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录 家庭常用药酒精选

附 录 家庭常用药酒精选

清热利湿

丹参箭羽酒

【药物配比】丹参27g鬼箭羽27g秦艽18g知母18g猪苓27g白术27g海藻10g赤茯苓18g肉桂10g独活15g酒1L

【功能主治】渗湿利水,消淤散结,祛风。大腹水臌病,足胫肿满,食则气促。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20ml。饮酒少者,可随意减之。

【自制方法】以上10味,共捣为粗末,用酒浸泡于净瓶中,封口;5日后开封,过滤去渣备用。如急用,可置热灰上1日即可。

【宜忌】脾虚、大便溏泄及孕妇忌饮此酒。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丝瓜酒

【药物配比】丝瓜根5根黄酒0.05L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黄疸,眼睛因身黄如金色。

【自制方法】将丝瓜根捣烂,用水250ml,煎取200ml,兑入黄酒50ml,去渣候温备用。

【用法用量】空心1次饮完,不愈再饮。

【酒方来源】《验方新编》

竹叶酒

【药物配比】淡竹叶150g糯米1kg曲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清心畅意。风热病,口烦心渴,小便赤涩,口舌生疮,鼻症。

【用法用量】每日1—2次,每次20ml。或不拘时徐徐饮之。

【自制方法】将淡竹叶150g(鲜者250g)煎汁,备用;糯米煮蒸熟,沥半干,备用;曲研细末,备用。将3者共置入缸内,搅拌匀,密封,置保温处;21日后开封,压榨去糟渣,即可饮用。

【宜忌】孕妇勿饮此酒。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杨皮地黄酒

【药物配比】白杨树皮80g生地150g大豆80g生姜20g酒1.5L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腰脚疼痛胀满,湿痹筋挛,胸闷不舒,发热汗少。

【用法用量】每次饭前,温饮10—20ml。以后逐渐加量,以不醉为度。

【自制方法】将生姜切碎炒熟,大豆炒熟,生地、白杨树皮切碎;以上4味与白酒共置于瓶中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备用。

【酒方来源】《太平圣惠方》

青苔酒

【药物配比】青苔适量酒适量

【功能主治】解热毒,散郁结。

黄疸心烦,咳逆血气,暴热在肠胃,暴风口噤,金疮内陷。

【用法用量】饮青苔酒适量。

【自制方法】取古墙北阴青苔衣,洗净,酒渍。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青囊酒

【药物配比】苍术(米泔水浸炒)36g乌药36g牛膝36g杜仲(姜汁炒)36g陈皮20g厚朴(姜汁炒)20g当归20g枳壳(去瓤麸炒)20g独活20g槟榔20g木瓜20g川芎20g白芍20g桔梗20g白芷20g茯苓(去皮)20g姜半夏20g麻黄20g肉桂20g防己20g甘草20g酒2L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通经。风湿相搏,腰膝疼痛,四肢屈伸不利,遍身骨节疼痛,足胫虚肿。

【用法用量】不拘时随量饮之。

【自制方法】将药共捣细碎,用白纱布袋盛之,将药悬坛内,入酒,密封,锅内煮1时许,然后取出,5日后,过滤装瓶备用。

【酒方来源】《万病回春》

青蒿酒

【药物配比】青蒿2.5kg糯米5g曲250g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暑,退虚热。骨蒸潮热,无汗,夜热早凉,鼻衄,夏日感冒,疟疾,寒热往来,寒轻热重,胸痞呕恶,黄疸,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日不拘量,徐徐饮之,以愈为度。

【自制方法】将青蒿切碎加水煎汁,糯米炊熟,曲研细;3者共入缸中,用柳枝搅拌均匀,密封,置保温处;14日后开取,去渣装瓶备用。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通草灯芯酒

【药物配比】通草250g灯芯30g秫米、曲适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清热通经。水肿,淋病,胸热心烦,小便短少,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每日不拘量,徐徐饮之,以愈为度。

【自制方法】将通草、灯芯水煎取汁,秫术煮熟,曲研细粉;3者同入缸中,搅拌匀,密封,置保温处;14日后开启,压榨去糟渣,装瓶备用。

【宜忌】气虚无湿热,以及孕妇均忌饮此酒。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桃皮酒

【药物配比】桃皮500g秫米曲适量

【功能主治】利水。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20—30ml,饭前温饮。

【自制方法】将桃皮煎汁,秫米蒸煮熟后沥干,曲研细粉;然后将3者共入缸中,搅拌匀,封口,置保温处;14日后开取,去糟渣,储瓶备用。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豉酒

