天下的大志啊!
是以吉事上左, 所以吉庆的事要以左为贵,
丧事上右。 丧事才以右为尊。
偏将军居左, 偏将军居于左位,
上将军居右, 上将军反而居于右位,
言以丧礼居之也。 这是说要以丧礼来看待用兵。
杀人众, 杀人遍野,
则以哀悲莅之。 要以悲哀的心情亲临战场观察。
战胜, 战斗获得了胜利,
以丧礼处之。 也要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
【第三十一章】
【注释】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甲乙本如此。兵:兵器,用兵,引申为战争行为。不祥:不吉祥。器:杀人的利器、武器。王本此句作“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缺也字,佳字多余。
物或恶之:甲本、王本如此。物:万物。或:或许。恶:厌恶,不喜欢。
故有道者不处:王本如此,诸本多从之。甲本作“故有欲者弗居”。有欲者:此处指有追求抱负,想有所作为者,非指贪欲妄为者。居:居傲,引申为拥兵自重,穷兵黩武。不居与不处同义,指不占有,不拥有军队、武器等。
君子居则贵左:诸本均如此。君子:正直公正的治国者。居:安居,平居,常时。贵:看重。左:与右相对。古时认为:“左阳道,朝祀之事。”君子平时所注重的,应该是光明正大的朝廷国家大事,所以贵左。
用兵则贵右:诸本均如此。用:使用,调遣。兵:军队。“用兵”,是老子治国安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右:古时认为:“右阴道,丧戎之事。”即君子在万不得已非要用武力时,才把在隐蔽阴暗中进行的,与丧事兵戎有关的军事行动,放在国家的重要位置。
兵者不祥之器:王本如此。兵者:兵,兵器,武力,指用兵,战争。非:不是。器:武器,用器,引申为手段。甲乙本此句作“故兵者非君子之器”。
非君子之器:王本如此。乙本作“兵者不祥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诸本如此。
恬淡为上:王本如此。甲本作“铦袭为上”。此句难解,歧义甚多。一说,铦:锋利,袭:触及。铦袭,即武器锋利而容易刺入。二说,铦,通恬,恬静。袭,合,合和。《淮南子天文训》:“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铦袭,即恬静,和合,恬淡之意。乙本作“铦”,“
”,也解为恬淡。上:上等,指兵器时用此意。上,又通尚,即以其为上,为好,引申为最好(如此),指对用兵的态度。以上两说,一指兵器本身,锋利为好,一指用兵器的人,心里平和恬淡为好,不可浮躁狂热,妄动杀机,故均与老子原意不违,可以在不同场合并存。即就审美意义而言,不可赞美杀人的利器,就政治军事意义而言,务必保持和平心态,不可好战蛮干。又,楚竹简本此句写作“错櫳
”,厉石强弩之意,亦可参。
勿美也:甲乙本如此。勿:不要。美:赞美。楚简本此句写作“弗美也。”王本作“胜而不美”。
若美之:甲乙本如此。楚简本此句写作“美之”,王本作“而美之者”。
是乐杀人:楚简本、王本如此。是:那就是。乐:喜欢,以…为乐。甲乙本此句作“是乐杀人也”。
夫乐杀人者:王本如此。甲乙本此句作“夫乐杀人”。
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甲乙本如此。得:实现。志:志向。王本句前多一则字。
是以吉事上左:甲本如此。吉:吉庆。上:尚,上位,尊重。
丧事上右:楚竹简本与甲本如此。王本作“凶事上右”。
偏将军居左:王本如此。楚简本、乙本写作“是以偏将军居左”。偏将军:辅佐的将军,楚竹简本写作“是以卞将军居左”,卞通偏。居:位居,处于。今“是以”据王本省。
上将军居右:楚简本、甲本、王本如此。上将军:主帅,主将。居,
言以丧礼居之也:楚简本、甲乙本如此。言:这是说。居:看待,与处同义。王本作“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甲本如此,杀人数量众多,杀人如麻。王本作“杀人之众”。
则以哀悲莅之:楚竹简本如此。哀悲:悲痛哀伤。莅:1、到,2、视,走到近处察看,3、与“涖”同义,罗运贤亦解作“涖”。王本此句作“以哀悲泣之”。泣:哭泣。甲本作“悲依立之”,悲依意同悲哀。立:站立默哀,立碑纪念,乙本也作立。另有周生春将“立”解为“成就”者。从句意看,以悲哀的心情走进察看敌人尸体当是老子本意,要求为之哭泣恐非老子原意。
战胜,以丧礼处之:王本如此,楚竹简本作“战胜,则以丧礼居之”。战胜:战,战争。胜,取得胜利。丧礼:举行丧礼的仪式。处:对待,指庆贺胜利的事情。
