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不止 大器晚成
第十章 拼搏不止 大器晚成
《老子》有云,“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棱角的,最贵重的器物要花很长时间做成,最大的声音往往微弱听不清,最大的形象却是无形。
现在人们提到“大器晚成”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成名比较晚的人。其实,由上面这两个出处看来,“大器晚成”的本意,是指大材需要长时间的磨炼、拼搏才能成器。意思是说,要做成大事情,没那么简单,不会是一帆风顺,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10.1.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但在成功之前一定是在做漫长的积累,你开始积累的时间一定比较早,成功的时候恰是你的厚积薄发。
理解了厚积薄发这个词,它可以给你做事的信心,也可以平静你浮躁的心态。有很多快而立之年的人还是一事无成,不要烦躁,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泄气。你目前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你做事还没有积累到成功所要求达到的量而已。
苏轼有诗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是这个道理,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办好事情。
三国时,有一个“大器晚成”的故事。魏国有一个叫崔林的人,少时无才,默默无闻,亲友轻之,唯堂兄崔琰甚重之。琰常语人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后来果然于魏文帝曹丕时做司空,并封为安阳乡侯。
不知道冥冥中有没有所谓的天意,但是有时候确实觉得“人”在这个世界上太脆弱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你永远不知道明天迎接你的结果是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做好“十年磨一剑”的准备,然后等待机会。
希望孟子说的都是真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还说:“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实在是太精彩了。
大凡成功者,绝不是喊几句“我要成功”之类的口号就能轻易实现目标的。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浇灌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实在是凝聚了很深刻的哲学道理在里头。
有一位年轻的画家,在他刚出道时,三年没有卖出去一幅画,这让他很苦恼。于是,他去请教一位世界闻名的老画家,他想知道为什么自己整整三年居然连一幅画都卖不出去。那位老画家微微一笑,问他:“每画一幅画大概用了多长时间?”他说:“一般是一两天吧,最多不过三天。”那老画家于是对他说:“年轻人,那你换种方式试试吧,你用三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我保证你的画一两天就可以卖出去,最多不会超过三天。”后来,年轻人成了世人皆知的有名画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而耐人寻味的道理: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静下心来日积月累的积蓄力量,才能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在这个物欲横流、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时代,许多人急功近利,总幻想着不劳而获或者说少劳多获的成功,孰不知这种心态是极其有害的,往往会阻碍他们的成功,让他们为成功付出更大的代价,有时甚至会物极必反,年轻为轻率买单。“十年磨一剑”,只有成功者才具备这样一种良好心态。
10.2.肯德基的创始人哈莱德·桑德斯的奋斗人生
他的人生只有一次成功,那次成功就是在他80多岁时才实现的,现在我们到肯德基快餐店所看到的那位老人,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他在当时就说,人生只有一次成功就足够了。这里他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地放弃某些东西,也不要每次做的事都追求成功。
哈莱德·桑德斯1890年生于南印第安纳州的哈利维尔镇。桑德斯5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为了养活三个孩子,母亲不得不去附近的一家工厂做工。年幼的桑德斯开始在家照顾弟妹,并学会自己做饭。
30多岁时,桑德斯失业了,但他始终没有灰心。34岁那年,他终于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为米其林公司做轮胎推销员,这份工作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事业十分成功。但在1924年,不幸又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一次,在开车过桥时,支撑钢绳断裂,他连人带车跌下桥。桑德斯受了伤,无法再为那家公司工作了。