【药物配比】豆豉200g黄酒1L

【功能主治】止汗除烦。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阴虚盗汗。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20ml,空腹温饮。

【自制方法】将淡豆炒至微香,趁热投入清酒中,浸泡3日,即可饮用。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猪脂酒

【药物配比】猪脂50g黄酒0.5L

【功能主治】通利二便。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食前温服,未通再服。

【自制方法】将猪脂切细碎,备用;然后把黄酒微煮沸,投入猪脂,更煎1—2沸,候温,分作2份。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猪胆酒

【药物配比】猪胆1个白酒0.05L

【功能主治】清热利胆。黄疸。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15ml,空心温饮。每日1剂,5日为1疗程。

【自制方法】将猪胆汁兑入白酒中即成。

【酒方来源】《验方新编》

活血行淤

川芎羌活酒

【药物配比】川芎30g羌活(去芦头)30g莽草20g细辛30g甘草(炙)30g黑豆(炒)60g酒0.8L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通络。热毒风邪致口面喁斜及偏风。

【用法用量】热含漱,每日4—5次。咽亦无妨。

【自制方法J将药粗捣碎,分作8份,每份用酒100ml煎取50ml。

【酒方来源】《普济方》

甘草L麻酒

【药物配比】炙甘草20gL麻20g沉香末20g麝香0.6g淡豆豉35g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头上肿毒,刺痛难忍。

【用法用量】每次用药末15g,酒50ml同煎至八成,过滤去渣。早、晚饭前各饮1次。药渣热敷肿处。

【自制方法】以上5味,除麝香外,共捣为细末,过筛;然后与麝香拌匀,置于瓶中,密封,备用。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丝瓜根酒

【药物配比】丝瓜根1—3株酒1L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温酒服5—6g丝瓜根末。或每温饮20—30ml丝瓜根酒。每日2—3次。

【自制方法】将丝瓜根,烧存性,为末。或将丝瓜根,洗净,置净器中,入酒浸泡,密封,10日后开启,滤过,装瓶备用。

【酒方来源】《中药大辞典》

白鸽煮酒

【药物配比】白鸽一只血竭30g白酒1L

【功能主治】活血行淤,滋补身体。肌体消瘦,肌肤粗糙,面目黧黑,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妇女月经涩少,甚则闭经。

【用法用量】将鸽肉分2次食完,酒徐徐饮完。

【自制方法】将白鸽宰杀,去毛,洗净,去肠;次将血竭纳入白鸽肚中,用针缝住,用好酒煮百沸令熟。然后取下候温备用。

【酒方来源】《串雅内编》

桃仁酒

【药物配比】桃仁80g白酒0.25L

【功能主治】破血行淤,消肿止痛。肿毒疼痛,或游走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0—20ml,空腹临睡前饮用。

【自制方法】先将桃仁炒热,乘热捣如膏状,分数次渐渐倒入酒中,研搅;然后过滤去渣,收瓶备用。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桃花酿酒

【药物配比】桃花300g糯米5g细曲400g

【功能主治】利水,活血。痰饮,积滞,水肿,二便不利,以及腰脊苦痛不遂。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25—50ml,空腹温饮。中病即止。

【自制方法】三月初三取桃花,收花拣净,以井华水煮;另将糯米蒸煮半熟,沥半干,备用;细曲研细粉,备用。将3者共入于缸内,用桃枝搅拌均匀,封口,置保温处,21日后开封,压榨去糟楂,澄清后装瓶备用。

【宜忌】孕妇忌饮此酒。

【酒方来源】《千金方》

桃仁朱砂酒

【药物配比】桃仁100g朱砂10g白酒0.5L

【功能主治】活血安神。筋脉挛急疼痛,面色不华,血滞胸痹,心悸怔忡。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30ml。

【自制方法】桃仁用水泡后去皮尖,再用麦麸拌炒至微黄,然后研细;朱砂研细粉。先把桃仁与白酒置入沙锅内,煮沸;待冷后过滤,去渣留液,再加入朱砂末,搅匀,装瓶备用。

【宜忌】勿食羊肉,孕妇不宜用。

【酒方来源】《太平圣惠方》

止血

茄子酒

【药物配比】大茄子(子多成熟者)3枚白酒0.75L

【功能主治】止血。久痔引起的大便出血。

【用法用量】随酒量空腹温饮。

【自制方法】先将茄子1枚用湿纸包裹,置于灰火中,煨熟后取出,入瓷罐子内,乘热用白酒750ml沃之,然后以蜡纸封口,3日后开封,去掉茄子,留酒备用。

另2枚茄子用同样的方法加工,3枚为1疗程。

【宜忌】茄性滑利,脾虚泄泻,中焦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饮此酒。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夏枯草酒

