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闪电
虽然本向大家展示了电的强大威力,但是大家都很怀疑他。有时候我们在路上遇到了州长,他都会避开我们。
当然,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他一直沉浸在实验当中,无法自拔。现在他竟然无可救药地迷上了闪电。
每当哪个地方的房屋或是树木被闪电击中之后,他总是第一个赶过去观察情况,向目击者询问闪电的样子、气味和声音,以及闪电带给他们的感受等。之后他便会陷入沉思,并时不时地嘀咕着:“让我再想想,再想想……”
“你究竟在想什么?”我实在受不了了,最后开口问道。
“我觉得闪电和电好像是同种东西。”
“本来就是一样的。”我马上说,“它们都很危险、可怕、讨厌,我们应该远离它们。”
“你看看,艾莫斯,你又这样。真是鼠目寸光,鼠目寸光啊。”
“好好好,”我说,“就算它们是同一种东西,就算你能够证明这一点,这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他笑起来,“那我将成为揭示闪电真相的人,我也会因此名垂青史,我将——”
“如果你想借揭示闪电真相而名垂青史,那就随你去吧,你喜欢怎么炫耀就怎么炫耀。我就不烦你了,还是先回地下室好了。”
第三天下午,我还在做梦的时候,被一阵叮当乱响声吵醒。我只有起来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果然又是本。他正在屋顶上敲敲打打,屋顶的各个部位都被装上了尖头铁条。烟囱上有两三根铁条,屋脊上也有几根,这些铁条之间是相互交错的铁丝,铁丝则通过窗户连到了我们屋子里面。
“艾莫斯,快来看看,”他一边跟我说着话,手中的动作没有停下来,“普通人遇到事情之后总是缺乏冷静,这和训练有素的科学家是不一样的。我有几次来到闪电袭击的现场时,总是看到目击者们惊慌失措的样子。”
“现在我决定用屋顶上的铁条收集一些‘闪电’,然后让闪电沿着铁丝进入管子和仪器中。然后我们就可以好好看看闪电的本质和特征了,这样既客观又科学。我们马上就要解开这个困扰科学界许久的问题:闪电和电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我从没因这个问题感到困扰。”我说,“我就从来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还有,”我继续说,“你不用再说‘我们’了。因为我早就不在意这个实验了。如果我要看的话,我还是在地下室看好了。瞧,乌云飘过来了,我得赶紧下去了。”
暴风雨来得太快了,我还没有进屋,就看到天空突然亮起来,一道闪电划过,接着响起了一声巨雷,房子似乎都要被震倒了。
我在无意中掉入了一个大玻璃管里面,还好里面什么都没有。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落入这个管子中,因为外面电闪雷鸣,十分可怕,我躲在玻璃管里面,能够安全而又清楚地看到外面的一切。
雷第一次打下来时,管子里所有的液体变成了黄色的气体,并向外喷出去。所有的仪器开始失灵,上下乱跳。紧接着,出现一道道闪电,电线周围出现了蓝色的火花。黄铜炉仿佛在红磷里面浸泡过一样,非常红。壁炉上的烛台火花四射。雷声不绝于耳,屋子里的东西像失去控制一样,飞来飞去。
我现在终于相信,闪电就是电。而且它比电更加恐怖,更加吓人。
刚刚在混乱之中,我没有想到本,现在冷静下来之后,我开始寻找本的下落。
突然,一个很大的蓝色火球从富兰克林炉里面飞出来,在地上滚了两圈,然后滚下台阶,发出噼里啪啦的巨响和浓浓的硫磺味。之后,从床上传来几声微弱的呻吟声。
哦,原来是本!他躺在床上,正躲在被子里面,只有两只脚露出来了。
一开始我非常害怕,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只要传来一声爆裂声,他都会发出惊叫声,所以说他只是惊吓过度了。
我安安稳稳地待在玻璃管中,幸灾乐祸地看着本狼狈的样子,一直到雷雨声停下来。
当发现周围不再响起雷声之后,本才慢慢地将头从枕头下面探出来,当时他那惊慌失措的模样实在好笑。
“富兰克林博士,”当他怯怯地从床上起来时,我讽刺道,“您这个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能不能冷静地将我从管子里救出来?哦,还有,您已经观察了电的本质,请问您有什么高见啊?”
“艾莫斯,事情是这样的,”他解释道,“我的眼镜被第一道闪电弄不见了,之后我便什么都看不到了,所以我根本没有看到闪电的样子。”
“所以你的眼镜在枕头下面?”我接着问。
他没有回答我,而是开始收拾那些乱七八糟的仪器。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一位科普作家将这些东西叫做“避雷针”,他还说避雷针的发明者是本。但是本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这个荣誉。许多人无法理解他为何一反常态,这么谦虚。只有我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名师点拨·
本为了研究闪电,特意制作了收集闪电的仪器,还强调在闪电时应该要保持冷静,结果闪电来临时,本还是吓得惊慌失措,狼狈躲藏。文中对于闪电时本一系列夸张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让人忍俊不禁,与叶公好龙颇有些相似之处,却更加诙谐有趣。结尾部分本不肯承认发明避雷针,是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害怕打雷闪电,这种好面子的心态令人捧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