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玉,石之美者。

国人识玉、用玉的历史十分悠久,并在不同的时期赋予玉以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玉文化。华夏先民早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就认识和辨别出了美丽的玉石。他们剖璞取玉,琢玉成器,创造了灿烂的史前玉文化。从这个时候起,玉器开始脱离单纯的石器而存在,拥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与价值意义。人们视玉为祥瑞之物,还是沟通神灵的法器,因此史前玉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夏商周三代,玉器是王权政治的象征,以玉载礼,成为时代风格。中原地区出土了不少夏代的圭、璋、戚、钺、穿孔刀、戈、柄形器等玉礼器,这时玉器开始了由神玉向礼玉的转变。到了商代,玉器进一步走下神坛,代表着王权的权威,形成了以戈、钺、戚、矛、刀等为仪仗礼器,以圭、牙璋、柄形器等为祭祀礼器的用玉制度,同时玉佩饰也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西周时期,天命鬼神观念淡化,人的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周公制礼作乐,玉器成为礼制活动中的媒介、礼的载体,玉器发展完全进入礼玉文化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玉器除具备原有功能外,又被儒家学者人格化,赋予了道德内涵。赞其曰: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玉之美,体现的是君子德行之美,皎皎月华,不染纤尘,天下莫不贵之。玉器业已成为君子的化身,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魏晋以来,玉器逐渐走向民间,承载着世人祛祸祈福、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唐宋时期,玉器脱离礼制的约束,走向世俗化,在造型与纹饰上极富异趣。日用器与陈设器增多,花鸟装饰品清新典雅。宋代风行尊古思潮,上追商周,兼仿汉唐,开玉器制作新气象。辽金元玉器民族特色鲜明,风格雄奇豪放,与宋代玉器相映成趣。明清两代,随着帝王的喜爱、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玉器生产和市场的昌盛、玉料路径的畅通、琢玉名匠的涌现,玉器成为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百姓随身佩戴、生活实用、把玩陈设的珍玩雅物,是人们陶冶性情、怡志养神之佳品。

长沙博物馆自2015年以来,坚持从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湖湘文化、长沙记忆四个维度来策划特展,在中国古代玉文化展览方面,此前相继举办过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展、河南南阳地区出土玉器展,都受到观众好评。但以上玉器展览展品主要集中在夏商周时期,对于想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玉文化发展历程的观众来说总感觉意犹未尽,因此,在2021年的展览规划中我们确定了举办中国古代玉文化展览的选题,并延请湖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玉器研究专家喻燕姣女士担任策展人。喻燕姣女士欣然慨允,由此我们才有了这个“玉魂——中国古代玉文化展”。

展览汇聚了长沙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八家文博单位收藏的410件(套)藏品,力求以时代为脉络,将中国玉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所呈现出的神圣化、礼仪化、道德化和审美化等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呈现给大家,为喜爱玉器的观众提供一次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机会。

展览的展品以考古发掘出土玉器为主,传世玉器为辅。湖南地区出土玉器主要集中在新石器时代、商代、战国和两汉代时期,玉器品种丰富,以佩饰玉为主,伴以礼仪玉和生活用玉,是研究长江中游地区玉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对了解湖南地区古代人们的用玉观念、用玉方式、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南阳独山盛产美玉,其色泽丰富,质地细腻,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南阳地区出土玉器,自新石器时代至两汉均有良工精琢之品,兼具自然精华与人文理想之美,构成了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重点展示了南阳宛城区夏响铺西周鄂国贵族墓和南阳桐柏月河春秋墓出土的精美玉器,尤为难得。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洛阳地区出土的西周玉器精美绝伦,品种繁多,其中佩玉种类齐备,呈系列化、普遍化发展,成为彰显贵族阶层的名贵饰品。

重庆虽地处西南边陲,玉石资源匮乏,但伴随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石器时代的巫山大溪文化遗址和战国时期的涪陵小田溪巴国高级贵族墓地等都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玉器。在传世玉器方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颇丰,礼仪之玉、生活之玉、润身之玉、陈设之玉等方面品种齐备,本展览主要展示了该馆收藏的明清两代的传世玉器。

玉之美,内蕴中华民族仁、智、义、勇、洁等品德与气质;器之美,呈现远古先民高妙绝伦的智慧和历代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艺。煌煌古今,烁烁琼琚;月华流照,谦恭有度。时至今日,玉器的使用功能虽已大大削弱,但世人对玉的喜爱却有增无减。我们观赏它,尝试穿越时空,与自身的文化基因对话。这种自然精华与人文之美的结合,寄托了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浓厚情感的期许。此次“玉魂”展,希望能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艺术盛宴,带领大家感受中国古代玉器的精美,领悟中华玉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给古代玉器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更多观众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感谢湖南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对本展览的大力支持,感谢喻燕姣女士的精彩策划!

长沙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