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 我同情呱呱,也同情我自己

媒体采访 赵静阿姨来做客——《中国少年儿童》杂志专访

1.您是怎么想到要创作“母与子的云对话”这一系列图书的?生活中,您是一个唠叨老妈吗?在孩子眼中,您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在创作校园励志小说的同时,我还一直在多家少儿报刊主持专栏,专门为孩子们排解心中的烦恼,深受小读者的喜欢,被他们称为“最好的朋友”。

正因为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我才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种种小烦恼、小郁闷、小痛苦、小焦虑、小无助、小无奈……

他们除了向我倾诉不会与人相处的烦恼之外,更多的是向我倾诉和爸妈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想长大、花钱花时间的折磨、隐私无处可藏、经常被突然袭击、贪心老妈、被摧毁的“秘密基地”、当作撒气的“受气包”、烦人的压岁钱、瞧瞧别人家的孩子、大人说话不算数让人愤怒、该听谁的指令、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签字就像过鬼门关、不想被控制……

每一封来信都充满了委屈、无奈、焦虑,里面有不被理解的痛苦,还有无处排解的郁闷……

总之,千言万语汇集成一句话,那就是:“老妈你真烦!”

爱子心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爸妈总是唠叨个没完,总是被不停唠叨的孩子终于忍无可忍,开始顶嘴、对抗……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逐步升级,愈演愈烈,甚至到了大打出手或者离家出走的地步。

为了对得起小读者们的信任,我就总想着要为他们做点儿什么。于是,就有了这套“母与子的云对话”系列图书。

在生活中,我不是一个爱唠叨的老妈。

我从小也是在妈妈的唠叨声中长大的,这也曾让我不胜其烦。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我用开心聊天、提出要求、默默关注的方式取代了唠唠叨叨。给孩子自我校正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表达对孩子的信任比没完没了的唠叨更有效果。

孩子眼中的我:生活中,我是一位能做出可口饭菜的妈妈;思想上,我们是很聊得来的好朋友。

2.很多家长觉得您的书充满了正能量,孩子们通过看您的书能学到很多道理。您怎么看?

是的,只有充满了正能量,家长才会向自己的孩子推荐,老师才会向自己的学生介绍,这是对我的认可和极大的鼓励。

不管是校园励志小说,还是家庭亲子小说,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将存在于大人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有种种困惑,展现在幽默轻松的搞笑故事中。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小读者解决烦恼,让小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故事里包含的人生道理、与人沟通的方法、获得快乐的方式,让忘记童年的大人和正在长大的孩子懂得,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与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幽默来化解,而不是对抗和冲突。

做一个轻松的好妈妈——答《深圳青少年报·家教周刊》访问

记者:一些母亲在说到孩子的时候,总会抱怨孩子没有孝心,说自己为了孩子心都操碎了,头发都熬白了。孩子必须要为母亲的辛劳愧疚吗?

赵静:现代母亲应改变观念,做一个朋友式的母亲,而不要当一个“烛光里的妈妈”、一个对孩子恩重如山的母亲,让孩子每天都记着你的好,让孩子的内心总对母亲充满愧疚。事实上,不背负养育之恩的孩子活得更快乐、更轻松、更不受束缚、更有创造力,和父母会成为朋友,对父母会更孝顺、更体贴一些。实际上,做母亲的也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伟大与无私,无休止的抱怨就是最好的明证。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养育孩子当作人生的乐趣和责任,把孩子当成朋友。这样你在抚养孩子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你就不会有过多的抱怨,孩子也不用背上“报恩”的负担。这样,父母和孩子都会生活得非常快乐。

记者:您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普通的孩子,而不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孩子。您在设计这些角色时,是怎样思考的?

赵静:的确,以传统的眼光看,这些普通的孩子算不上是“好”孩子,而世俗常规中的“好”孩子大多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学习能力也强的孩子。这些“好”孩子由于成绩好、学习能力强,也就拥有了特殊的家庭地位,这种特殊成了他们蛮横无理、随心所欲的资本和法宝。因为他们的父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学习好,让我干什么都行”。父母盼着孩子有个好前程,就拼命向孩子要分数。有了分数,在家里父母就成了孩子生活上的仆人,而孩子成了有资格对父母指手画脚的主人。在学校,老师、同学也对这些“好”孩子的缺点忍让三分,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重智育、不重德育的教育,其恶劣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对自私、冷酷、无情、无爱心的“好”孩子,可以以“孝敬”为突破口,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学会助人和奉献。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小事,如洗袜叠被、擦桌扫地。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而且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感情、道德教育也有利于他们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记者:父母肯定都不喜欢孩子跟自己顶嘴,您为此也创作了“顶嘴小孩儿和唠叨大人”系列故事。那么,请您谈谈在孩子顶嘴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赵静:顶嘴当然是一种坏习惯。顶嘴作为一种发泄情绪的方法,带有挑衅性,并常常激化矛盾。但是如果孩子总是顶嘴成功,那当父母的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该闭嘴了。

