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多情的河谷
土肥水美的礼社江河谷,常年瓜果飘香。阳春三月的午后,漫步礼社江畔,四周显得格外宁静清新,开阔平坦的河流舒缓处水不没膝,江水清澈空灵,水中游鱼戏虾,彩色卵石清晰可见,令人仿佛置身于迷离多彩的山水画卷之中。此时的河谷两岸,有一种世代盛产的特色水果——一种长在树干上的瓜,正好悄然成熟上市,这种瓜果,本地人称之为香木瓜,民间方言土语叫“骂酸包”。
在二十世纪,这种木瓜是当地人们的最爱,是红土坡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沿袭种植的特色水果之一。这种长在树干上泛黄的瓜,摘一个下来,削去皮,划一块放嘴里,淡甜、多汁、香气浓郁,口感胜过哈密瓜。这种瓜挂果非常之夸张,小的大的一个挨一个挤满树干,非常有意思的是树干在不断地向上生长,果实却在不断地往下,一般情况下,越在下面的果实越大,成熟得也就越快。熟透了的木瓜,果实里剔除的小黑籽,晒干后收藏起来,冬春季节播撒在菜园子周边便会长出小树苗,树苗移栽成活后一年左右就会逐渐开始挂果。一大串一大串的果实,下面的在渐渐变黄成熟,上面的却还在开花结果,陆续开花,陆续结果,一年四季都是花果期,绿色果实聚集于茎秆的上半部,一层一层,亦累累向上,甚是奇特壮观。
累累向上
相互攀比
甜脆甘蔗节节高
这种热带水果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热区元谋县,民间叫洋茄子,也有的地方叫万寿瓜、香木瓜、甜木瓜、番木瓜的,台湾叫“红妃”,是一种“百益之果”。其主要营养成分为木瓜蛋白酶和类胡萝卜素,果实晒干后可入药,具有抗肿瘤、降血压、助消化等功效。未成熟的绿色木瓜,去皮切丝后过温水再凉拌,又是一道特别的特色绝味佳肴美食。同时,未成熟的木瓜切块炖鸡还具有催乳丰胸之功效。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已有台湾引进的新品种木瓜出现本地种植,口感较本地世代相传的要好一些。加之各种特色热带水果(沃柑、杧果、柚子、柑橘、软籽石榴等)陆续引进种植,故而,世代相传的本地品种的木瓜逐渐被淡化出局。
河谷之夏
绿意盎然
在红土坡,除了木瓜好吃以外,本地西瓜也特别惹人喜爱。礼社江河谷所种植的西瓜上市亦比较早,本地西瓜每年都是种植在不同的沙滩地块上,加上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西瓜不打各类添加剂,都是自然生长成熟,非常生态环保,虽然个头不大,但口感和沙度、甜度等都很适中,水分也很充足。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红土坡本地小西瓜就深受人们的青睐,尽管那个时候,红土坡通向外界的道路还十分不便,几乎全靠人背马驮,西瓜运输十分困难,但都没有阻挡住红土坡小西瓜的美名向外传播。由于西瓜种植在不同的沙滩地块上,沙滩地块数量毕竟有限,故产量自然也少,要品尝到正宗的红土坡西瓜不太容易。每年春夏之交,是红土坡西瓜上市时节,每年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是吃红土坡西瓜的好时节,错过这段时间那就得等到下一年。吃货的世界里没有等待,也许你觉得西瓜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红土坡的西瓜真的是不一样。
一片花儿向阳开
一片花儿向阳开,山河无恙彩云南。进入五月末的礼社江,春已尽,夏未央,激情热辣的夏天悄然而至。江边太阳好像用河水洗过一样的灿烂光明,热辣奔放。而跟阳光一样热情的,还有一种绚丽夺目的花——凤凰花。
在南华境内,凤凰花只在礼社江低热河谷一带才有生长,据说凤凰花“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开花时呈伞形树冠,形状酷似展翅欲飞的凤凰,艳丽得像火红的凤凰,因而得名凤凰花。
凤凰花,又名红花楹、火树,花色鲜艳如火,花开五瓣,满树结花,色泽亮丽,鲜艳的花朵配合绿色的羽状复叶,生机盎然。凤凰树确实和这种传说中的鸟王一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不要说苗条俊俏的腰身,不要说满头火红的花朵,单是那细巧如毳的羽叶,就够动人了。凤凰树的叶子就像是一根根绿色的孔雀羽毛,那细细的叶柄上,相对排列着一对对羽片,每个羽片又由对应的椭圆形的小叶组成。每一片小叶都是那样柔和,那样精致,宛如翡翠雕成的工艺品。凤凰树总是一头昂起,一头斜倾,形成一个徐缓的弧线。每当花开时节,翠绿的枝叶托起满树喷火的花朵,远远望去,的确像是一只色彩斑斓、敛翅伫立的凤凰。火红的凤凰花,就像一团一团的火凤凰的羽毛。枝头上的花瓣通常开得又红又大,一团一团的花瓣裹起来,就像一串串燃烧的气球。凤凰树因鲜红或暗红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被誉为热区最色彩鲜艳的树木。
火凤凰
