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历史
2025年09月26日
水晶历史
水晶是一个现代名称,古往今来,人们出于对水晶这种宝石的珍爱,曾赋予它许多名称。相传远古时期,有位先民在岩洞的石壁上发现了一层晶莹的石头,在熊熊烈火的映照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他将这件事告诉了部落首领,首领派人敲下了这种石头,小心地打磨成石斧、刮刀、箭头,甚至颈饰。这种石头,后来被称为水晶。
《山海经》一书将水晶称为“水玉”,赞美的是其“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李时珍则根据它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的特点,称其为“水精”。佛家弟子确信水晶会闪射神奇的灵光普度众生,于是,水晶又被尊崇为“菩萨石”。结晶完整的水晶晶体,犹如参差交错的马齿,所以人们又叫它“马牙石”。广州一带过去称水晶为“晶玉”,又名“鱼脑冻”。江苏东海县山民发现水晶会“窜火苗”,于是给它起了个“放光石”的俗名。世间一物多名,本不足为奇,可是像水晶这样拥有这么多的别称,实不多见,恰恰构成了我国的水晶文化史。
清·水晶如意耳活环水盂
水晶硬度大,不易加工。早期水晶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水晶的美丽,用水晶原石做观赏石,或利用其硬度大的特点做工具。后期做简单的打磨、磨圆,做成项链等,到了明清时代逐步有了水晶雕件。红山文化时期,玉器雕刻大量出现,玉雕材质主要是硬度较小的蛇纹石玉,硬度较大的水晶雕件很少见。
清·紫晶杯、紫晶葫芦洗各一件
紫晶杯高9.5厘米,紫晶葫芦洗长10厘米,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15日拍卖,成交价4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