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人生拼搏的资本
第七章 苦难是人生拼搏的资本
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障碍、困难、挫折。在这些不幸面前,有的人能够笑对不幸,对各种不利能做出灵敏的反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善于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从而最后摆脱不幸,走向成功。而有的人却会出现暴怒、恐慌、沮丧、退缩等负面情绪,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损害了身心健康。
苦难是人生拼搏的资本。在一定的意义上,研究成功要从研究失败开始,超越失败则必然能通向成功的彼岸。正视挫折,洞彻失败,最终必定超越失败。
7.1.失败只是暂时的
只要能下定决心,过去的失败,将是未来言行的借鉴:只要肯不屈不挠,一时的障碍,将是推动成功的力量.
有大智慧的人,道德修养深,意志最坚定、最顽强。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是解除一切危险的金钥匙,也是一切成大功、立大业的人所具有的显著特征。要知道失败不是人们最终的命运与归宿,死才是最终的命运与归宿。
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是一切英雄豪杰、伟大人物的最高理念。世界上一切大的成就,是凭借于他人的放弃,而自己仍然坚持着。大凡一个能坚持的人,在别人讪笑他,认为他不明智时,还能坚持到底,他的前程绝对是伟大而可敬畏的。
然而,成功的反面必然是失败,而失败的确定,我们认为这是失败,你却不认为是失败,还能屡仆屡起,永远有勇气、有毅力,从失败中争取胜利,从失败中寻求成功,这样你就永远不会失败。对于那些自信有能力的人,从不介意暂时的成败与否,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失败!对于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不移的目标,这样的人就没有所谓的失败!他人已放弃,而你却仍然坚持着,他人退却,而你仍然向前,这样的人就没有所谓的失败!对于每次的跌倒,而能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而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这样的人就没有所谓的失败!这正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要从失败中走向胜利,胜利才是人们所向往的希望大道,才是人们的心愿。
所以顽强而坚定的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从古到今所有英雄豪杰、伟大人物走向成功的金钥匙。失败只是暂时的,而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意志最顽强,最坚定的人。
7.2.贫穷可以成为动力
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说过:贫穷造就了饥饿,也造就了英雄。
穷的脸谱是食不果腹,衣不蔽寒;穷的本质是金钱短缺,经济困顿;穷的反响是人们不屑一顾的眼光。穷,像瘟神一样是令人唯恐躲之不及的字眼。穷,曾经让安徒生笔下那可爱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之夜悲惨地死去,也让杨白劳在女儿被逼顶债后的大年夜,跌倒在大门外再也无法爬起来。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愿意过这个穷日子!没有一个人会安然于穷,除非他毫无劳动能力。贫困,贫困,贫穷当然要受困,受困当然要求变。
范缜是南北朝的思想家。他从小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过着穷日子。他聪明过人,很小就开始在家自学了。18岁的时候,辞别母亲,穿着布衣草鞋,徒步走了二十多天,行程一千多里,来到刘先生家里求学。
当时,刘先生招收了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达官贵人的子弟。他们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坐着漂亮的马车,还有书童陪侍。他们看到范缜身上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草鞋,吃的是粗茶淡饭,就经常嘲笑他,在一起议论他说:“瞧他那个乡巴佬样儿,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却连个车也没有!”
范缜假装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因为在他看来,学习好了比吃好了、穿好了更重要。经过几次交谈,刘先生很快喜欢上了这个贫穷而有志气的学生。
有一次,有个朋友问刘先生:“你的学生中,你认为谁最有出息?”
“范缜。”刘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虽然他吃的俭省,穿的寒伧,但将来最有出息的一定是他。”果然,范缜后来写出了《神灭论》,成为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王侯将相不是生来注定要成为王侯将相的,贫贱的人,只要艰苦努力,有朝一日也会成为人中龙凤的。只是成才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也只有那些树立鸿鹄之志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欧阳修是北宋时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4岁丧父,家庭生活非常贫苦。因为家里穷,不但没有钱供他上学读书,甚至连纸笔都买不起。母亲就用草枝儿在地上画字,亲自教他识字作文。范仲淹年轻时,家境也很清贫,他没钱不能上学,就一个人跑到吴县城郊长白山的僧舍去读书。每天晚上,他用米煮一盆稀粥,等到第二天早晨凝固成块,然后用刀子划为四部分,早晚各取两块做主食,没有菜,他就切上几根野菜茎,加些盐凑合吃。
由此可见,贫穷并不能阻碍有志者成功。相反,贫穷是一种动力。贫穷成就了欧阳修,使他成为了名扬天下、青史垂名的文学家。所谓逆境出人才,杰出人物的光芒,是经过现实严峻生活的磨砺而显现出来的。
但是,贫困绝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是一个人主动求变的契机。除此而外,贫穷便毫无意义。贫穷能激发人们从贫穷中挣脱出来。曾经一度只赚五十元薪水的克里威兰特说:“可以兴奋人的能力,发达人的精神的东西,没有比有目标与相当的贫穷压迫两者所联合起来的力量更为透彻,更为有效了。”
