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氏的兴福寺和春日大社
三、藤原氏的兴福寺和春日大社
鉴真作为授戒高僧,肩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同时,孝谦天皇命令所有授戒必须由高僧来完成。这样一来,便将鉴真置于“自誓受戒”一派僧众的对立面。在激烈的反对声中,鉴真在兴福寺公开与反对僧众辩论。
大唐东渡而来的鉴真大师,独自面对本土僧众的群起攻之。对于一个年逾半百,双目失明的得道高僧来说,我想泰然自若、云淡风轻,应是他的风范吧。在他的身后,是来自大唐的文化自信,是来自传道的笃志不移。最终,反对派皆被折服,遂从新戒。
时隔1300年之后,我来到了当年辩论的兴福寺。当年是如何的群情激昂,又是如何的举重若轻,都已经烟消云散。一眼望去,有的仍是那不断的香火与虔诚的信徒。
兴福寺,宏伟大气,大雄宝殿的正殿非常贴近中国式建筑。在寺内竖有一座五重塔,这是仅次于京都东寺的第二高古塔,遂成为奈良的象征。实际上,此寺前身为山阶寺,由藤原氏建在今京都市内,是为藤原氏的家寺。随后迁移过一次,在710年由藤原不比等复将该寺移至现在之地,并更名为:兴福寺。
就在我去游览之际,当天大殿封锁,门口竖起牌子书写着:興福寺本願藤原不比等公,千三百年御遠忌會場。可想而知在藤原氏的加持下,兴福寺日益兴隆,人才辈出。
在佛教传入日本之时,渐渐被日本人所接受,从敬仰鉴真大师的程度就可见一斑。此时,日本传统宗教为了与“佛法”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信仰和外来的佛教。神道,即以祭祀本土天神地祗的传统宗教。每当望见一处鸟居标记时,便知道这是一处供祭祀用的神道场所,一般的称为神社,供奉皇室的称为神宫,供奉主神的称为大社。
藤原不比等,不仅仅中兴佛教迁移了兴福寺,而且还为藤原家族的守护神建造了春日神社。藤原氏一门的守护神是武瓮槌命和经津主神,祖神是天儿屋命和比卖神。传说武翁槌命乘鹿而来,于是鹿也成为了神的使者。从此,奈良的小鹿驰名天下。穿过奈良公园,一路前往春日大社。道路两旁几乎就可以感受到春日山原始森林的痕迹了,作为神山的春日山在千年历史中被禁止砍伐,即便是公园内也可以看见参天古木。在一盏盏石灯中间蹦跳着等待游人的小鹿,此时若是手持鹿饼,小鹿便不请自来。这就是神派来的使者吧!只是越靠近奈良公园,早已吃饱了的小鹿不屑于游人手里的鹿饼;越靠近春日大社,那些小鹿才会为了口粮而鞠躬折腰。
春日山郁郁葱葱,绿色铺满了远方。但在眼前,却是一座朱红色回廊与主殿。这就是日本神社的特色了,不同于中国的深红和暗红,日本用的是桔红,来得总是耀眼夺目一些。在阳光的照射下,鲜艳得充满了张力。更为特色的是数千盏灯笼,有布满青苔的石灯笼,有悬于殿内的铜灯笼,每一盏灯笼均承载着一个愿望。每年两次万灯节会将灯笼点亮,在那一刻我相信天上的神灵一定会听到人们祈求的愿望。公元768年,作为全日本近千座春日神社的总本社,春日大社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