【三】
将欲翕之, 想要收敛它。
必固张之。 先姑且扩张它;
将欲弱之, 想要削弱它,
必固强之。 先姑且增强它;
将欲废之, 想要废除它,
必固兴之。 先姑且振兴它;
将欲夺之, 想要夺占它,
必固予之。 先姑且送予它。
是谓微明。 这就叫明白精微的道理。
柔弱胜刚强, 柔弱胜过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 鱼儿不能脱离藏身的深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国家的利器不可轻示外人。
【第三十六章】
【注释】
将欲翕之:景龙碑本、顾本、傅本、范本均如此。将:将要。欲:想,计划。翕(xī):收敛,合,聚,与“张开”相对,即“翕张”,一吸一张,作为鸟的飞翔动作,正好与老子下句的“必固张之”相合。翕字河上本作“噏”,王本作“歙”,乙本作“扌翕”,音形义均与“翕”同。甲本写作“拾”,亦取合义加提手旁。
必固张之:王本如此。必:必定,首先要。固:固然,通姑,姑且。甲乙本固原作“古”,古通固,他本均作“固”,下同。张:伸张,开张,扩张,壮大,与“翕”之“收敛”刚好相反,成为辨证的对立统一概念。
将欲弱之:诸本一致。弱:削弱。
必固强之:王本、乙本如此。强:增强。
将欲废之:王本如此。废:废除。乙本此句作“将欲去之”。去:除去,铲除。
必固兴之:王本如此。兴:繁体为興,兴盛,兴起。甲乙本此句写作“必古與之”。繁体“與”与王本的興相近。与:给与,给予,赠与,赞许,引申为笼络,与和前句“将欲去之”相对。但“与之去之”与后句“予之夺之”意思相近,显得重复。故老子原意应为兴废比对。
将欲夺之:诸本一致。夺:夺占,夺取。
必固予之:甲乙本如此,固假作古。予:给予。王本作“必固与之”。与:给予,意同予。
是谓微明:诸本一致。微:略微,稍许,精深,微妙。明:明智,明白,明显。甲乙本谓假作胃。
柔弱胜刚强:王本如此。甲乙本无刚字,字体略有出入,意思相同。
鱼不可脱于渊:王本如此。脱:脱离。渊:深渊。鱼不脱渊,这也是老子的“贵身”方法之一。甲本此句亦用“脱”字,乙本以“说”假借“脱”字,意思相同。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王本如此。利器:利害的武器。示:展示,显示。人:不相干的人,尤指敌人,老子认为这样做可以保留国家秘密武器保卫和平的威慑力量。甲乙本此句无之字。
【四】
天下有道, 天下实行恒道,太平无事,
却走马以粪。 就卸下军中跑马,以马粪肥田。
天下无道, 天下失去恒道,战乱频繁,
戎马生于郊。 战马的小驹竟然生到了荒郊外。
罪莫大于甚欲, 罪恶没有比极贪欲更大的了,
祸莫大于不知足, 惹祸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
咎莫大于欲得。 过错没有比贪得无厌更惨的了。
故知足之足, 所以说,知道满足的满足,
常足矣! 永远都能满足啊!
【第四十六章】
【注释】
天下有道:王本如此。有道:实行恒道,与无道,即违反恒道、失去恒道相对。
却走马以粪:王本如此。却:退,引申为卸下。走马:指军中的跑马。以:用。粪:马粪,肥料。
天下无道:甲本王本如此。
戎马生于郊:诸本一致。戎马:战马。生:生产。郊:城郊,荒郊野外。
罪莫大于甚欲:罪:罪恶,罪过。莫大于:没有比…更大的。甚:极,非常。欲:贪欲。甲本此句原作“罪莫大于可欲”,楚简本作“罪莫厚乎甚欲”。两相比较,用“大于”可上下统一,较“厚乎”为佳;“甚欲”指极其膨胀的贪欲,“可欲”指可以满足的欲望,甚欲的罪更大,故用“甚欲”较“可欲”贴切。王本缺此句,今综合楚简本、甲本补。
祸莫大于不知足:甲本、王本如此。祸:灾祸,乙本存一“祸”字,甲本作“旤”(无下有心),通祸。楚简本此句作“化莫大乎不智足”,化当为祸,智当为知。
咎莫大于欲得:王本如此。咎,过错。欲得,贪得,什么都想得到。楚简本此句写作“咎莫憯乎欲得”,甲本作“咎莫憯于欲得。”憯:从心,朁(cǎn)声,本义指悲痛,憯痛,哀痛等,同“惨”,指万分悲怜,惨痛,凄惨。
故知足之足:王本如此。知足:知道适可而止,不贪求,懂得如何合理的满足。足:满足。楚简本此句作“智(知)足之为足。”意思相同。
常足矣:王本如此。常:久,永远。甲本作“恒足矣”,恒通常。
【五】
出生入死。 人一出生就遭到死亡的严重威胁。
生之徒十有三, 侥幸生存的十人中只有三个人,
死之徒十有三, 难逃死路的十人中少说三个人,
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 而民众拼命求生最终还是难逃死路的,
亦十有三。 十人中也还有三个人。
夫何故? 这是什么缘故呢?