【药物配比】夏枯草500g黄酒1L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肺结核咳血。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30ml,空腹温饮。

【自制方法】将夏枯草切碎,加冷开水适量浸泡,再加黄酒1L,隔水蒸至无酒味时过滤,去渣备用。

【酒方来源】《药酒与膏滋》

萱草根酒

【药物配比】萱草根9g生姜3g黄酒0.05L

【功能主治】止血。大便出血。

【用法用量】徐徐饮之。

【自制方法】以上2味,切细粒,入香油炒热,沃黄酒后,去渣温饮。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蓟根酒

【药物配比】大、小蓟根各200g黄酒0.6L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止崩。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带下,创伤出血,疗疮,痈毒。

【用法用量】随意任性饮之。

【自制方法】以上2味洗净切碎,置于瓶中,用黄酒浸泡之,5日后过滤即可饮用。药渣爆干后研末,可外敷止血用。

【宜忌】脾胃虚寒无淤滞者忌饮。

【酒方来源】《千金翼方》

外感瘟疫

荆芥豉酒

【药物配比】淡豆豉250g荆芥10g白酒0.75L

【功能主治】疏风消肿。外感风寒,发热无汗。

【用法用量】随量稍热饮之。

【自制方法】把淡豆豉、荆芥与白酒入锅中,煎5~7沸,候温,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酒方来源】《民间验方》

葱豉酒

【药物配比】葱白根3根豆豉15g白酒0.3L

【功能主治】宣通卫气,发散风寒。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疼而烦,冷痢腹痛。

【用法用量】早晚分2次温服。

【自制方法】将葱白根、豆豉与白酒入锅内同煮,煎取至半,候温,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桑菊酒

【药物配比】桑叶30g菊花30g薄荷10g芦根35g杏仁30g桔梗20g甘草10g江米酒1L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邪客上焦,发热不重,微恶风寒,咳嗽鼻塞较重,口微渴。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5ml,早晚空腹温饮。

【自制方法】以上8味,共捣为粗末,用江米酒浸于瓶中,封口。5日后开启,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酒方来源】《温病条辨》

薄荷酒

【药物配比】薄荷油10g米酒50ml好黄酒(煮)0.05L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辟秽,解毒,健胃,清咽,透疹。伤风感冒,头痛目赤,咽痛,牙疼,皮肤风痒,以及热性病初起,身热无汗等症。小儿感冒发热尤宜。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20ml,早晚空腹饮用。小儿每用1—3滴,开水少量冲服。

【自制方法】将薄荷油与米酒、黄酒兑在一起即可。

【酒方来源】《中药制剂汇编》

生牛蒡根酒

【药物配比】生地30g独活15g黑豆100g海桐皮30g生牛蒡根100g肉桂15g火麻仁100g白酒1.5L

【功能主治】祛瘴气。南方瘴气侵入人体形成的风盛热毒,心神烦闷,脚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3次,于饭前随意温饮。

【自制方法】以上7味,共捣为粗末,置于净器中,入白酒浸泡,密封口,7日后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酒方来源】《太平圣惠方》

华佗辟疫酒

【药物配比】大黄15g白术15g桂心18g桔梗15g蜀椒15g川乌6g菝葜12g白酒0.4L

【功能主治】避瘟疫。南方山瘴岚毒侵入人体,阖家同病。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服10—20ml。

【自制方法】以上7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悬于井底,10日后取出,与白酒400ml同放入锅中,煎数沸,候温,去掉药袋,即可饮用。

【酒方来源】《华佗神方》

屠苏酒

【药物配比】赤桂心23g防风30g菝葜15g桔梗17g大黄17g制乌头8g赤小豆14粒蜀椒17g白酒1L

【功能主治】避瘟,解毒气。瘴气、瘟疫等时气。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温饮1杯。

【自制方法】以上8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坛中,用白酒浸泡24小时,再上火煎数沸,候温,过滤去渣,储瓶备用。

【酒方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景岳屠苏酒

【药物配比】麻黄10g川椒10g细辛10g防风10g。苍术10g干姜10g肉桂10g桔梗10g白酒1L

【功能主治】祛风湿,避瘟解毒。山岚瘴气,瘟疫时气。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饮10—20ml。