其实,人生的奋斗过程最主要最明确的就是改善贫穷的过程,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改变生活。从人类最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四大发明,到电脑网络“地球村”,其变化的根源都是从改善贫穷落后开始的,每次变化都向着富强靠近了一步。
穷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少钱的人看多钱的人,认为自己穷;事业发展中的人看事业发达的人,认为自己穷。正是这种比较,正是认识到自己穷,才使得人生一直不断地向着更高更好的山峰攀登。穷是人生变化的本源切点。
穷,打你一出生时,就不是你的错,而你一定要想着来改变它,用你的决心、智慧和勤奋去拼搏,这才是生活的目的。
7.3.悲伤也是一种力量
悲伤和痛苦都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彻底认识这一点,你就能够渡过各种不幸和打击,更快地恢复生机。其实,悲伤可以变成一股力,突破原来因循的习惯及思考模式,让一个人懂得谦让:悲伤也可以突破重重阻隔,让一个人和内心的巨大力量沟通无碍。
悲伤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很多人因为悲伤做了错事,有的人受家庭破裂的打击,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人因为受到巨大的金钱损失的打击,而选择了轻生。他们在巨大的悲伤中无法自拔,任由心中悲伤的力量恣意妄为,最后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悲剧。但是,悲伤绝不仅是一种破坏力量,它也可以变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进而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使罪恶的人改过自新,酗酒的人从此滴酒不沾,虚荣的人学会谦虚。失去亲爱的人,由于这种痛苦和悲伤,经常愿意去帮助有此遭遇的人。
为了给人类最高的智慧,造物者让我们在悲伤的磨炼之后,能够明智且适当地运用我们的优势。愚蠢、残暴的人,虐待狂及罪犯,都可能有很高的智慧,但是经不起悲伤的打击。
古希腊悲剧非常了解个中的道理,他们以悲剧净化观众的灵魂。坚毅的个性就像精炼的钢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的锤炼,才不会因为横逆而断裂;遭遇越大的困难,就变得越坚强,在深沉的悲伤中,越能显现出智慧,有了悲伤的对照才能体会出真正的快乐。
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及科学成就,都是创作者和发明者在极度悲伤时,把痛苦升华为创造力的结晶。悲伤帮助人们成长,苦难与逆境使人们更亲近,更能够互相鼓励。
极度的悲伤更能激发出积极的勇气和信心,使人们渡过难关。帮助别人是消除自我怜悯最好的方法。找一个比你更不幸、更有理由悲伤的人,尽力地帮助他解决困难,你的悲伤将在爱与温暖之中溶化。
悲伤就像逆境和打击一样,隐藏着欢笑的种子。找到这颗种子,好好栽培它,给它足够的养分,让它结成胜利的果实。
如果你对悲伤有很大的忍受力,只要能够把悲伤化为力量,而不是自怨自艾,就可能有很大的成就。
7.4.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我
一位伟人说过:“并不是每一次不幸都是灾难,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一种幸运,与困难作斗争不仅磨砺了我们的人生,也为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准备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每一位大师的成长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他们善于在艰难困苦中向生活学习,磨砺意志,才能在最险峭的山崖上扎根成长为最伟岸挺拔的大树,昂首向天。
二百多年以前,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一个盛大宴会上,来宾们就某幅绘画到底是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某些场景,还是描绘了古希腊真实的历史画面,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看到来宾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气氛越来越紧张,这时主人灵机一动,转身请旁边的一个侍者来解释一下画面的意境。
结果,这位侍者的解释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为震惊,因为他对整个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做了非常细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显得非常清晰,理解非常独到、深刻,而且观点几乎无可辩驳。因而,这位侍者的解释立刻就解决了争端,令在场的人无不心悦诚服。
“请问您是在哪所学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带着极其尊敬的口吻询问这位侍者。“我在许多学校接受过教育,阁下,”年轻的侍者回答说,“但是,我在其中学习时间最长,并且学到东西最多的那所学校叫作‘逆境’。”
这个侍者的名字就叫做雅克·卢梭。后来他和他那闪烁人类智慧火花的著作,很快像暗夜里的闪电一样照亮了整个欧洲。
艰难困苦和人生沧桑是最为严厉、最为崇高、最为古老的老师。人如果要获得深邃的思想,或者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善于从穷困破落中摒弃浅薄,莫做井底之蛙。而对不幸的生活适应的人才会深刻、严谨、坚韧并且执著。
很多身处逆境的学子,也许都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抱怨环境对自己的不利影响,那么,如果看一看伟人成功背后的心酸往事,一定能让你停止这样的抱怨。
7.5.在夜里还可以看见星星
尽管我们的命运可能只会是夜晚,虽然失去了一颗太阳,我们却拥有着数不清的生命星斗。
有一个非常失意的人到庙里去拜见禅师,他痛苦地对禅师说:“别人有痛苦,可也有快乐,别人有离散,可也有团聚,别人有失去,可也有得到的时候,别人有失意,可也有得到的时机……可我呢?”他沉重地叹了一口气说:“我整天沉浸在痛苦、失意、悲愁之中,就像在漫长的黑夜中而看不到一丝曙光,大师,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老禅师听了,微微沉吟了一下,指着墙外光芒四射的太阳问:“年轻人,你知道白天为什么这么明亮吗?”
