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情评估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拯救者的身份,二是向女性的转变。拯救者的妄念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时常作为宗教性妄想狂的核心观念出现。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救赎只在病人完成变性之后才实现。这很特别,也很让人吃惊,因为它和病人的幻想所试图复制的历史神话大相径庭。表面看来,我们似乎的确应该接受那位医生的判断,同意这个错乱情结的成因就是扮演拯救者角色的愿望,然后进一步得出去势的目的只可能是为实现愿望的结论。当真如此?研究《备忘录》,我们却能得到另一种理解。在那本书里,变性(去势)才是最初的妄念,开始它是一种痛苦的伤害和迫害,直到进入后来的疾病阶段方才同拯救者的角色扯上了关系。无可置疑的是:在一开始,妄念是直接臣服于性意图的;为更高的意图服务并非它的原初目的。简而言之,其实是病人的性迫害妄念被逆向转化成宗教自大狂症。最开始是医生弗莱希格教授担当着迫害者的角色,随着病情的发展,上帝取代了他。
在此我要把《备忘录》中的一些删节公开出来,让读者可以看到真实的情况:“出现了一个针对我的阴谋(在1894年三四月间),其基础在于:我的神经疾病是不可治愈的。因为如此,他们打算把我交给某个人,确切地说,是把我的灵魂丢给他,并把我的身体变成一个女人,然后同样丢弃给那个人,供他施行性的虐待[3]。接着,我会被简简单单地‘丢下,躺在那里’,那意思无疑是说,丢在那里等待腐烂。”(第56页)(这是在扭曲前文提到过的那种为维护世界秩序而变成女人的妄念。)
“当时人类的视角仍旧左右着我,所以我会有这样的一种观念:我应该将弗莱希格教授或他的灵魂看作我的敌人(在下文中我们将看到,后来又要再加上V.W.的灵魂),而万能的上帝则是我天然的同盟;上帝的能力无往不利,只在弗莱希格教授面前受到抑制,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力量支援上帝,哪怕牺牲自己。至于那个谋杀我的灵魂、败坏我的身体的阴谋,如果那不是上帝的安排,那么他至少也是知道的。我是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想到这一点的,确切地说,是我在写作本书时。”(第59页)
“所有那些谋杀灵魂的企图、那以对抗世界秩序为目的的阉割去势(注34)[4](这其实就是个人性欲的牺牲),还有后来对我思维的破坏,全部都以失败告终。尽管我经受了许多艰难困苦,我还是在这场以孤身一人对抗上帝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其原因就在于世界秩序是站在我这一边的。”(第61页)
在《备忘录》的注34中,还有施雷伯关于那个去势妄念及上帝关系的另一种说法:“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去势是为了另一个目的,即与世界秩序达成一致的目的。这种可能性也有可能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将在后文中详述。”(第61页)
这段论述至关重要,它是帮助我们理解去势妄念及整个病例的钥匙。我们还可以补充一点:病人耳中的那个“声音”总是告诉他,变性将给他带来性的羞耻。一旦变性,那些个声音就有了嘲笑病人的理由。“鉴于我向‘施雷伯小姐’的转变显然已经迫在眉睫,上帝的圣光[5]就总是认为有理由对我加以嘲弄。”——“而那个允许他自己被……[6]的人,竟自称为前首席大法官?”——“你难道不会在你夫人面前感到羞耻吗?”
在这里,去势幻想的本质被进一步挑明,而这个幻想在最初并不涉及拯救者角色的原因也大白于天下。答案就是那个一开始就有的“想法”:以一个女人的身份经历交媾定然是一件更加美妙的事(第36页)。病人对这种幻想开始有所意识的时间可以追溯到疾病的潜伏期,也即德累斯顿的繁重工作导致病发之前。
在施雷伯本人眼里,1895年11月就是去势幻想和救世者念头建立关联的时候,而他与前者的和解也就开始于此。“此时此刻我开始意识到,世界秩序无疑是需要这种去势的,不管它对我个人是否适合。那个理智也向我指出,除了同变性的念头和解,我根本别无选择。这并无不妥,因为去势只可能有一种结果:我将与圣光结合,创造新的人类。”(第177页)
看来,病人向女性的转变也就是所谓的“生命的源泉(punctum saliens)”。它也正是那些妄念的源头。事实证明,这也是他的疾病痊愈后唯一留存下来的念头,更是在病人重获自由后的行为中得到表现的唯一一种妄念。“可能让其他人无法理解的唯一一点,就是这样一个事实:我曾被人发现身着女性饰物(丝巾、服装、项链等)半裸着站在镜子前;在专家的证词里这点也被提及。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情况只在我独处时发生,只要我能够避免,就绝不会让他人看见。”(第429页)首席大法官还承认,有一次,当他终于找到一种办法向人们传达自己已经康复的信息之时(1901年7月),他就是以对镜贴花黄的方式慰劳自己的:“现在的我深刻地认识到,我眼前的不仅是‘瞬间完善的人(fleetingly improvised men)’,而是真正的人。我必须理智地对待他(镜像),要像一个理智的人在同旁人交往中总是会有的表现一样。”(第409页)相比较他在履行去势幻想上的主动态度,病人对于救世者的使命就不是那么积极了,事实上,除了出版他的《备忘录》之外,他没有任何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