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我国水晶产业发展的看法
人类对水晶的认识
水晶历史悠久,其使用历史也较早。在距今2.8万年前的山西峙峪遗址中,就出土了水晶石制作的小刀。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内发现了水晶砾石。距今6000年前,河南新郑沙窝出土水晶刮削器和水晶饰品。在陕县上村岭春秋时期的虢国墓穴中,曾发现由水晶、玛瑙、玉石饰件缀成的串饰,佩于死者的颈项或腕部。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中发现大量紫晶管珠、坠。商代的串饰多由水晶、玛瑙的管、珠、环、璜等组合而成,琢磨细腻,华美坚实。汉代出现水晶制作的璧和玦等。唐代宋代出现水晶的雕刻品,如茶盂、茶盘和茶杯等。元代已开始设专门机构采集水晶,制作器皿。到了清代,水晶项链相当流行,清代乾隆年间是水晶制品的全盛时期,水晶印玺和朝珠突出,五品和六品官冠上衔水晶。
在现今社会中,首饰的功能分为人体装饰功能、宗教功能、收藏和保值功能等。古往今来,人们认为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莫过于水晶。水晶常被人们比作贞洁少女的泪珠、圣人智慧的结晶、夏夜穹空的繁星、大地万物的精华。水晶旷世奇石,自然造就,蕴藏着天地间灵秀之气。
对于现代人水晶还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自然界的美石,它所蕴含的精神意义能够通过储存、放大、转化和释放,先影响人的内心,再影响人的行为,最后影响人的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水晶的用途越来越多,且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水晶还可用于制作光学仪器、电子设备、饰品和磨料等。水晶产品形式多样,水晶可以单独做成饰品,也可以同其他宝石一起和金、银等贵金属匹配镶嵌成饰品佩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水晶产品可以分为首饰类、装饰类、服饰类、把玩件和观赏石类。
我国水晶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珠宝行业多年,对我国水晶市场发展也有着独特理解。
水晶市场不规范
天然水晶是自然形成的一种纯度较高的石英矿石,主要成分是SiO2,由于含有其他金属离子,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市场上对水晶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常把一些中低档的透明宝石都叫作水晶,甚至把透明工艺玻璃当作水晶,也有人把水晶当作半宝石来定义。给市场上的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其实水晶作为珠宝的一个品种,其名称规范、鉴定标准国家都有标准。根据国家标准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水晶一词应指天然水晶。然而现在市场上水晶一词使用混乱,常常把工艺玻璃称为水晶,甚至普通玻璃制品也称之为水晶制品,如市场上的所谓水晶灯。人造水晶技术成熟,市场上人造水晶、染色水晶很多。根据笔者近几年鉴定情况,合成水晶、玻璃仿天然水晶,染色的发晶占水晶市场的20%左右。
目前市场上关于水晶的概念有扩大化的趋势,人们常常把许多的透明的宝石都称为水晶,很多珠宝商因为水晶认知度高,把许多透明的彩色宝石,如碧玺、黄玉、海蓝宝石甚至祖母绿,当作水晶销售。水晶的英文名称为rock crystal,crystal是晶体的含义,不是水晶,在中国不专业的翻译也常把crystal翻译为水晶。
水晶玻璃、人造水晶、染色水晶、仿冒水晶、压电水晶、熔炼水晶等众多名称把消费者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哪个是天然水晶。
从政府、经营者角度,希望借助水晶品牌,把水晶相关产业做大,把硅产业、玻璃产业、人造水晶产业、压电水晶产业都靠到水晶产业,殊不知这个和国家标准不符,把水晶、石英和硅搞混淆,搞坏了水晶产品的品牌形象。
在珠宝行业内水晶产业发展较慢