当过轮胎推销员的经历使他感到汽车将是美国未来的必需品,加油业将会大有前途。1930年,桑德斯全家搬到肯塔基州的克本镇,在这个当年不算繁荣的小镇开设了个壳牌加油站。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的大萧条之中,头一星期生意很不好,大家只能靠吃燕麦度日。桑德斯在公路旁竖起了大广告牌,盼望着生意能尽快好起来。这使他与周围的竞争对手产生了摩擦,桑德斯开枪打伤了对方,还差点因此受到起诉。
一次,来此加油的卡车司机向他抱怨周围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用餐。桑德斯顿时感到自己的又一个发展机会来了。他将一间小储藏室改造成能容纳六人就餐的小餐厅,并开始教妻子做饭。他对来加油的顾客推荐妻子做的肯塔基火腿、炸鸡。大家品尝后都感到味道不错。赞誉传出后,生意很兴隆。桑德斯不得不扩建自己的餐厅。
到1934年,小餐厅光靠桑德斯夫妇已经忙不过来了,他们雇佣了已离异的克劳迪亚女士。不久,生意越发红火,桑德斯决定在加油站旁单独开一家咖啡店。当时,炸一锅鸡腿需要三十分钟,使来此品尝的人排起长龙。桑德斯认为炸鸡味道十分重要,他开始钻研调料,还让他的大女儿作为首席品尝师,最终创立了用十一种调味品配成的秘方,至今从未改变过。
到桑德斯40多岁时,他的烹饪水平已经获得了广泛好评。1935年,肯塔基州州长授予桑德斯“肯德基上校”的名誉称号。“肯德基”的名称即由此
而来。
4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建设大规模兴起,随着公路的建成,美国人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远行。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旅馆业的发展,桑德斯发现了这一趋势,他在咖啡店旁建起了旅馆。当时,汽车旅馆的名声很不好,卫生状况差,许多体面人外出都选择住在位于市区的宾馆。为了改变这一偏见,桑德斯把自己的旅馆办得相当舒适、干净。他还在餐厅的中央拨出一间房子作为样板房间,供人事先参观以决定是否在此住宿。这起到了很好的促销作用,旅馆常常爆满。
1949年11月17日,桑德斯和克劳迪亚结婚,从此,桑德斯开始了新生活。他开始对公共活动感兴趣。1951年,他竞选参议员,但最后落败。这使桑德斯感到应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擅长的事业上。
正当桑德斯的餐厅生意日益红火之时,公路的大举建设威胁到他的事业发展。1955年,拟投入建设的一条公路正好穿过他的餐馆,桑德斯不得不以七万五千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自己奋斗了二十五年的事业。
此时桑德斯已经65岁了。在人们看来他该退休了。但桑德斯没有像许多人那样靠社会保障金生活,而是仍操旧业。他带着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秘方,和各地的小餐馆联系,传授那些小业主炸鸡技艺而且在质量上对他们严格要求。到1963年,他总共控制了六百多家炸鸡店。到75岁时,桑德斯感到力不从心,觉得单靠个人力量已无力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餐饮连锁店。最终他决定以二百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肯德基。尽管如此,肯德基还是离不开桑德斯,新主人继续请桑德斯做电视商业广告,宣传这种日益受人欢迎的快餐。
肯德基的成功使它的新主人决定发行股票上市,并提议给桑德斯一万股作为购买价的一部分;但桑德斯从不相信股票这玩意,他拒绝了。人们评论:这就是桑德斯为什么没有成为亿万富翁的缘故。后来,公司股票大涨,就连他的秘书都赚了几百万。到1968年,肯德基二万余名员工,有二十一人因此成了百万富翁。
肯德基售出七年后,再次易主。1971年,希伯莱恩公司以2.8亿美元收购肯德基连锁店。此后,桑德斯的形象虽出现在肯德基外包装和广告中,但除此之外,他已与肯德基没有任何关系了。
快餐业迅速发展的势头使桑德斯深受感染。83岁时,他与妻子克劳迪亚又创办了一家法式快餐店。但希伯莱恩公司禁止桑德斯使用自己的头像做招牌,认为这与他们使用的商标相冲突。这使桑德斯非常吃惊和伤感。桑德斯说自己一直十分慷慨地帮助别人,而今却连使用自己名字和头像的权利都被剥夺了。1974年1月,桑德斯起诉希伯莱恩公司,认为它干涉了他的自主经营权,要求赔偿1.22亿美元。对于没有一丝贪心的桑德斯来说,打官司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讨回公道。希伯莱恩公司后来寻求庭外和解。
1980年6月,桑德斯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但这并没有摧毁他的精神,他说:“人们常抱怨天气不好,实际上并不是天气不好,而是不同的好天气罢了。”1980年12月,桑德斯去世,享年90岁,当时所有肯德基分店都向这位老人致哀,就连它的竞争对手——麦当劳也下了半旗。
桑德斯死后葬在肯塔基的基沃海尔公墓。那里树立的半身塑像也是他生前亲建的。他在世时,常到像前摸摸、看看。现在,他的墓地已成了著名景点。
