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璧葬玉

大璧葬玉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云纹玉璧

直径14.6厘米,

边径4.1厘米,

厚0.5厘米

1977年长沙市红旗剧院M2出土

长沙博物馆藏

○云纹玉璧

直径14.2厘米,

边径4.5厘米,

厚0.4厘米

长沙市银盆岭茶子山造纸厂M14出土

长沙博物馆藏

○龙纹玉璧

直径17.1厘米,

孔径7厘米,厚0.2厘米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

长沙国王后渔阳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龙纹玉璧

直径25厘米,孔径9厘米,厚0.5厘米

1985年长沙市桐荫里五金工具厂M3出土

长沙博物馆藏

○兽面谷纹玉璧

直径20厘米,孔径6.8厘米,厚0.4厘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谷纹玉璧

直径10.2厘米,孔径2.8厘米,厚0.4厘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双龙涡纹玉璧局部

○双龙涡纹玉璧

直径16.4厘米,孔径4.2厘米,厚0.3厘米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长沙国王后渔阳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说明】 葬玉。器型较大,纹饰以龙纹、谷纹、涡纹、云纹为主。以玉璧殓尸的丧葬形式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汉代玉殓葬习俗更为盛行。汉墓中随葬大量玉璧的例子较为多见,多置于人首周围、棺板之上或棺椁之间。不仅用于表明身份、地位,也有引导墓主灵魂升天和祈求尸身不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