水晶有着很好的宝石文化基础,水晶产业虽然有不少进步,然而在珠宝行业内水晶产业的发展相对较慢。根据笔者所在天津珠宝街2013年珠宝鉴定样本统计,翡翠在整个珠宝玉石中所占比例最高,为46%,接近半壁江山,其次为和田玉占比25%,可见玉石消费是中国珠宝消费的主流。钻石购买在整个珠宝中占的比例是11%,这个结果是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结婚购买钻石增多后的比例。而包含众多品种的彩色宝石仅占8%,水晶占整个彩色宝石消费市场15%,有机宝石占6%,其他玉石占4%。
钻石的发展主要是因其“宝石之王”的桂冠,“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深入宣传,而形成了结婚买钻戒、有钱人买钻石的消费文化。彩色宝石中碧玺、坦桑石发展很快,其主要原因与其美丽有关。水晶在某些方面可以具有以上几种宝石的特性。所以,水晶既可以是宝石,有着钻石一样洁白透明的特性,也有像碧玺、坦桑石一样美丽的紫晶;也可以以宝石晶体作为玉料的一种,但水晶产业没有向玉石、钻石、碧玺一样快速发展。
水晶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档次亟待提高
档次结构不合理
水晶市场主体以低端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既浪费资源,又不能创造多少价值。天然水晶是不可再生资源,资源保护意识淡薄,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较少。天然水晶应该是一个奢侈品,简单而低水平开发,过度依赖资源,势必会影响水晶产业的发展。水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逐步降低。过去水晶眼镜属于奢侈品。现在水晶眼镜因为不时尚、加工粗糙很少有人问津,天然水晶项链卖数十元。可顾客购买后不相信是真的水晶,更不会当作珍贵的宝石项链使用。如果顾客知道并承认几十元的水晶项链是天然水晶项链,可能会认为:原来水晶是这么便宜、低档的东西,和玻璃、塑料项链价格接近!水晶档次在消费者心目中一落千丈。这就是目前水晶消费的实际情况。
产品用途结构不合理
目前水晶产品还是以首饰为主,水晶雕刻、观赏石为辅。水晶创新新产品太少。雕刻品、观赏石、水晶画等少数品种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可以创造较高附加值。
水晶加工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
目前国内的水晶加工多为家庭作坊,水晶加工工艺落后,水晶工艺品原创精品稀少。作为首饰、收藏品,美丽是第一位的。东海天然水晶卖不过施华洛世奇工艺玻璃的主要原因是工艺问题。如果料好,造型美,又是名家、大家设计的,价格自然不菲。艺术品不仅仅是经济收益,还具有引领行业的作用。
缺少规模龙头企业和新产品开发
近几年珠宝玉石行业的大发展,珠宝业有资金,培养了大量玉雕人才,珠宝加工技术、工艺逐步提高。然而水晶加工工艺还相对滞后,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不够,水晶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头。水晶产业要合理布局,要“顶天立地”而不是“铺天盖地”。水晶产业知名品牌知名度不够。
水晶行业缺少地方品牌
黄龙玉、抚顺琥珀、南红玛瑙、和田白玉、南洋珍珠都是地方品牌,其成功和品牌密切相关。石英岩玉很多,玛瑙很多,但黄龙玉、南红玛瑙品牌档次要高,价格要高。水晶行业缺少这样的品牌。值得称赞的是2007年“东海水晶”已经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水晶产业发展建议
借鉴行业成功经验,发展水晶产业
幽灵水晶挂件
鲜有的刻面造型把里面的山水图案衬托得更具立体感。
风景水晶晶体状的魔方
珠宝分为珠宝和玉石两大系列。近20年,翡翠、和田玉、鸡血石、寿山石产业迅猛发展,可以说是玉文化的迅速发展。学术层面讲水晶是宝石,但水晶的消费属性与玉石更接近,笔者认为高端水晶产业的发展应该向玉文化靠拢。在宝石中,块度足够大,能够向玉一样雕刻为把玩件、摆件的主要有碧玺、水晶、海蓝宝石和刚玉黝帘石,这其中水晶品种最丰富、产量最大、文化底蕴最深。如果把水晶宣传为“宝石级的玉”相信没有哪个玉石可以媲美。同样一件工艺品,如果一个是水晶,另一个是石英岩玉、玉髓或玛瑙,哪个更高档很清楚,从材质稀有、透明角度讲,一块水晶作为玉料要高档得多。A货翡翠也有档次很低的,价格数十元一块,但在消费者心目中,那是翡翠,可见材质的价值。