年轻人回答说:“这怎么能不知道呢?是因为有太阳呀。”禅师说:“有几个太阳呢?”
年轻人不解地说:“自古就是只有一颗太阳呀。”禅师若有所思地笑笑。
俩人在禅房里一直坐到暮霭四沉,星星一粒一粒出来时,禅师微笑着对年轻人说:“施主,请到外面赏月叙话吧。”俩人走到院外,早有小和尚搬来了茶桌、木椅,禅师招呼年轻人坐下说:“现在夜幕四合,太阳已经沉进西山里去了,你看夜色多美丽!”年轻人忧伤地说:“夜色再美,又如何能同白天相媲呢?白天仰头可看云舒云卷,举目可望田野山川,低首可赏虫鸣花香,而这夜色里,我们谁又能看到什么呢?”
禅师笑笑说:“白天红尘攘攘,而夜晚却静寂而清爽,你听耳边这徐徐的晚风,你听山上那树叶的轻语,再晚的时候,你还可以卧床凭窗谛听滴露,也披衣扶栏赏月,夜色有什么不好呢?”见年轻人低头不语,禅师说:“白天你只能看见一个太阳,而夜晚你却可以看到许多星星啊!”
年轻人听了,慢慢仰起头来,只见繁星满天,浩瀚的夜空里,闪烁着一颗一颗银钉似的星星,那星星一眨一眨的,像许许多多静静望着自己的眼睛,老禅师望一眼正深深沉醉在繁星里的年轻人问:“年轻人,你能数得清天上的星星吗?”
年轻人摇摇头说:“那么多的星斗,谁能数得清呢?”禅师又笑着问:“那你能数得清天上的太阳吗?”
年轻人说:“只有一个太阳,这连傻瓜都能数得清的。”禅师笑了笑说:“是啊,一个人的命运虽然没有白天只有黑夜,他失去了一个太阳,但他可以拥有数也数不清的满天星斗啊!”
年轻人听了一怔,又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终于笑了说:“大师,我明白了。”
命运里虽然缺少阳光,但我们不必为此而沮丧和绝望,因为,我们至少还拥有许许多多像银钉一样闪闪发光的星斗。
黑夜不仅仅是黑暗,黑夜也有黑夜的亮点。因为黑夜没有白天的喧嚣,黑夜让你更清醒,更平静,更理智。既然面对着没有白天这个现实,我们何不趁黑夜披星戴月地前进呢。只有努力地向前走,在拼搏奋进的同时,黎明就会在前面等待着你。
7.6.苦难是宝贵的财富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日本和香港的巨富们几乎都是出身寒门,文化程度大多为小学、中学——贫穷的生活不容许他们接受太多的教育。他们成功靠什么?答案是“苦难”。
比如霍英东出生于穷苦的水上人家,岸上竟没有他们的立锥之地,他当过铁匠、苦力,当苦力时被煤油桶砸断一根手指。
苦难没有使他屈服,他不断激励自己“不在艰难中屈服,要在艰难中自强”,最后终成大业。
所以说,不要把苦难当作苦难,而要把它当作上帝的偏爱。这个偏爱也就是上帝让你给自己准确定位和机会。之所以你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是因为上帝赐予你超乎寻常的苦难。也就是说,上帝赐予你超乎寻常的机会。
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就是一位同时接受两种馈赠又善于用苦难的琴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天下第一奇人。
他首先是一位苦难者。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昏厥症,险些使他白布裹尸装入棺材。7岁又险死于猩红热。13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 40岁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手中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57岁,就口吐鲜血而亡。
上帝搭配他的苦难实在太残酷无情了。
但他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深重,又给生活设置了各种障碍和漩涡。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十至十二小时,忘记饥饿和死亡。13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生活。他一生和五个女人发生过感情纠葛,其中有拿破仑的遗孀和两个妹妹。姑嫂间为他展开激烈争夺。但他不齿于上流社会生活,认定命该受苦受难。在他眼中这也不是爱情,而只是他练琴的教场和获得唯一一个儿子的公平交易。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几乎没有一个家和其他亲人。
他其次才是一位天才。3岁学琴,12岁就举办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舆论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使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他的琴声使卢卡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场场产生神奇效果,人们到处传说他的琴弦是用情妇的肠子制作的,魔鬼又暗授妖术,所以他的琴声才魔力无穷。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人们不禁要问:是苦难成就了天才,还是天才特别热爱苦难?
这问题一时难以说清。但人们分明知道:弥尔顿、贝多芬和他被认为是世界文艺史上的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成了瞎子、一个成了聋子、一个成了哑巴!或许这正是上帝早已计算搭配好了的呢。
对有大志者来说,苦难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受到苦难的磨砺,从而使自己变得锋利无比。
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