【自制方法】以上8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用白酒浸泡,封口;5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宜忌】不宜多饮,切勿过量致醉。

【酒方来源】《景岳全书》

其它杂症

七星剑酒

【药物配比】七星剑草15g米酒0.05L

【功能主治】解毒。癫狗、毒蛇、恶物咬伤。

【用法用量】乘热顿服之,每日2—3次。药渣湿敷患处。首次量宜大些,待症状好转后,可适当减少剂量。

【自制方法】取七星剑草,干者15g(或鲜者30g),水100ml,煎微沸,再入米酒或三花酒50ml,再微沸,(不宜久煎)去渣候温备用。

【酒方来源】《中药大辞典》

大黄浸酒

【药物配比】大黄12g白酒0.25L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痢疾初起,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ml,饭前饮用。

【自制方法】将大黄捣为粗末,置于净瓶中,入白酒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宜忌】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以及胎前、产后,均慎饮此酒。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川芎浸酒

【药物配比】川芎30g糖适量白酒1L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偏头痛。

【自制方法】将川芎洗净,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连糖一起置入净器中,入白酒浸泡,密封。5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备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10—20ml。

【宜忌】本剂辛温L散,凡阴虚火旺、舌红口干者,不宜应用;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患者,也不宜应用。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龙虱酒

【酒方来源】《民间验方》

【药物配比】龙虱20g白酒0.5L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活血。小便频数,小儿遗尿,遗精。

【用法用量】每日1次,每次10ml,临睡前饮服。

【自制方法】将龙虱拍碎,装入瓶中,倒入白酒,加盖,隔水在火上煮1小时,取下候冷,密封,21日后开启,过滤去渣备用。

全蝎酒

【药物配比】自附子30g僵蚕30g全蝎30g白酒025L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化痰止痉。中风,口眼歪斜,口目动。

【用法用量】每次饮10ml,不拘时,常令有酒力。

【自制方法】先将上药捣为细末,置人瓶中,入白酒浸泡,封口,3日后开启,过滤去渣备用。

【酒方来源】《杨氏家藏方》

辛夷酒

【药物配比】辛夷9g白芷9g藁本18g甘草18g当归18g羊脊髓250g黄酒3L

【功能主治】宣肺通窍。肺热鼻塞多涕(鼻炎)。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20ml,食后温饮。

【自制方法】先取前5味,捣碎,以黄酒浸泡;另取羊脊髓于沙锅内,加少许水微火煎煮至沸。二者同倾于净器中,密封。3—5日后开取,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苍耳酒

【药物配比】苍耳子30g防风30g炒牛蒡子30g3大生地30g木通20g黄芪30g白苍苓30g独活30g薏苡仁20g人参15g肉桂12g白酒1L

【功能主治】除热,补虚。骨疼,耳聋。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15ml,空腹温饮。以后可逐渐加量至20—30ml。

【自制方法】以上11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入白酒浸泡,封口;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收贮备用。

【酒方来源】《普济方》

还瞳神明酒

【药物配比】黄连18g石决明10g草决明10g生姜10g石膏10g黄硝石10g薏苡仁10g山萸肉10g当归10g黄芩10g沙参10g朴硝10g炙甘草10g车前子10g淡竹叶10g柏子仁10g防风10g制乌头10g辛荑10g人参10g川芎10g白芷10g瞿麦穗10g桃仁10g细辛10g地肤子10g龙脑1.5g白芍10g泽泻10g肉桂10g白芥子10g丁香6g珍珠3颗白酒3L

【功能主治】恢复视力。眼睛视物昏暗,经年不愈,内外障失明。

【用法用量】每日饭后,温饮10—20ml,可渐渐加量,但勿使醉吐。

【自制方法】以上34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用醇酒浸泡,封口;春夏7日,秋冬14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去渣备用。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松花酒

【药物配比】松花250g酒1L

【功能主治】祛风清目。头风、目眩。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ml,空腹温饮。

【自制方法】将松花上笼蒸后,切细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入酒浸泡5日,取上液饮用。

【酒方来源】《普济方》

苦参解毒酒

【药物配比】苦参45g醇酒0.5L

【功能主治】解毒。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任量饮之,得吐即愈。

【自制方法】将苦参捣碎,同酒入锅中,上火煎取250ml,过滤去渣,候温备用。

【酒方来源】《民间验方》

皂荚酒

【药物配比】皂荚(去皮生用)10g白酒0.03L

【功能主治】祛痰,开窍。癫痫痰盛,口噤不开。

【用法用量】空心顿服,得吐利即愈。

【自制方法】将皂荚捣成细末,和酒浸泡24小时,去渣备用。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细辛独活酒