以其生生之厚。 这是因为人生来的贪生欲念太强。
盖闻善摄生者, 我听说那些善于执道养生的人,
陵行不避兕虎, 上山不躲避犀牛猛虎,
入军不被甲兵。 入阵不披挂盔甲兵器。
兕无所投其角, 暴怒的犀牛无处撞击它的尖角,
虎无所措其爪, 凶恶的猛虎无处飞舞它的利爪,
兵无所容其刃。 锋利的兵器无处容纳它的刀刃。
夫何故? 这是什么缘故呢?
以其无死地。 因为他不受死亡之地的威胁。
【第五十章】
【注释】
出死入生:王本如此,甲乙本残缺。出生:出,脱离,逃出。生,获得生存。出生,也可理解为人的出世。二义皆通。入死:入,进入。死:死地,危险之地。入死,也可理解为人的死亡。二义皆通。
生之徒十有三:王本如此,甲乙本残缺。生之徒,获生的人,生存者。十有三,十人中有三人,即三分之一。
死之徒十有三:王本如此,甲乙本残缺。死之徒,赴死的人,遇难者。
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甲本如此。生生:拼命求生,尽力谋生。韩非《解老》所引,“而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可参。动:行动。皆:都。之:走,走向。死地:危险境地,死路。王本此句作“人之生动之死地”,乙本作“而民生生僮皆之死地”,“僮”为“動”之误,故甲本为是。
亦十有三:韩非《解老》,王弼本,傅本,范本,徽本、邵本,彭本均如此。他本或无“亦”字。甲乙本此句作“之十有三”,字不同义同。
夫何故:王本如此,甲本作“夫何故也?”何故:什么原因。也字可省。
以其生生之厚:王本如此。生:养生,生命。生生:前一个生是生来,后一个生是求生,此处指人生来具有的贪生本能,生生之厚则指过于注重养生,过于贪生惜命,反而不利于生命的自然进程,因为人养生的条件过于优厚,即容易耽于安逸享乐,反而自寻死路,这是老子所极力反对的。可参见老子第12章:“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第22章:“余食赘行,物或恶之。”甲本此句作“以其生生也”,乙本作“以其生生”,语义均不如王本清晰,故从王本。
盖闻善摄生者:王本如此。闻:听说。善,善于。摄:拿,保养,治理,控制。甲乙本摄写作执。执:掌握,坚持,实行。执生,执道而为,维持生命,执着生命,保存生命。义同摄。
陵行不避兕虎:甲本如此,唯兕写作矢。陵,山陵。行,行走,登山。不避,不躲避,不害怕。王本此句作“陆行不避兕虎”。兕,独角兽,犀牛之类的猛兽,乙本的写法“凹”下为“豕”。
入军不被甲兵:甲本王本如此。入军,冲入军阵。被,披挂。甲兵,盔甲兵器。
兕无所投其角:王本如此。无所,没地方,没办法。投,投向,顶去。
虎无所措其爪:王本如此。措,安放,施展。
兵无所容其刃:王本如此。兵:兵器,武器。容其刃:容,容下。刃,刀刃。
以其无死地:王本如此。无:没有,不受到。死地:死亡之地。甲本句末多一焉字,可省。
【六】
善为士者不武, 善于谋划的高士不会崇尚武力,
善战者不怒, 善于作战的将士不受骗而暴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于克敌致胜的将领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任用人才的要以谦下的态度待人,
是谓不争之德。 这就叫作无争玄德。
是谓用人, 这才叫作善于用人,
是谓配天, 这才叫作配合天道运行,
古之极也。 它是古人的极高境界啊。
【第七十章】
【注释】
故善为士者不武:诸本如此。善为:会做。士:策士,高士,文武皆可,含武士、将士,军士,侠士,谋士,学士,贤士等。“士”当时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出谋划策的知识分子阶层。不武:武,武力,引申为动用武力。
善战者不怒:甲本王本如此。善战者:善于作战的战士、勇士、将帅等。怒:动怒,发火。
