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J].中国公路学报,2014,27(5):1-96.

[2]《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公路交通学术研究综述·2012[J].中国公路学报,2012,25(3):2-50.

[3]勾红叶,杨彪,华辉,等.桥梁信息化及智能桥梁2019年度研究进展[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20,42(5):14.

[4]周绪红,张喜刚.关于中国桥梁技术发展的思考[J].Engineering,2019,5(6):304-326.

[5]交通运输部.2022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北京:交通运输部,2023.

[6]张喜刚,刘高,马军海,等.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科学通报,2016,61(Z1):415-425.

[7]《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公路交通学术研究综述·2012[J].中国公路学报,2012,25(3):2-50.

[8]《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J].中国公路学报,2014,27(5):1-96.

[9]丁艳琼.现代桥梁发展概况及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7):9-10.

[10]程勇.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19(3):59-64.

[11]刘弋,薛金科.现代世界桥梁发展综述[J].才智,2010(14):34.

[12]肖汝诚,郭陕云,万姜林,等.2020年中国土木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C]//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2004:253-330.

[13]项海帆.世界桥梁发展中的主要技术创新[J].广西交通科技,2003(5):1-7.

[14]项海帆.21世纪世界桥梁工程的展望[J].土木工程学报,2000(3):1-6.

[15]范立础.桥梁工程.上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16]张凯.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梁桥快速建造技术与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6.

[17]金玉泉.桥梁的病害及灾害[D].上海:同济大学,2006.

[18]楼庄鸿.大跨径梁式桥的主要病害[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4):84-87.

[19]吕志涛,刘钊,孟少平.浅论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技术与发展[J].桥梁建设,2001(1):52-56.

[20]苏权科,谢红兵.港珠澳大桥钢结构桥梁建设综述[J].中国公路学报,2016,29(12):1-9.

[21]陈宝春,刘君平.世界拱桥建设与技术发展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0,20(1):27-41.

[22]陈宝春,韦建刚,周俊,等.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应用现状与展望[J].土木工程学报,2017,50(6):50-61.

[23]赵人达,张正阳.我国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发展综述[J].桥梁建设,2016,46(6):45-50.

[24]徐勇.拱桥的起源与石拱桥的发展[J].世界桥梁,2013,41(3):85-92.

[25]郑皆连.我国大跨径混凝土拱桥的发展新趋势[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S1):8-11.

[26]郭风琪.在役石拱桥评估与加固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7]陈宝春,陈康明,赵秋.中国钢拱桥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外公路,2011,31(2):121-127.

[28]李亚东,姚昌荣,梁艳.浅论拱桥的技术进步与挑战[J].桥梁建设,2012,42(2):13-20.

[29]颜东煌.斜拉桥合理设计状态确定与施工控制[D].长沙:湖南大学,2001.

[30]陈明宪.斜拉桥的发展与展望[J].中外公路,2006(4):76-86.

[31]李惠,欧进萍.斜拉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I):系统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2006(4):39-44.

[32]陈开利,余天庆,习刚.混合梁斜拉桥的发展与展望[J].桥梁建设,2005(2):1-4.

[33]陈从春,周海智,肖汝诚.矮塔斜拉桥研究的新进展[J].世界桥梁,2006(1):70-73,80.

[34]曾宪武,王永珩.桥梁建设的回顾和展望[J].公路,2002(1):14-21.

[35]金立新,郭慧乾.多塔斜拉桥发展综述[J].公路,2010(7):24-29.

[36]赵小晴,詹伟,严鑫,等.悬索桥锚碇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21,43(S2):150-153.

[37]陈良江,阎武通.我国铁路超千米跨度桥梁的实践与发展[J].中国铁路,2021(9):26-31.

[38]滕小竹.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39]程勇.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19(3):59-64.

[40]朱本瑾.多塔悬索桥的结构体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1]张哲,窦鹏,石磊,等.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综述[J].世界桥梁,2003(1):5-9.

[42]金增洪.20世纪悬索桥的历史和美学[J].公路,2004(9):1-20.

[43]项柳福,赵长军.悬索桥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4,16.

[44]雷俊卿.国内外桥梁和结构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9):72-74.

[45]余丹如.桥梁美学漫谈[J].国外公路,1998(1):5-9.

[46]周世忠.中国悬索桥的发展[J].桥梁建设,2003(5):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