【药物配比】独活15g莽草15g防风15g细辛15g制附子6g酒0.25L

【功能主治】祛风,上痛,消肿。牙齿肿痛。

【用法用量】热漱,以愈为止。

【自制方法】将药碎细,用酒煎药数10沸,去渣。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治疝酒

【药物配比】胡椒6g玄胡索6g茴香6g酒0.15L

【功能主治】散气开郁。疝痛。

【用法用量】每日1—2次,每次50ml,饭前温服。

【自制方法】将药捣为细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净器中,入酒浸泡,密封,2—3日后开启,去掉药袋,滤过装瓶备用。

【宜忌】孕妇忌服。

【酒方来源】《三因方》

香楝酒

【药物配比】南木香12g小茴香12g大茴香12g川楝肉12g葱白连根5枚白酒0.05L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清泄肝火。单侧睾丸肿大,疼痛下坠连及少腹的疝气疼痛,少腹寒痛,兼开胃纳食。

【用法用量】空心乘热饮之,极痛者,饮后立愈。

【自制方法】以上4味捣碎,入锅内炒至香,入葱白5根和水100ml,冲入锅内,盖上盖子,候煎至一半时,取出过滤去渣,加酒50ml合和,再入炒盐1小匙调味。

【酒方来源】《万病回春》

香附根酒

【药物配比】香附根60g白酒0.25L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调经止痛。胸肋胀痛,脘腹疼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心中郁闷。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频频饮之。

【自制方法】将香附根洗净切碎,置于瓶中,用白开水和白酒各250ml浸泡之,5日后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宜忌】凡气虚无滞、阴虚内者均忌服此酒。

【酒方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复方大黄酒

【药物配比】大黄1g防风500g白酒1.5L

【功能主治】活血散风。癫痫。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5ml,每日3次;10—14岁每次10ml,每日3次;10岁以下每次5ml,每日1—2次。

【自制方法】将大黄、防风共研成粗粉,用双层白纱布袋盛之,置净器内,加白酒浸泡,密封。14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装瓶备用。

【宜忌】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

【酒方来源】《中药制剂汇编》

复方杜仲酒

【药物配比】生杜仲100g通草5g寄生100g当归50g红花1g黄芩100g双花100g米酒10L粮白酒适量

【功能主治】镇静、降压。高血压。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5—20ml,每日2次,小儿酌减。果蔬过口。

【自制方法】将药洗净,共捣碎,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净器中,入米酒浸渍,密封,7—14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补加粮白酒至10L即得。

【酒方来源】《常用药物制剂》

独活大豆酒

【药物配比】独活60g大豆30g酒1L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中风舌强不语。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饭前温服20ml。

【自制方法】将独活置于砂锅内,入酒浸渍,并煎取半量酒液,别炒大豆热投酒中,2小时后去渣,过滤装瓶备用。

【酒方来源】《民间验方》

复方蔓荆子酒

【药物配比】蔓荆子120g菊花60g川芎40g防风60g薄荷60g黄酒1L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止痛。风热性头痛,头昏,偏头痛。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5—20ml,空腹温饮。

【自制方法】以上5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入净器中,入黄酒浸泡,封口,7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过滤备用。

【酒方来源】《验方集锦》

神圣酒

【药物配比】全虫(半炒,半生)18g藿香18g麻黄18g细辛18g薄荷50g酒1.5L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偏正头痛,不能忍受。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5—10ml,空腹温饮。

【自制方法】以上5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入酒浸泡,封口;7—10日后开启,去掉药袋,澄清后即可饮用。

【酒方来源】《太平圣惠方》

菖蒲桂心酒

【药物配比】石菖蒲20g木通10g桂心15g磁石15g防风30g羌活30g白酒0.5L

【功能主治】开窍祛风,纳气潜阳,安神。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温饮10—20ml。

【自制方法】以上6味,共捣为粗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入白酒浸泡,封口;7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过滤去渣备用。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常山双枝酒

【药物配比】常山15g桃枝(1寸长)10节炙鳖甲15g炒豆豉10g虎头骨(炙)20g柳枝(1寸长)10节炒桃仁7枚大枣3个乌梅(炙)5个白酒0.5L

【功能主治】截疟。诸疟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空腹分2次温饮,每日早晚各1次。

【自制方法】以上9味,共捣为粗末,以白酒浸24小时后,入生姜5片,再上火煎数十沸,候温,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酒方来源】《圣济总录》

