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豪尔(美国休斯公司首席科学家)
这是一位巨人:两米左右的个子。
在一次中外首脑协调会上,斯坦豪尔渴了,起身倒开水。水瓶全都放在地上,又是压壶。他个子太高,弯腰实在困难,便将左腿跪在地上,右手按着水壶开关,好不容易才接了一杯水。而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端起茶杯回到座位,如同一位小学生,刚做完一道算术题。
这就是斯坦豪尔,美国休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这是一位在国际航天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卫星技术专家,“亚洲一号”卫星便主要是由他设计的。他主持设计的这种通信卫星,在世界航天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已向各国出售了三十五颗。
斯坦豪尔对中国极有感情,他这已是第八次来中国了。据说,在当初“亚洲一号”卫星是否让中国的火箭发射问题上,他是持肯定态度的一位。很显然,作为首席科学家,他的这一票举足轻重,很有分量。
斯坦豪尔戴副眼镜,天生一副慈善的面孔,脖子上常常挂着一个相机;可惜常常不能随便照相。
在中外首脑协调会上,他主要是听,更多的是想。一般性的技术问题,他不发言,要谈就是关键的技术决策问题。他的话短,常常是反问句。提问的内容,用中国话说,特刁!
一次,中美之间进行大合练。合练程序进行过程中,美方突然向中方发出信号:卫星出现故障,正在排除!
这是美方为检验中方的应变能力而故意设置的“故障”。胡世祥一见信号发出,笑了,说:“这肯定是斯坦豪尔在‘捣鬼’!有来不往非礼也,咱们也给他来一下,看他们的应变能力如何?”于是,当程序进行到马上就要下达“点火”发射口令时,中方突然向美方发出信号:火箭出现故障,发射推迟十分钟!
只因斯坦豪尔太忙,迫于无奈,我只得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访问斯坦豪尔。时间是4月6日上午8点20分。当时,离开会时间还有十来分钟,我和翻译张国东先生刚见斯坦豪尔走来,便在门口截住了他。由于是站立式采访,我和翻译几乎是仰着脸同他谈话。
我单刀直入,请斯坦豪尔先生谈谈这次合作最深的感受。
斯坦豪尔说:“我已多次来中国,最深的感受是这儿的人,特别是这儿的技术专家,他们人好、心好、专业好!尽管我们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以及不同的文化修养,同时还有语言上的阻碍,但双方经过努力,我们还是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另外一点,你们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比我们国家古老得多。中国的文化古迹,山川河流,田野风光,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问:“您如何看待西昌这个发射场?”
斯坦豪尔说:“这个靶场是相当不错的。正因为你们这儿具备了发射条件,并且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专业人才,我们才愿意合作;否则,是不会到这儿来的。当然,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不同之处。发射中,你们有你们的原则,你们的指挥员在位置上配置不同,这是你们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或者说是你们的一个特点。总之,我对你们这个发射场非常感兴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说:“作为一名科学家,您认为这个发射场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斯坦豪尔说:“我认为这个靶场不足之处,是交通问题。我们从美国到西昌,路途上要花去三天时间,这太浪费时间了,简直像旅游。你们能不能想办法,缩短这个时间?如果从美国到这儿只用一天时间,那就太棒了!因为我们到中国来是搞空间技术合作的,不是来旅游的……”
斯坦豪尔刚谈到这儿,会议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