高档水晶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水晶雕刻的观赏石、摆件,这种产品能够体现中国玉文化,能够承载更多艺术价值,能够流芳百世。水晶是中国传统的玉雕材料之一,水晶晶莹璀璨、五彩缤纷、姿态万千,从古到今得到世人的珍爱。
打造地方水晶品牌
近几年,水晶的近亲石英岩玉也迅速发展,特别是黄龙玉的发展让业内惊讶。笔者认为,黄龙玉的发展有多种原因,但其中正确的宣传是首要因素。黄龙玉原名黄蜡石,2006年改名黄龙玉。由于其产在云南龙陵县,又以黄色为主色,黄色又是皇帝喜欢的颜色,为拓展市场所以改名为黄龙玉,寓意为黄的尊贵、龙的至上、玉的传承,更是定性、定位了其优异的“美石为玉”之特质,有别于黄蜡石等其他石种或玉种。黄蜡石改名黄龙玉应该是无可非议的经典命名,树立了黄龙玉的品牌形象。我们鉴定时按照国标写石英岩玉、玉髓,经常有客户不愿意写这个名字。如果黄龙玉按石英岩玉这个名称推广,可能不会有目前的效果。类似案例还有,南红玛瑙、和田玉、南洋珍珠、抚顺琥珀等。他们都打出了地方性的品牌,把地方产业做大、做精。
个人认为,水晶产业也可以借鉴这个经验,比如,打造“东海水晶”品牌。水晶产业要想大力发展,最主要的是要重新树立水晶的品牌形象,消除水晶是低端宝石的错误宣传,把天然水晶和人造水晶、工艺玻璃截然分开。要树立地方水晶的品牌特性,如南非钻石、缅甸翡翠、和田白玉、东海水晶等。
保护水晶资源,提升水晶产品档次
天然水晶应该是一个奢侈品,低水平开发,就是浪费资源。我国水晶资源很有限,世界范围讲,天然水晶也是稀缺资源,逐步减少。从保护资源角度讲,水晶资源利用档次应该整体提升。应该发展中端和高端水晶产业,低水平浪费资源的水晶产品、作坊应该限制。水晶产业如果还是走老路子,做水晶低端首饰等大路货,水晶产品形象很难提升,企业很难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附加值低,价格甚至低于1990年底同期产品,企业很难赚到钱。现在要做水晶这个行业,就要深掘水晶的文化底蕴,在工艺上有所提升、创新,提高水晶产品整体档次。
作为收藏艺术品,最主要是要有文化内涵,材质的稀有和美丽、雕件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是收藏的关键因素。雕刻石和观赏石价格高、产品附加值高,一件商品可以卖到数万元、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这样的市场才是正常的市场。古玩收藏很火,古的物品要想值钱也需要美、精。虽然是古的,但不美,当时就属于不值钱的东西,现在也不会值钱。
作为首饰产品,最主要是美丽。施华洛世奇把工艺玻璃做大,美丽和品牌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天然水晶如果做得同样美丽,那又会是什么价。台湾人工艺好,台湾珊瑚,台湾加工的翡翠、钻石,在国内很有竞争力。
积极探索水晶新产品研发,鼓励创新。要打破传统观念约束,大胆创新。不要怕创新后别人模仿,恰恰相反,被别人模仿了,说明你的创新是成功的。有人说微软的成功离不开盗版。资料显示东海已经有商家在水晶家居和水晶自然医学产品方面开始创新。
规范水晶相关市场
提倡水晶市场名称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目前最新版的国标是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
加强水晶品牌文化宣传
首先要把天然水晶与玻璃、合成水晶等严格区分开来。天然水晶是宝石的一种,是中国传统玉雕材料。市场上水晶命名相对混乱,相关部门、学者应该规范水晶市场,按照国家标准定名,正面宣传水晶文化、品牌。
其次要加强水晶品牌文化宣传。水晶是少数能作为玉料的宝石。水晶有白水晶、紫晶、黄晶、烟晶、绿水晶、芙蓉石、发晶等多个品种。翡翠、和田玉、黄龙玉都出版了很多精美图书,然而水晶专著、面向消费者的精美实用的水晶类图书却不多。水晶从业者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充分展示水晶企业文化。
水晶江山如此多娇摆件
宽约20厘米。此摆件以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中的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为主题来表现,雕刻毛泽东头像、万里长城、仙鹤祥云,将古代吉祥物与现代景观相结合,突显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