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表弟“乖乖男”
潘泓亦
我有好几个表弟,其中有一个是家里独一无二的乖乖男。他呀,哼!一点儿小孩儿样都没有!
乖乖男一岁就可以和大人交流,两岁会认字,三岁就开始背唐诗,四岁会写字,五岁就开始读名著,六岁开始画画、弹钢琴、心算,八岁时,连夺奥数和画画冠军。现在他九岁,已经连破满分记录,但也破了家中的生病记录。
乖乖男的学习成绩超好,几乎每次都考一百分,因此家长都偏爱他。不过有得必有失,他的体育成绩差得惊人,一般都只打D或C,要是他什么时候打了个B,家长们必定送上什么文武双全、全面发展之类的话,而我们在家长眼里,更是矮了一大截。他的奖杯呀,奖状啊,多得像海洋里的水——数不胜数。不过他一点儿也不像一个九岁的小孩儿,成天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地读之乎者也。我只有长叹一声,唉,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可家长们不管这些,只要他读书好,得冠军多,就算他成了“体育盲”,就算他坐上轮椅,家长们也不会埋怨他。
他一天到晚的时间都被各种课程排得满满的,我们几个兄弟劝他应该好好跟我们玩玩,可他却摆出一副生气的样子。他说话虽然头头是道,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可我们却都不喜欢他。渐渐地,他跟我们的隔膜越来越深了。他不会闹不会玩不会用电脑不会看电视,几乎不会做任何和学习无关的事。他还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问他为什么不跟我们玩会儿,他头也不抬,回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大人们听了感动到晕倒,而我们只能目瞪口呆。
记得某年某月某日,我们在家玩捉迷藏,可还差一个人,便想到了乖乖男。尽管只有千万分之一的可能,但总要试试,说不定能赶上那“一”。好不容易等到他回来,只见他左手提着个书包,右手夹着几本名著,正满面春风地朝书房走去。我们叫住他,说:“嘿!来玩捉迷藏吧,就差你一个人了!”他连想都不想,回答:“玩物丧志,游戏无益。”“哎呀,玩一下有什么关系嘛,又不占用你太多时间。”他把头摆得像电风扇似的, “大好时光,怎么能浪费在玩上呢?”
好长时间没见到他了,他现在又在干什么呢?想来一定是坐在书桌前,叽里呱啦地读他的圣贤书。或者,因为劳累过度、缺乏锻炼又住进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