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武夷一片云
不及武夷一片云
自恋情结
每个地方的人对于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浓重的“自恋”情结。刚到武夷山,就听到了武夷山人颇为自豪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片云。”想来也巧,我是月初刚看的桂林山水,现在又来武夷了。人生真是的,有时候莫名其妙地就被运气撞得四脚朝天。
下午去武夷市区看了看,很清秀的一个山区小县,小家碧玉的。我的感觉就像是曾经生活过的皖南山区。我的一个朋友曾经颇有心得地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跑遍全国所有的县城。他说中国所有的大城市都一样,高楼林立,千人一面;而小县城则保留着一些原汁原味,古风余韵。这话听起来有一点道理,但物是人非,现在的县城也趋于千城一面了,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大街,几幢高楼大厦边尘土飞扬,晚饭后小街发廊里一片粉红的灯光,间或有几个土痞子横着身子走来走去,就像是一只只爬行的大螃蟹。
我们的住所坐落在武夷山度假区,河的对面就是大王峰,显得宁静安谧。宾馆边有游泳池,水碧蓝地泛着诱惑。吃过饭后,禁不住扑通一声跳下水,在水里幸福地想,因为人对于水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所以完全可以从这种心理上的天生亲近感断定人类是从水里爬上岸的,先是鱼,再进化为猴子。这样漂在水里乱想一气,便有一种无所约束的快感。游了数十分钟后,上岸,赤脚走在绿绿的草坪上,脚心是人最敏感的部位了,走在上面,像腾云驾雾的神仙。
晚上,又回市区,在火车售票处问询返程票。那个卖票的女子悍得要命,她的表情,让人想起怒气冲冲的火车头。
乌龙茶
武夷度假区的小街上到处都是兜售乌龙茶的,每个土特产店都摆着树根做成的桌凳,放着套杯,见到客人,店主人便招呼着进来品茗。就形式和规矩来说,乌龙茶要比绿茶更丰富,这也是文化的表现吧。沏乌龙茶的第一道程序叫“关公巡城”,第二道叫“韩信点兵”,之后“杂花生树”,每一道步骤都是有据有典的。
关于乌龙茶,最形象的比喻是:绿茶就像少女,乌龙茶则像少妇,至于红茶,则如老妇了。这当中的意思是:绿茶色泽漂亮,如花似玉,清新可人;乌龙茶则风情万种,功夫不在面上,完全媚在骨子里;而红茶,则像自己有着岁月的老婆一样,是自己的女人,一招一式都是默契和亲近。茶铺老板更为形象的比喻是:绿茶是张柏芝,乌龙茶是张曼玉,红茶则是张瑞芳。这三个谁最好?当然还是乌龙茶张曼玉。
晚上在宾馆里喝着乌龙茶翻书,有一章说乌龙茶还有一个传统,就是“斗茶”,这指的是两种茶面对面地比较,富有交锋意味。每个步骤都很重要,最重要的集中在汤花的显现上,一边将茶壶中的水煎好注入茶盏之中,一边用一种小扫把似的工具——茶筅,旋转着击拂茶盏中的茶汤。这时候实际上等于是双手同时进行,一手执壶点水,一手执筅击拂,两方配合默契,看谁能创造出最佳的汤花效果。
我对中国古书中的很多东西都持半信半疑态度,中国文化中一直有一些故弄玄虚的成分,很多文人的精力都放在细枝末节的“雕龙”上。那都是一些不得志的酸腐文人心理释放炮制的结果,先是被人欺,不得功名;然后自欺,玩物移情;最后欺人,成为“文化”。
漂九曲
上午爬了天游峰,下午漂了九曲。对于我这个在皖南山区长大的人,武夷的山太过平常了,天游峰就像是盆景中的假山,虽然俊俏一些,但太玲珑了,没几步就登顶了。站在山顶看世界,不是“一览众山小”,而是清晰无比。武夷的绝佳处在于水,我觉得九曲的漂流甚至可以媲美桂林的漓江。武夷的好景色都集中在九曲两旁,美不胜收,让人魂飞魄散。
当地的两个艄公在筏上一直一阴一阳地做着讲解,用一连串与时俱进的比喻来形容两岸美景,连“飞毛腿导弹”“汉堡包”“老干部活动中心”这样的词句也出现了,不由得让人瞠目结舌,暗自窃笑。
我在竹筏上一直静穆无声,就像一个傻瓜似的。对于绝美的东西,我总是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敢说。我一撞见美丽,包括美景和美女,就丧失理智,呆若木鸡。
看美女
武夷山管理处的人带我们去看武夷山边没有开发的“处女景”。我们行车近2个小时,然后走了近1个小时的山路,终于看到一条稀稀拉拉的瀑布。管理处的人说因为这是枯水期,瀑布没有了气势。又问怎么样,我说好。就像美女一样锁在深山无人知,然后,就要走上前台成为武夷的姨太太了。这不是说笑话,对于武夷山来说,九曲是正房,其他的景点,自然就是偏房了。
晚上,到御茶园去看茶艺表演。“御茶园”几个字,据说是乾隆题的。中国最喜欢题字题诗的皇帝就是乾隆了,满中国到处都是他的手迹。这也难怪,天下都是他的,他爱怎样干就怎样干,不理朝政云游天下,反倒落得个皆大欢喜。至于茶艺表演,说白了,更像是歌舞演出,所有的茶艺员其实都是歌舞团的演员。不过茶艺也弄得像模像样,尤其是表演禅茶时,把大家弄得静穆无声,一个个变得庄重无比。我们一行人是在看茶艺吗?其实还是在看热闹、看人、看美女。就像请人吃饭,“饭”其实是幌子,是可有可无的,主要是吃菜、喝酒。当然,还有一些腐败分子吃饭的重点是饭后的节目,连酒菜都不重要了。
白天跑了一天的路,又游泳,夜里头痛得厉害,一惊一惊的,像是脑子里有猫头鹰在睁一眼闭一眼地啼鸣。
大红袍
终于见到大红袍的真面目。这几天一直听别人说大红袍,说20克的大红袍卖了40万元,这样的价格就如同钻石,大红袍已成为乌龙茶的图腾了。在那个幽深的山谷里,我看见六棵大红袍矗立在离地面二丈高的一个小园地里,树枝茁壮,树叶茂盛。但我实在看不出它还有什么其他的神奇和过人之处。
可到大红袍处去的山谷真是好,两边石壁矗立,很幽静,间或有花草树木、青石板路,旁边的山涧里石斑鱼在自由自在地嬉戏。我想,金庸的“情人谷”恐怕也不过如此了。大红袍也好,肉桂也好,若是哪种茶叶有着“忘尘”的灵气,只要呷一口,世界的烦恼便化为乌有,那才是真正的千古名茶。
情人谷边就是天心寺了。这是一座几百年的古刹,掩映在参天的老树之中,旁边还有五座山头,极像是从林中蹿出的五头象,为寺院增添不少神秘色彩。古寺香火极旺,曾来过不少要人。我在里面转了一圈,感觉这座小寺院比较纯朴,很干净家常,不像现代的寺院,高高在上,庄严堂皇,但离法的精神相去很远。在入口处,赵朴初所题的一副对联倒是极有禅意:
千言和万语,不如吃茶去。
赵朴初是过来人说过来语。佛在茶中,即是佛。
夜里乘车离开武夷回合肥,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秋雨,不由自主地念起“不及武夷一片云”,这才想到在武夷山的这几天,我看到云了吗?连一片也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