我曾做过一项关于顶嘴的调查,有关“为什么顶嘴”的理由一般有以下几点:

1.父母言而无信。答应了的事,最后反悔。

2.因为学习。父母总要孩子看书,他们自己却吃喝玩乐。

3.认为父母太霸道。比如母亲经常教训孩子:“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

4.父母冤枉孩子。

5.父母对孩子不信任,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只知道打击孩子,而且还总是对孩子大喊大叫。

所以,当孩子与我们顶嘴后,我们这些大人应该认真分析一下孩子顶嘴的原因:是不是与孩子缺乏交流?自己能不能以身作则?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干涉太多,或者是平时对孩子过于溺爱,使他们缺乏约束,不懂礼貌,而我们当父母的又未能及时纠正这种行为?

另外,还要告诉孩子,顶嘴不同于辩论,顶嘴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一旦习惯成自然,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最重要的是,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他们长大成人后人际关系的和睦。

记者:经常听到家长说老师不重视自己的孩子之类的话,您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赵静:要充分信任老师。我儿子从一所非常普通的初中考进了北京市重点中学——人大附中后,很多家长追问我:“也没看见你管孩子呀,他怎么考得那么好?我一天到晚累死累活的,和他捆绑在一起学,还是看不到希望,我都快崩溃了。”

我明白这些家长的话,他们所说的管孩子就是管孩子的“学习”。事实上,我所做的就是把孩子完全信任地交给老师,让孩子像喜欢幼儿园的阿姨一样喜欢他的每一位任课老师。如此,一切逆反期的矛盾和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了。我也乐得做一个轻松的妈妈,而不是疲于奔命、费力不讨好的怨母。

小读者的期待 一个小读者写给赵静阿姨的信

亲爱的赵静阿姨,我们班的同学可喜欢看您写的书了,您写得真是太好了!尤其是“允许我流三滴泪系列”,直接写到我们心里去了。您怎么那么了解我们的生活呢?赵静阿姨,当您的孩子一定很幸福吧?

我也是一个从小在老妈的唠叨声中长大的孩子。无论大事小事,老妈都要麻烦一下她的嘴巴,浪费一点儿她的口水。早晨起床晚了,老妈的唠叨伴随我背上书包,走出家门;吃饭掉了饭菜,老妈的唠叨伴随着饭菜填饱了我的肚子……虽然我知道老妈的唠叨对我的成长有帮助,但唠叨听多了,我还是有意见。可不管我怎么抗议,老妈依然我行我素。

赵静阿姨,我把这些烦恼都告诉您了,求求您写写我们班、写写我们家,主角就是我妈——我那“非同一般”的唠叨老妈,怎么样?如果她成了您书中的主角,一定会改掉唠叨的毛病。真的,我就是因为看了“允许我流三滴泪系列”才喜欢看书的。

拜托了,赵静阿姨,赶紧动笔吧,我有一肚子的素材想向您提供呢!

小街角 男生 五年级

电影观后感 我同情呱呱,也同情我自己

有一次,我想从电脑上查一些关于空手道的视频,突然想到电影频道有一次播出了一部名叫《老妈你真烦》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名叫林呱呱的女孩儿的故事。影片开头是一家人在搬家。到了新家,老妈对女儿说:“我们为了你上学方便而搬家,租房子一年就得4万呢。”女儿却抱怨:“老妈你真烦,我又没叫你搬家。”为了能让女儿有个好的数学成绩,老妈又给呱呱报了一个奥数班,不让她去上跆拳道训练课了。呱呱快要被逼疯了。

其实我妈管我管得也挺严的,她的思想那叫一个传统啊!

妈妈认为:当老妈容易嘛!孩子认为:老妈你真烦!

林呱呱和老妈正处在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之中。既然不能互相强求,那就多多理解,青春期还是能和更年期携手向前走的!

I Want to Say 妈妈,我想对你说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星期______

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星期______

Mom's Reply 妈妈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