善胜敌者不与:王本如此。胜:克敌致胜。与:(1)给与,给予,指给敌人可乘之机,给敌人以资助,所谓运输大队长。(2)干与,干涉,引申为交战。指不跟敌人硬拼。这里两种意义皆可通。
善用人者为之下:诸本一致。用:重用。人,人才。为:对待。之,对方。下,谦下。
是谓不争之德:王本如此。不争:无争,无为。德:即玄德。甲本作“是胃不诤之德”,诤当为争之误。乙本此句为“是胃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甲乙本如此,谓假作胃。王本此句作“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王本如此。配:配合,协助,即道法自然。天:天道,即恒道。乙本作“是谓肥天”。肥:壮大。配与肥韵母相同,此句意思接近,指顺其自然,壮大天道。
古之极也:甲乙本如此。古:古人。极:极点,极高境界。王本此句无也字,应据甲乙本补。
【七】
用兵有言, 善用兵者曾经说过,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我不敢主动挑战而宁可被动防守,
不敢进寸而退尺。 不敢抢先前进一寸而宁愿后退一尺。
是谓行无行, 这就叫作采取无形的行动,
攘无臂, 举起无形的有力臂膀,
执无兵, 拿起无形的战斗兵器,
乃无敌矣。 于是就能无敌于天下了。
祸莫大于轻敌, 灾祸没有比轻敌自大的更大了,
轻敌几丧吾宝。 轻敌自大几乎丧失我的宝贝啊。
故抗兵相若, 所以对抗双方的兵力相等时,
则哀者胜矣。 那悲愤的哀兵一方必定取胜。
【第七十一章】
【注释】
用兵有言:王本如此。用,调动,部署。兵,兵力,军队,引申为打仗。“用兵”,在这里指善于用兵的人,兵家或兵书等。有,有过。言,言论,论述,名词。甲本此句作“用兵有言曰”,曰可省。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诸本一致。为主:为,采取,实行。主:主动。为客:客:客位,引申为被动,防守。
不敢进寸而退尺:王本如此。进寸:进,主动前进。寸,指很近的距离。退尺:退,后退。尺:寸的十倍,指较远的距离。甲本此句作“吾不进寸而退尺”,吾字重复。
是谓行无行:王本如此。行:采取。无行:无为无形的行动。
攘无臂:乙本王本如此。攘:捋起,举起。臂:手臂。甲本攘作襄,通攘。
执无兵:诸本如此。执:执着,拿起。兵:兵器。
乃无敌矣:甲本如此。乃:于是。无敌:一指无敌于天下,一指不树敌,故没有敌人。老子两义皆有。此句乙本无矣字,王本作误作“扔无敌”,次序也乱了,错放至“执无兵”之前。
祸莫大于轻敌:王本如此。祸:灾祸。无敌:天下无敌,引申为称霸逞雄。乙本此句作“祸莫大于无敌”。
轻敌几丧吾宝:王本如此。几:几乎。亡,失去。甲乙本此句作“无敌近亡吾葆(王呆)矣”,近:接近,与几乎同义,葆(王呆)亦通宝。
故抗兵相若:乙本如此,抗兵:互相对抗的军队。相若:相同,力量相当。王本此句作“抗兵相加”,加指增加,增兵,难解不取。甲本此句作“故称兵相若”,“相若”可取。称:(1)举,称兵即进兵,出兵。(2)称:量轻重,衡量,比较。称兵即对比双方的兵力。相若,相等,相仿。三说可互参。
则哀者胜矣:甲本如此。哀者:他本多作“哀兵”,今依帛书古本改。哀:悲哀,悲愤。王本作“哀者胜矣”,少一则字,乙本作“依者胜”。
【八】
勇于敢则杀, 勇于胆敢妄为的就会被杀掉,
勇于不敢则活。 勇于不敢妄为的就可以存活。
两者或利或害, 这两类“勇敢”或有利或有害,
天之所恶, 上天所厌恶的那种愚蠢蛮勇,
孰知其故? 有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呢?
天之道, 上天的道法自然而然,
不争而善胜, 它不争战而善于取得胜利,
不言而善应, 它不巧言而善于得到响应,
不召而自来, 它不召唤而追随者自会来,
然而善谋。 它从容不迫而又善于计谋。
天网恢恢, 铺天盖地的天网广大而恢弘,
疏而不失! 网眼疏空却绝不会有任何漏失!