今天,遍及世界各地的肯德基分店有一万多家。桑德斯的那张笑脸没有成为历史,他还在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食客。肯德基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位一身白色西装、系着黑领结、带着一脸慈祥微笑的老先生,总是风雨无阻地迎接八方来客。他就是被誉为美国“炸鸡大王”的桑德斯老人。
桑德斯大器晚成。他自行调配的炸鸡秘方在自己的小餐馆以家庭的气氛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因此闻名于世。使他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和财富。
现在肯德基已成为世界快餐连锁企业,从听到第一声“OK”后,桑德斯上校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到底我能做什么呢?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我的生活呢?”为自己的目标找到了实现的方法。
相信,只要能不断辛勤灌溉所种下的种子——持续去做你坚持的事情——那么就会走出人生的冬季,多年看似不见成效的努力也终究会有收获的一天。
10.3.我国古代的谋略家鼻祖姜子牙
姜子牙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他32岁上山,72岁下山并结婚。他曾游说临潼总兵张凤开关让八百逃民通过,但遭到拒绝,姜尚可能从那时起明白自己口才的拙笨,所以他在西歧采用直钩“钓”文王,很明显,他认为用行动艺术来推销自己比口头语言有效得多。
姜尚俗称姜子牙,吕氏,名望,字子牙。商朝末年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做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称吕尚。但到了姜子牙出世以后,家境已经败落了,成了普通的贫民,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姜子牙用了几十年的功夫,勤学苦读,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可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学识渊博。尤其对历史和时势的研究更是驾轻就熟,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处商朝西的一个属国周逐渐上升的时期。
姜子牙听说周伯姬昌施行仁政,国内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大得人心,便很想为兴周灭商一展雄才大略。而此时姬昌也正在为治国兴邦而广揽人才,姜太公便下定决心投奔周,不辞劳苦地来到了周的领地渭水之滨,终日以钓鱼为生,其实是在观察世态的变化,寻找大展宏图的机会。
据说,姜子牙在渭水之滨钓鱼用的是直钩,鱼当然钓不上来,所以才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
后来被姬昌请去,当了太师,这时他的厚积薄发才有了施展的舞台。他运筹而游刃有余地帮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对内调动了农人在官田上努力生产、官吏们自觉地搞好本人分地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有朝一日兴兵伐纣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对外,姜子牙协助姬昌实行韬光养晦、孤立瓦解的政策对待商王。他表面上表现得谦和恭顺,使商王误以为周是最可靠的属国,姬昌是位忠心的臣子。而姬昌在暗中却采取种种手段,拉拢争取殷商王朝的其他属国使殷商越来越孤立,结果许多诸侯国和部落陆陆续续地弃殷而投周,到了后来,殷商虽名为天子,而真正附属于他的属国、部落却连三分之一都不足了。这样就为最后消灭纣王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惜的是,姬昌未能实现灭纣的愿望,便撒手归西了。
文王(姬昌死后被追封为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发即位,这就是周武王姬发继续为兴周灭商而努力,他拜姜子牙为国师,并号称为师、尚父。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继续全力辅佐姬发以图大业。
有一天,武王姬发问姜子牙:“我打算减轻刑罚而又能树立我的权威,少施行一些赏赐而又能使人们从善,少颁布一些政令法规而民众又都能自觉按一定的规范行事。请问师尚父,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姜子牙说:“如果你杀了一个人就能使一千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两个就能使一万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三个人就能使三军军威大振那么你就把他们杀了;如果你赏了一个人而使一千个人高兴,赏两个人而使一万个人高兴,赏三个人而能使三军上下都高兴,那么你就赏他们;如果你能通过法律条令约束了一个人而使一千人遵照执行,那么你就用这法律法令去约束他;如果你能通过禁止两个人的错误行为而使一万个人不再去做,那么你就去禁止;如果你能通过教育三个人而使三军上下都受到教育,那么你就去教育。总之,能够杀一个而惩戒上万人,赏赐一个而激励更多的人,这才是有道明君的权威、幸福之所在啊!”