蔓荆实浸酒

【药物配比】蔓荆实100g白酒1L

【功能主治】散风止痛,清利头目。头痛、脑鸣、目泪。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服20—30L。

【自制方法】将蔓荆捣为末,用白纱布袋盛之,置净器内,入白酒浸泡,密封,7日后开启,过滤,瓶备用。

【酒方来源】《本草纲目》

僵蚕豆淋酒

【药物配比】黑豆500g僵蚕250g黄酒1L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产后中风诸病。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日50ml,日、夜各温服1次。

【自制方法】将黑豆炒焦,用酒淋之,绞去渣,储于净瓶中,加入僵蚕,5日后即可饮用。

【酒方来源】《民间验方》解酒方

人参汤

【药物配比】人参2两芍药楼实枳实(去瓤,麸炒)茯神(去小)生地黄(洗)甘草(炙)葛根酸枣仁各1两

【功能主治】专治饮酒过多,大热烦躁,言语错谬,及治房劳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去滓温服,每服3钱。

【自制方法】上药判如麻豆大,每次3钱,以水1盏,煎至七分。

【酒方来源】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人参饮

【药物配比】人参芍药栝楼根枳实知母各2两甘草1两生地黄8两酸枣仁05斤茯神3两白薇2两

【功能主治】专治饮酒、房劳虚受热、积日不食。四月中热饮酒不已,酒入百脉,心气虚,令人错谬失常。

【用法用量】分3次饮服。

【自制方法】上咀,以水1斗,煮取3L,分3服,一方茯神作茯苓。

【酒方来源】唐•《千金要方》

千钟酒

【药物配比】枳梖子(研为膏)2两白附子末1两砂仁1两白姜炮(为细末)1两

【功能主治】解酒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热盐汤下,少顷便苏醒。

【自制方法】枳梖子、白附子,研和作饼,悬于风处,阴干作曲。与砂仁、白姜稀糊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酒方来源】宋•《魏氏家藏方》

天南星丸

【药物配比】南星(端正者)1斤

【功能主治】能去痰、治酒积,化酒毒。

【用法用量】每次服50丸—100丸,生姜汤下,不拘时。

【自制方法】于平地上,掘一窟,阔五寸,深一尺五寸,仍略窟中,次用刚灰于窟内簇起,烧过大半,除火去灰令净,以煮酒1斗浇之,将南星放其中,复以瓦盆,用元土泥封固盆缝,勿令吐气,1宿早取出,用酒水各2L和洗,切作片,焙干碾末,入飞过辰砂1两,姜汁糊为丸。桐子大,又以朱砂为衣。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木香分气丸

【药物配比】香附子1斤三棱广茂4两丁皮4两甘松净4两檀香4两甘草1斤豆粉(炒黄色)10两姜黄(研)3两

【功能主治】治酒食后,胸满气痞,宜常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五丸细嚼,酒水任下,无时加服。

【自制方法】上为细末,砂仁4两,杵碎取仁作母,水为丸,如鸡头大。

【酒方来源】德生堂

五豆汤

【药物配比】黑豆黄豆绿豆青豆赤小豆各5L干葛1斤甘草1斤贯众(俱不剉)

【功能主治】专解酒毒,止烦渴,能发小儿豆疮不出,并解发渴之证,后成疮痍者。

【用法用量】酒后渴随意饮,小儿痘疮不出,饮即发,见此药水浸服之。

【自制方法】上用水五斗5L,腊八日用大锅,熬至豆熟为度,滤去豆汁顿冷以大磁器盛之,用苦叶纸重封,春夏月开用。

【酒方来源】德生堂

加味败毒散

【药物配比】人参败毒散1帖斑蝥1个枇杷叶10片

【功能主治】专治酒过度,面黑肚饱。

【用法用量】临睡通口服。

【自制方法】上后2味同炒黄色,去斑蝥,将枇杷叶入败毒散,水一碗,煎至七分。

【酒方来源】宋•《海上方》

石膏汤

【药物配比】石膏五钱葛根(剉)生姜(细切)各3两

【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多,大醉不醒。

【用法用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自制方法】上判如麻豆大,每服5钱,以水二盏,煎至一盏。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谷神丸

【药物配比】木香05两砂仁2两檀香1两甘松1两自豆蔻2两姜黄(片子者),05两甘草(判)1两

【功能主治】治酒食后,胸膈痞闷。

【用法用量】细嚼药丸、熟水送下,适量。

【自制方法】上为细末,用甘草汁为丸,每一两作10丸。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芦根汤

