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1.1 实验一 从抽象到具象的训练
1.1.1 实验目的
1.1.2 实验任务
1.1.3 实验环境
1.1.4 实验分析
1.1.5 关键概念
1.1.6 实验步骤
1.1.7 实验总结
1.1.8 实验评分
1.1.9 实验结果物
1.2 实验二 点的构成
1.2.1 实验目的
1.2.2 实验任务
1.2.3 实验环境
1.2.4 实验分析
1.2.5 关键概念
1.2.6 实验步骤
1.2.7 实验总结
1.2.8 实验评分
1.2.9 实验结果物
1.3 实验三 线的构成
1.3.1 实验目的
1.3.2 实验任务
1.3.3 实验环境
1.3.4 实验分析
1.3.5 关键概念
1.3.6 实验步骤
1.3.7 实验总结
1.3.8 实验评分
1.3.9 实验结果物
1.4 实验四 面的构成
1.4.1 实验目的
1.4.2 实验任务
1.4.3 实验环境
1.4.4 实验分析
1.4.5 关键概念
1.4.6 实验步骤
1.4.7 实验总结
1.4.8 实验评分
1.4.9 实验结果物
1.5 实验五 点线面组合构成
1.5.1 实验目的
1.5.2 实验任务
1.5.3 实验环境
1.5.4 实验分析
1.5.5 关键概念
1.5.6 实验步骤
1.5.7 实验总结
1.5.8 实验评分
1.5.9 实验结果物
1.6 实验六 形与空间的关系
1.6.1 实验目的
1.6.2 实验任务
1.6.3 实验环境
1.6.4 实验分析
1.6.5 关键概念
1.6.6 实验步骤
1.6.7 实验总结
1.6.8 实验评分
1.6.9 实验结果物
第2章 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
2.1 实验一 平面构成中的平衡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任务
2.1.3 实验环境
2.1.4 实验分析
2.1.5 关键概念
2.1.6 实验步骤
2.1.7 实验总结
2.1.8 实验评分
2.1.9 实验结果物
2.2 实验二 平面构成中的对比
2.2.1 实验目的
2.2.2 实验任务
2.2.3 实验环境
2.2.4 实验分析
2.2.5 关键概念
2.2.6 实验步骤
2.2.7 实验总结
2.2.8 实验评分
2.2.9 实验结果物
2.3 实验三 平面构成中的节奏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环境
2.3.3 实验分析
2.3.4 关键概念
2.3.5 实验步骤
2.3.6 实验总结
2.3.7 实验评分
2.3.8 实验结果物
2.4 实验四 平面构成中的特异
2.4.1 实验目的
2.4.2 实验任务
2.4.3 实验环境
2.4.4 实验分析
2.4.5 关键概念
2.4.6 实验步骤
2.4.7 实验总结
2.4.8 实验评分
2.4.9 实验结果物
2.5 实验五 平面构成中的调和
2.5.1 实验目的
2.5.2 实验任务
2.5.3 实验环境
2.5.4 实验分析
2.5.5 关键概念
2.5.6 实验步骤
2.5.7 实验总结
2.5.8 实验评分
2.5.9 实验结果物
第3章 形象的构成
3.1 实验一 规定形中的变化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任务
3.1.3 实验环境
3.1.4 实验分析
3.1.5 关键概念
3.1.6 实验步骤
3.1.7 实验总结
3.1.8 实验评分
3.1.9 实验结果物
3.2 实验二 单形切除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任务
3.2.3 实验环境
3.2.4 实验分析
3.2.5 关键概念
3.2.6 实验步骤
3.2.7 实验总结
3.2.8 实验评分
3.2.9 实验结果物
3.3 实验三 形的群化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任务
3.3.3 实验环境
3.3.4 实验分析
3.3.5 关键概念
3.3.6 实验步骤
3.3.7 实验总结
3.3.8 实验结果物
3.3.9 实验评分
3.4 实验四 多形组合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任务
3.4.3 实验环境