武王姬发听了,茅塞顿开,照着姜子牙的话去做,时时慎于刑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的人越来越多,出师伐纣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这时周朝已羽翼丰满、国势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
特别是殷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忠臣良将被杀的被杀,被囚的被囚,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姜子牙审时度势,认为伐纣的时机已到,便亲任主帅统领大军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直取商都。
经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迫使商纣王连夜出逃,与妃子妲己投火自焚于鹿台。中国历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灭亡了,姜子牙终于完成了扶周灭商的宏图大业。
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发把姜子牙封到了齐地,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姜子牙励精图治,终将齐国治理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七雄中的强国之一。姜太公的雄才伟略,更被后人称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
10.4.五羖大夫——百里奚
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虞国人,他快40岁了还过着贫困潦倒家贫如洗的生活。百里奚走了好多地方,都不能使他施展抱负,70岁了还在楚国给人家放牛。就在这时秦王听说他有才能,就用五张羊皮把他换了回去并拜他为相国。
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虞国人,他快40岁了还过着家贫如洗的生活。一天,他妻子杜氏对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应该出去闯闯,不要老守在妻儿身旁。”百里奚说:“我在家尚且顾不了你们的温饱,我走了你们将如何生活?”杜氏说:“男儿做事不要婆婆妈妈,你不要为我们担心。”于是百里奚打算外出寻个出路,临行前,老婆杀了家中唯一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用门闩当柴,烧给他吃。
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就将他们作为穆姬随嫁的人陪嫁到秦国。百里奚不愿忍受奴隶的生活,逃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人捉去。
秦王把他用五张羊皮赎回后,请教百里奚问鼎国事。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君公垂询!”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秦王坚持向百里奚讨教,两人一直谈了三天,穆公十分高兴,以百里奚为相国。
终于,百里奚做了秦国上卿。百里奚夫人一辈子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她最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得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分享丈夫成功的喜悦。杜氏真是个聪明的女人。她不仅看出了她丈夫是个人才,而且在她生活困难正需要丈夫在身边维持生计的时候,不顾自己的死活鼓励丈夫去成就抱负。百里奚的成功,应该说也有他妻子的功劳。
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大夫”。百里奚辞让道:“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不为世人了解。当年我在外漫游受困于齐,不得已向别人乞讨,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因此想到齐君无知那儿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幸免与无知一起被杀。我到周地,见王子颓喜欢牛,就以养牛去接近他。后来,王子颓想用我,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免于被诛。我到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阻止我。我也知道虞君不会信用我,只是为了那一份俸禄和爵位,暂时留下来,想不到就当了俘虏。从这三件事,我深知蹇叔的贤能。”秦穆公于是用很重的礼品,将蹇叔请来秦国,任命他为上大夫。
秦国要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其东邻晋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辅位下,秦穆公将注意力集中于晋。晋献公晚年,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和夷吾出逃。穆公九年(前651年)晋献公死,骊姬子奚齐即位,旋即被其臣里克杀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即位,为晋惠公。后来晋惠公对秦国却以怨报德,公元前648年,晋国发生了旱灾,秦穆公运了大量粟米给晋。四年以后(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乘机出兵,于次年攻秦。双方在韩原大战,秦军最终生俘晋惠公。
秦国以晋惠公交换晋国河西(黄河以西)五城,把疆域扩充到了黄河西岸。
在百里奚和蹇叔的倾力辅佐下,秦国开地千里,称霸西戎,尤其是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而且为人朴素,工作勤劳,虽身为秦国大夫,却毫无架子。百里奚去世时,秦国男女都很悲伤。
10.5.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
