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纹玉佩饰

动、植物纹玉佩饰

清(公元1644—1911年)

○凤鸟山石花卉纹翡翠牌

长8.5厘米,顶端宽2.3厘米,

底端宽2.7厘米,厚0.5厘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秋叶双獾纹玉佩

长6.3厘米,宽4.8厘米

长沙博物馆藏

○ “和合二仙”纹玉佩

长7.9厘米,宽6厘米

长沙博物馆藏

【说明】 清代佩玉题材来源广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植物纹饰常见牡丹、菊花、梅花等各类花卉,动物纹既有龙、凤等想象中的神话动物,也有狮子、鱼、鸟、獾等,还有与道教、佛教等有关的宗教题材。清代玉器纹饰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佩玉上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大象和瓶表示太平有象,马与猴象征马上封侯,鱼与莲花象征年年有余,两只獾谐音“双欢”。这种趋吉避凶的题材虽自汉代便已发端,但在清代达到顶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玉器已经完全从庙堂高台走入世俗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