3.4.4 实验分析
3.4.5 关键概念
3.4.6 实验步骤
3.4.7 实验总结
3.4.8 实验评分
3.4.9 实验结果物
第4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
4.1 实验一 重复与近似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任务
4.1.3 实验环境
4.1.4 实验分析
4.1.5 关键概念
4.1.6 实验步骤
4.1.7 实验总结
4.1.8 实验评分
4.1.9 实验结果物
4.2 实验二 分割与比例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任务
4.2.3 实验环境
4.2.4 实验分析
4.2.5 关键概念
4.2.6 实验步骤
4.2.7 实验总结
4.2.8 实验评分
4.2.9 实验结果物
4.3 实验三 渐变与发射
4.3.1 实验目的
4.3.2 实验任务
4.3.3 实验环境
4.3.4 实验分析
4.3.5 关键概念
4.3.6 实验步骤
4.3.7 实验总结
4.3.8 实验评分
4.3.9 实验结果物
4.4 实验四 对比构成
4.4.1 实验目的
4.4.2 实验任务
4.4.3 实验环境
4.4.4 实验分析
4.4.5 关键概念
4.4.6 实验步骤
4.4.7 实验总结
4.4.8 实验评分
4.5 实验五 特异构成
4.5.1 实验目的
4.5.2 实验任务
4.5.3 实验环境
4.5.4 实验分析
4.5.5 关键概念
4.5.6 实验步骤
4.5.7 实验总结
4.5.8 实验评分
4.5.9 实验结果物
4.6 实验六 空间构成
4.6.1 实验目的
4.6.2 实验任务
4.6.3 实验环境
4.6.4 实验分析
4.6.5 关键概念
4.6.6 实验步骤
4.6.7 实验总结
4.6.8 实验评分
4.6.9 实验结果物
4.7 实验七 打散重构
4.7.1 实验目的
4.7.2 实验任务
4.7.3 实验环境
4.7.4 实验分析
4.7.5 关键概念
4.7.6 实验步骤
4.7.7 实验总结
4.7.8 实验评分
4.7.9 实验结果物
第5章 色彩概论
5.1 实验一 色彩构成的意义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任务
5.1.3 实验环境
5.1.4 实验分析
5.1.5 关键概念
5.1.6 实验步骤
5.1.7 实验总结
5.1.8 实验评分
5.1.9 实验结果物
5.2 实验二 色彩视觉
5.2.1 实验目的
5.2.2 实验任务
5.2.3 实验环境
5.2.4 实验分析
5.2.5 关键概念
5.2.6 实验步骤
5.2.7 实验总结
5.2.8 实验评分
5.2.9 实验结果物
第6章 色彩的物理学化学理论
6.1 实验一 色相推移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任务
6.1.3 实验环境
6.1.4 实验分析
6.1.5 关键概念
6.1.6 实验步骤
6.1.7 实验总结
6.1.8 实验评分
6.1.9 实验结果物
6.2 实验二 明度推移
6.2.1 实验目的
6.2.2 实验任务
6.2.3 实验环境
6.2.4 实验分析
6.2.5 关键概念
6.2.6 实验步骤
6.2.7 实验总结
6.2.8 实验评分
6.2.9 实验结果物
6.3 实验三 纯度推移
6.3.1 实验目的
6.3.2 实验任务
6.3.3 实验环境
6.3.4 实验分析
6.3.5 关键概念
6.3.6 实验步骤
6.3.7 实验总结
6.3.8 实验评分
6.3.9 实验结果物
6.4 实验四 色彩混合
6.4.1 实验目的
6.4.2 实验任务
6.4.3 实验环境
6.4.4 实验分析
6.4.5 关键概念
6.4.6 实验步骤
6.4.7 实验总结
6.4.8 实验评分
6.4.9 实验结果物
第7章 色彩的生理理论
7.1 实验一 色彩错觉
7.1.1 实验目的
7.1.2 实验任务
7.1.3 实验环境
7.1.4 实验分析
7.1.5 关键概念
7.1.6 实验步骤
7.1.7 实验总结
7.1.8 实验评分
7.1.9 实验结果物
7.2 实验二 色彩恒定性
7.2.1 实验目的
7.2.2 实验任务
7.2.3 实验环境
7.2.4 实验分析
7.2.5 关键概念
7.2.6 实验步骤
7.2.7 实验总结
