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形饰

兽形饰

○琥珀兽形饰

晋(公元265—420年)

长1.4—2.6厘米

1958年长沙市王公塘M1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炭精兽形饰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长3厘米,宽1.7厘米,高2.5厘米

重庆市宝轮院出土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说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已基本不再蕴含商周时期玉器神秘庄严的政治和宗教气息,虽仍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沿袭自汉代的神仙思想,但已逐渐贴近生活,走入平常百姓家,是玉器从神秘化走向生活化的过渡时期。

小型动物形玉雕件常见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呈趴伏或蹲跪状,常以琥珀和炭精作为原材料。这些小兽器型虽小,却雕刻得颇为细致,与其他材质制成的珠、管类饰物一同穿绳后系于颈部或腕部,是西汉史游《急就篇》中记载的“系臂琅玕虎魄龙”“射鬾辟邪除群凶”的辟邪消灾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