过河的方式
种植的重楼
凤凰花,火红的花。江边风,热情的风。每每凤凰花开时,满树如火,富丽堂皇的花朵,一簇一簇,成片成片的,一片艳红,人们就像沉醉在红彤彤的海洋里。年年凤凰花开,朝朝令人无限感慨。一棵棵昂首挺拔的凤凰树在明艳的阳光下绽放出其特有的娇艳,一簇簇花团跃然傲立枝头,云霞般的花朵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鲜艳夺目,无拘无束,灿烂热情,招人青睐,以其独特的方式欢迎着远方客人的到来。红艳艳的凤凰花已成为礼社江春夏之交一道亮丽的风景,过往的行人,时常会三五成群地集聚到树下乘凉聊天,不停地按下快门,留下美好浪漫的瞬间,尽情沐浴着这大自然的恩赐。年年盛夏,来礼社江边看看凤凰花,吹吹自然风,吃上一碗当地有名的米粉或豌豆粉,所有奔波劳累便会被荡涤得干干净净。
放牧的羊群
蹚水而过
一条河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明,演绎着一个地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初秋的江水滔滔回响,红红的河水颜色还未褪去,在淡淡薄雾笼罩下的红河显得名副其实。史料记载,云南学者柴疯子徒步三个月找到了红河源头——“额骨阿宝”,并立碑“大红河源,额骨阿宝”作序为证,为后人考察红河源头提供了可循的足迹。从山花烂漫的龙虎山丛林中涌动流出的红河水,以其明眸般透亮的秀美穿越沼泽和沟壑,一路向南奔流不息。由于红河流域多红色的沙页岩地层,河水含大量的红色细砂土等,水呈红色,故称之为“红河”。
二十世纪末期,由于人们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度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红河源头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一遇暴雨,洪水暴发,红河水就越来越红,河床越变越宽,无数沿江岸的农田被河水淹没,河谷内几乎很少有清澈见底的时日。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一步步提升,生态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过去浑浊的红河水已逐渐有清澈见底的趋势,原来不断升高的河床也逐年在明显下降。但红河是一条“会变色”的大河。在每年冬季至次年的春夏之交,随着枯水期的到来,两岸山体混入河流的红色砂页岩减少,河水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景象,红色消褪,清澈透亮。
■橘子尝鲜
■农户水果运输忙
秋风里,阵阵清幽的稻草余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放眼望去,沿江种植着的连片甘蔗、蔬菜、甜脆苞谷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沃柑、柑橘、软籽石榴等水果硕果累累,男女老少都在田地里精耕细作,遥望着那秋收的喜悦。冬季来临,礼社江畔的橘子和沃柑悄悄变黄,并陆续成熟上市,江岸连绵的橘林,像群爱打扮的姑娘,含着羞,带着笑,微风吹过,那黄灿灿的橘子,闪着明黄的光芒,像是一片黄色的海洋。沿江种植的连片甘蔗也大获丰收,紫红色的茎节亭亭玉立,老百姓的生活正如这甘蔗,一节高过一节,一节更比一节甜。居住在礼社江沿岸的农户们会将一个个肉质饱满、酸甜适中的橘子和沃柑,一棵棵节长粗壮、脆甜可口、汁多味美的甘蔗,收割和采摘后搬运到南景公路沿线售卖。特别是在礼社江大桥两端,车来人往,走走停停,既方便了过往人们能及时尝鲜购买,又扩大了农副产品的销量,增加了农户收入,农户们个个脸上都挂满幸福的喜悦。
甘蔗林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当地群众在巩固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托红土坡独特的立体气候优势,围绕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吃热气、长志气、出名气”的产业发展理念,发展农作物经济。据统计,目前全镇种植中草药10858亩;种植核桃20万亩、花椒2.29万亩、华山松5万亩、魔芋1500亩;种植沃柑、杧果、柑橘、柚子、软籽石榴等热带水果3143亩,冬早蔬菜5100亩;2019年出栏生猪24036头,出栏大牲畜9463头。“高山药材旺、半山牛羊壮、江边瓜果香”三带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群众增收致富路子越走越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养殖增收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