【药物配比】芦根地榆五加皮各一握

【功能主治】若已服安和药,仍不退者,及小触动,服葱豉等汤不解者,可服之。

【用法用量】服之即解。

【自制方法】上切,以水3L,煎取2L。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豆蔻丸

【药物配比】草豆蔻(去皮)2分丁香小豆人参木香高良姜槟榔陈皮(泡去白,焙)各05两

【功能主治】专治饮酒太过,心闷腹满,吐逆喘急。

【用法用量】去滓温服不拘时。

【自制方法】右粗捣筛,每服3钱,以水一盏,入生姜1分,煎七分。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治饮酒积热、遂发黄方

【药物配比】鸡子7枚

【功能主治】治饮酒积热,遂发黄。

【用法用量】取吞二三枚,渐至尽、验。

【自制方法】取鸡子7枚,苦酒渍之器中,密封,纳井底一宿,当饮。

【酒方来源】晋•《肘后方》

治饮酒中毒不醒方

【药物配比】大豆3L

【功能主治】治饮酒中毒,不醒,服后立吐,即愈。

【用法用量】去滓,每服一盏,不拘时候温服。

【自制方法】用大豆3L,以水3L,煮取2L。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治饮酒中毒方

【药物配比】干桑椹2合

【功能主治】治饮酒中毒。

【用法用量】取酒渐饮之即解。

【自制方法】用干桑椹2合,以酒1L,浸一时久。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治酒醉醒方

【药物配比】菘菜子

【功能主治】治酒醉不醒。

【用法用量】以井花水一盏调服。

【自制方法】用菘菜子不拘多少,每研半合。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治饮酒头痛方

【药物配比】竹茹5两鸡子清3枚

【功能主治】治饮酒后头痛。

【用法用量】饮2L尽,瘥。

【自制方法】用竹茹5两,以水8L,煮取5L去滓令冷。内破鸡子清5枚,搅习,更煮2沸。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治饮酒大醉、中毒方

【药物配比】生葛根葛藤(干葛、干蒲亦佳)

【功能主治】解酒。

【用法用量】适量饮之。

【自制方法】捣生葛根及葛藤,和绞汁。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柑皮煎散

【药物配比】柑子皮2两

【功能主治】治酒毒、昏闷烦渴或醉不醒。

【用法用量】温服缌未效再服。

【自制方法】洗净焙干,捣罗为散,每服3钱,以水一盏,煎三五沸或入盐少许,沸汤点。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枳术黄连丸

【药物配比】枳实半夏白术白茯苓黄皮黄连南星陈皮青皮黄芩用半大黄用半

【功能主治】治酒太过,眼热,口疮,去痰。

【用法用量】每服六七十丸,临睡温水送下。

【自制方法】上各等分为末,糊为丸、桐子大。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草豆蔻散

【药物配比】草豆蔻(去芦)10枚高良姜(剉)3分人参75两白茯苓2两青皮(浸去白,炒)3分

【功能主治】专治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去滓,点少盐,搅匀服之。

【自制方法】上捣为散。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六分。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栝楼汤

【药物配比】栝楼根3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葛根2两桑根白皮(细切)3两

【功能主治】治饮酒发渴,又欲饮酒。

【用法用量】去滓温服之,不拘时候。

【自制方法】上粗捣筛,每服3钱,以水一盏煎至七分。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高良姜散

【药物配比】高良姜(剉)3两人参(去芦)1两草豆蔻(去皮)3分白术05两沉香3分干紫苏05两陈皮(汤浸去白瓤,焙)05两

【功能主治】专治饮酒后脾虚,心胸腹胀满,不能消化,头疼心闷。

【用法用量】去滓,不拘时温服。

【自制方法】上捣为散。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益智子散

【药物配比】益智子(去皮)3分砂仁(去沙)3分茅根2分草豆蔻(去皮)2分丁香05两干木瓜3分陈皮(汤浸去白,焙)05两

【功能主治】专治饮酒过多,肚腹胀满,不消。心下痞急妨闷。

【用法用量】去滓,微温呷之。

【自制方法】上捣罗粗散,每服一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六分。

【酒方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麻仁丸

【药物配比】火麻仁1L黄芩(《肘后方》作黄柏)2两

【功能主治】治连日饮酒,咽喉烂,舌生疮。

【用法用量】含之。

【自制方法】上为末,蜜如丸,一方用黄柏2两。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葛花解醒汤

【药物配比】白豆蔻仁05两缩砂仁05两葛花05两木香05钱白术2钱橘皮(去白)一钱半青皮(去瓤)3钱干生姜2钱白茯苓一钱半泽泻2钱猪苓(去皮)一钱半神曲(炒)2钱人参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次服药末3钱,以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盖药味辛辣,对酒服之,不损元气,敌酒故耳,不可顿服,恐损天年。