【第七十五章】
【注释】
勇于敢则杀:乙本王本如此。勇,勇于。敢,果敢,胆敢,妄为。杀:杀掉。
勇于不敢则活:王本如此。活:存活,活下来。他本均如此,其意义与老子《第七十六章》相同。甲乙本活作“栝”,恐为笔误。又,文子所引老子之言,也作“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王本如此。乙本此句作“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甲本王本如此。恶:厌恶,憎恨。
孰知其故?乙本王本如此,甲本毁损。故:缘故,原因。此句后王本还有一句“是以圣人犹难之”,甲乙本均无,当为错简混入,故删。
天之道:乙本王本如此。
不争而善胜:王本如此。此句乙本作“不单而善朕”,甲本毁损。乙本单字当为戦字缺笔之误,朕当为勝字笔误。不战:不好战。善胜:善于取胜。王本此句“争”与战意义相同。
不言而善应:诸本一致。不言:不善言语。应:响应。
不召而自来:甲本王本如此。召:召唤。自来:自动前来。乙本作“弗召而自来”。
然而善谋:王本如此,流传广泛。
(chǎn):舒缓。甲本此句作“弹而善谋”。弹之意有:(1)弹劾(tánhé):指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朝中官吏的罪状;(2)测定重量,如弹算,弹斤估两;(3)弹压(tán yā):镇压,制服,指派军队镇压。(4)弹黜,弹正,指罢黜贪官昏官,予以纠正。老子此句应该是多义兼有,结合下文天网恢恢,指的是天眼如炬,善于检举、估量恶人的罪行,给与适当的应得的惩罚。乙本此句作“单而善谋”,误抄繟或弹字为单。
天网恢恢:王本如此。恢恢:宽广,弘大。乙本此句用异体字,不取。
疏而不失:乙本王本如此。疏:疏空。失:漏。
【九】
人之生也柔弱, 人活着的时候是多么的柔弱,
其死也坚强。 待到死后就僵硬了。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万物草木初生时也很柔软脆弱,
其死也枯槁。 待死亡时也就秃枝落叶枯萎了。
故坚强者死之徒, 因此强硬逞能者属于灭亡一族,
柔弱者生之徒。 谦柔示弱者属于生命力旺盛的一族。
兵强则不胜, 军队逞强称霸的往往不会胜利,
木强则兵。 树木粗壮的就会被砍倒做兵器。
故强大居下, 所以强大的势力要甘居下方,
柔弱居上。 扶持柔软弱小的安居于上方。
【第七十八章】
【注释】
人之生也柔弱:诸本一致。生:生命。柔弱:柔嫩细弱。
其死也坚强:王本如此。坚强:此指僵硬。甲乙本作“其死也恒信坚强。”恒,永久。甲本恒字加草头,乙本恒字为骨旁,意义皆同“恒”。信:伸。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甲本王本如此。生:初生时。乙本此句为“万木之生也柔椊”。
其死也枯槁:王本如此。甲乙本的枯槁两字为异体写法。
故坚强者死之徒:王本如此。坚强者:坚强顽固的好强好胜者。徒:徒众,同类。甲本此句为“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乙本为“故曰:坚强死之徒也”,均繁复可简。
柔弱者生之徒:王本如此,甲乙本为“柔弱生之徒也”。
兵强则不胜:甲本如此。兵:兵力。强:强大,逞强。乙本、王本此句作“是以兵强则不胜”。
木强则兵:王本如此。兵:兵器,此句指木头粗壮了就会被砍伐作为兵器。黄茂才据《列子》载老聃言“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解为“木强则折。”甲本此句作“木强则恒”,乙本作““木强则競“,“競”,竞争,强劲,意义与恒同,均为长势好而生命力强之意,意思与“兵”相反。周生春说“恒”通亘,穷尽、结束,死亡之意,可参。世传本多作“木强则共。”高明说,“恒”与“競”音同互假,均为“共”之意,共即“烘”,意即树木强壮粗大了就会被砍伐烘烤。烘烤后做什么?制作兵器,故王本为是。
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乙本如此。甲本作“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易经有泰卦,强大居下,柔弱居上则安泰,通畅。相反,强大居上,柔弱居下则否塞不通,如与泰卦相反之否卦。大千世界,大地之于草木,大树之于藤蔓,成人之于儿童,强势族之于弱势族,均如此,当由柔软、弱小、轻微、细嫩的居于强大宽厚的之上,方可和谐安泰。老子从易理中归纳出恒道的又一规律。王本此句作“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