7.2.8 实验评分
7.2.9 实验结果物
7.3 实验三 色彩认知度
7.3.1 实验目的
7.3.2 实验任务
7.3.3 实验环境
7.3.4 实验分析
7.3.5 关键概念
7.3.6 实验步骤
7.3.7 实验总结
7.3.8 实验评分
7.3.9 实验结果物
第8章 色彩构成中的设计理论
8.1 实验一 色彩面积调和
8.1.1 实验目的
8.1.2 实验任务
8.1.3 实验环境
8.1.4 实验分析
8.1.5 关键概念
8.1.6 实验步骤
8.1.7 实验总结
8.1.8 实验评分
8.1.9 实验结果物
8.2 实验二 色彩调和
8.2.1 实验目的
8.2.2 实验任务
8.2.3 实验环境
8.2.4 实验分析
8.2.5 关键概念
8.2.6 实验步骤
8.2.7 实验总结
8.2.8 实验评分
8.2.9 实验结果物
8.3 实验三 色彩对比
8.3.1 实验目的
8.3.2 实验任务
8.3.3 实验环境
8.3.4 实验分析
8.3.5 关键概念
8.3.6 实验步骤
8.3.7 实验总结
8.3.8 实验评分
8.3.9 实验结果物
第9章 色彩构成的情感表现
9.1 实验一 色彩的感情
9.1.1 实验目的
9.1.2 实验任务
9.1.3 实验环境
9.1.4 实验分析
9.1.5 关键概念
9.1.6 实验步骤
9.1.7 实验总结
9.1.8 实验评分
9.1.9 实验结果物
9.2 实验二 色彩引起的心理差异
9.2.1 实验目的
9.2.2 实验任务
9.2.3 实验环境
9.2.4 实验分析
9.2.5 关键概念
9.2.6 实验步骤
9.2.7 实验总结
9.2.8 实验评分
9.2.9 实验结果物
9.3 实验三 色彩引起的味觉差异
9.3.1 实验目的
9.3.2 实验任务
9.3.3 实验环境
9.3.4 实验分析
9.3.5 关键概念
9.3.6 实验步骤
9.3.7 实验总结
9.3.8 实验评分
9.3.9 实验结果物
9.4 实验四 色彩的季节表现
9.4.1 实验目的
9.4.2 实验任务
9.4.3 实验环境
9.4.4 实验分析
9.4.5 关键概念
9.4.6 实验步骤
9.4.7 实验总结
9.4.8 实验评分
9.4.9 实验结果物
9.5 实验五 不同年龄阶段的色彩喜好
9.5.1 实验目的
9.5.2 实验任务
9.5.3 实验环境
9.5.4 实验分析
9.5.5 关键概念
9.5.6 实验步骤
9.5.7 实验总结
9.5.8 实验评分
9.5.9 实验结果物
9.6 实验六 色彩的采集重构
9.6.1 实验目的
9.6.2 实验任务
9.6.3 实验环境
9.6.4 实验分析
9.6.5 关键概念
9.6.6 实验步骤
9.6.7 实验总结
9.6.8 实验评分
9.6.9 实验结果物
9.7 实验七 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9.7.1 实验目的
9.7.2 实验任务
9.7.3 实验环境
9.7.4 实验分析
9.7.5 关键概念
9.7.6 实验步骤
9.7.7 实验总结
9.7.8 实验评分
9.7.9 实验结果物
第10章 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10.1 实验一 包装设计
10.1.1 实验目的
10.1.2 实验任务
10.1.3 实验环境
10.1.4 实验分析
10.1.5 关键概念
10.1.6 实验步骤
10.1.7 实验总结
10.1.8 实验评分
10.1.9 实验结果物
10.2 实验二 印刷色彩
10.2.1 实验目的
10.2.2 实验任务
10.2.3 实验环境
10.2.4 实验分析
10.2.5 关键概念
10.2.6 实验步骤
10.2.7 实验总结
10.2.8 实验评分
10.2.9 实验结果物
第11章 立体构成
11.1 实验一 立体构成
11.1.1 实验目的
11.1.2 实验任务
11.1.3 实验环境
11.1.4 实验分析
11.1.5 关键概念
11.1.6 实验步骤
11.1.7 实验总结
11.1.8 实验评分
11.1.9 实验结果物
项目实战 黏土浮雕画
1.1 需求描述
1.2 需求分析
1.3 项目实现
1.3.1 第一阶段
1.3.2 第二阶段
1.3.3 第三阶段
1.3.4 第四阶段
1.3.5 第五阶段
1.4 相关技术与工具
1.5 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