【自制方法】上为极细末秤匀。

【酒方来源】元•《济生拔粹》

葛花丸

【药物配比】葛花05两砂仁05两木香1两沉香1分豆蔻1分毕澄茄1分陈皮(去皮)1两乌梅14个半夏(汤泡7次,汁浸煮晒干,切作片,另用姜炒干用)21枚山果05两茯苓1分枳实(去瓤,麸炒)1两葛粉末05两甘草(炙)1分

【功能主治】醒酒、解毒、消痰。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含化。

【自制方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济生百杯丸

【药物配比】橘皮(去白)3两木香广茂(炮)3钱于姜3两白丁香50个甘草炙2钱茴香京三棱(炮)3钱砂仁30个白豆蔻30个生姜(去皮切作片子,盐2两淹一夜,焙干)1两

【功能主治】专治酒停腹中,膈气痞满,面色黑黄,将成癖病,饮食不进,日渐赢瘦,如饮酒先服此药,百杯不醉,也无诸痰。

【用法用量】随时细嚼药丸,生姜汤下。

【自制方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1两作5丸。

【酒方来源】元•《济生拔萃》

橘皮汤

【药物配比】陈皮(去白,汤,浸炒)葛根(剉)甘草(炙判)石膏(打碎)各1两

【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度,酒毒积在肠胃,或呕吐、不食汤水。

【用法用量】去滓温服,不拘时服之。

【自制方法】上粗捣筛,每服3钱,以水一盏,煎至七分。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橙香饼

【药物配比】橙皮白豆蔻1两木香橘红白檀甘松各05两荜澄茄沉香各3两龙脑1钱姜黄(研)4两

【功能主治】温脾益胃,降气宽中,生津液,止烦渴,消痰,及治中酒不散。

【用法用量】每次服二三饼细嚼,用白汤下。

【自制方法】上药为细末,用甘草膏,和作饼子。

【酒方来源】明•《御药院方》

麝香丸

【药物配比】麝香当门子不拘多少

【功能主治】治饮酒稍多,及伤瓜果,虚热在脾,饮水无度,状似消渴。大抵消中之疾,往往脾气既衰,元气耗散,土不制水,故水益不收冷,脾有热而元气不衰者,非消渴也,此药主之。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枳根子汤送下,明目再服,以不渴为度,枳梖子,也谓之癞汉指头,小儿喜食之,食前服。

【自制方法】上药研细,以好酒濡之为丸,如绿豆大。

【酒方来源】明•《普济方》

藿香正气散

【药物配比】半夏藿香苏叶各12g白术茯苓大腹皮各15g生甘草白芷各6g生姜3片大枣5枚砂仁厚朴桔梗木香各10g葛根30g

【功能主治】专治急性酒精中毒所致呕吐恶心,腹痛,酒臭味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一二剂。

【自制方法】上药为一剂的量,水煎成半小碗后温服。

【酒方来源】《四川中医》

按:若见抽搐昏迷,饮酒量超过400ml时(以55度白酒计),则需先用清水4000ml洗胃,继服上方去白术、木香,加钩藤20g、珍珠母30g,石菖蒲15g、天麻10g(2方)。

醒酒方

【药物配比】茅根30g大黄10g葛根30g鲜竹沥二三支

加减:毒闭心包加清开灵40ml静滴,气阴两亏型加参麦针。

【功能主治】清利解毒,解肌生津;主治急性酒精中毒症。

【用法用量】口服,1日1剂,分2次煎服。

【自制方法】水煎剂。

【酒方来源】《中国中医急诊》

酒仙胶囊

【药物配比】雄黄50g全蝎50g白豆蔻50g丁香50g麦芽50g薏苡仁50g莱菔子50g等

【功能主治】温中解毒,燥湿化痰,通窍醒神。主治急慢性酒精中毒。

【用法用量】治疗急性中毒时,每服二三粒,症状严重者每2小时服1粒。若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疾病,则每日2次,每次2粒,20日为一疗程。

【自制方法】上药研为极细粉末,装胶囊,每粒胶囊内含药末0.3g。

【酒方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