苏洵27岁那年,已经是一女两男的父亲了,儿子苏轼已经3岁了,苏辙才1岁,这时苏洵对夫人说:“我自己衡量了自己,尽管如今已到了中年,如果要读书,还是可以成才的。”苏洵25岁那年,被史彦辅和陈公美两人拉着,把峨眉山玩了个里外透彻。由于苏洵长时间的游荡弃学,也使他越来越强烈地感到,社会上已经开始流露出对他的轻蔑和歧视。游山途中,他们听说西北数百里外的岷山也很壮美,于是再去岷山游历,一转悠又是半年。饱览岷山秀色之后,苏洵回来歇了几日,这才发现妻子面带忧虑,只是不愿形诸言表。原来程夫人并不指望夫君能够光宗耀祖,却将满腹期望全部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终日教他们读书认字,却又自叹精力不足。
虽然她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为丈夫忧心之情,从她那双充满幽怨而又竭力隐忍的眼睛就可看出,这是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的。一次,苏洵游玩回来后,终于发觉了夫人的幽怨,他觉得大丈夫终将应当有所建树,于是开始静下心来读书了。
但是,要认真潜心攻书,特别是持之以恒,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果不其然,他的确没有读多少书,就又开始满足与厌倦了。然而程夫人始终没有对丈夫灰心。
转眼两年过去了,他已经是一女两男的父亲了,苏轼已经3岁了,苏辙才1岁。这时苏洵从妻子对孩子的认真管教上,看出了自己的顽劣和不足,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如若继续散漫下去,将来可能会落到让儿子们耻笑的境地,这才认真琢磨起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苏洵对夫人说:“我自己衡量了自己,尽管如今已到了中年,如果要读书,还是可以成才的。但是,全家要靠我养活,还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程夫人听了这话十分感动,既是安慰又是鼓励地对丈夫说:“只要你能安心读书,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她将自己陪嫁的金银首饰拿去典当,悉心操持家务,不让丈夫分心。
又过了不久,他的母亲史夫人不幸病故,二哥从外地赶回家为母亲守丧三年,兄弟两个到了一起,免不了聊起自己的前途,苏涣有意问道:“三弟啊,你游历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能不能写点文章,让我看看这纸上山川如何雄秀奇美啊?”
这一下真的把苏洵难住了,他觉得满肚子都是锦绣河山,却不知如何将它吐到纸上,想画画不成,想写写不出,急得他满头是汗。
这时的苏洵已是欲罢不能,他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发愤读书,才能将心中所思,形诸文字——这年他已28岁。亡羊补牢,虽云未为晚矣,可运气会给我这个机会吗?苏洵也的确从此开始,闭门谢客,发愤攻读。
开始他还是以科举为目标。在两次落第之后,他开始懂得真正的学问,绝不仅仅在于一点科举应对,于是他“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
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使得他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他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祐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就这样,苏洵终于把自己造就成一位大文学家,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10.6.身家数十亿的商界传奇人物陈泽民
在当前中国也有个传奇的创业者,他50岁时,蹬着三轮车卖起了自己研制的速冻汤圆,如今,63岁的他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速冻食品的创始人,企业年销售额近二十亿元。这个人,就是郑州三全食品公司掌门人——陈泽民。
少年经历的磨炼能使人积聚人生财富。“一个人在幼年、青年时代受到的磨炼,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陈泽民说,“小时候勤工俭学和青年时的艰苦劳动,造就了我不怕吃苦的性格,并且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陈泽民3岁起就跟随身为炮兵专家的父亲过着随军生活,辗转各地。从上小学开始,陈泽民就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10岁时,和同学们一起到电影院、戏院里,捡烟头、废品卖钱,支援“抗美援朝”。
上初中时,学校提倡勤工俭学,陈泽民学会了理发。周末,他就背着书包带上理发工具,到农村给农民理发。他还和同学们一起出去打小工,泥瓦工、装卸工他都做过。到处找活干,培养了他联系业务的能力。通过劳动,他学到了技能。
创新兴趣决定成功命运,陈泽民从小就是个无线电爱好者。从矿石收音机到真空管收音机,再到后来的半导体收音机和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他都能组装和维修。
到了50多岁时,他在业余时间还是总想干点儿什么。1989年,陈泽民和爱人借了一万五千元办起了“三全冷饮部”,专门经营软质冰淇淋。第二年,冷饮部用陈泽民自制的设备制作、批发郑州当时唯一的夹心冰淇淋,生意非常火爆。可是每年10月之后,冷饮业进入淡季,冷饮部几十个工人就不知道干什么好。在四川的十几年里,陈泽民和爱人向当地人学会了做汤圆、米花糖等特色食品。回郑州以后,逢年过节,陈泽民夫妻都要做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鲜。品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这时候,陈泽民想起来有一年冬天到哈尔滨出差,见当地人包饺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户外冻着。于是他突发奇想:饺子能冻,汤圆也应该能冻,自己家做的汤圆冷冻起来拿到市场上卖,肯定会受欢迎。而且冷冻可以解决长时间保鲜的难题。
三个月后,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单个粒重到包装排列,从包装材料到包装设计,从营养、卫生到生产、搬运等等,陈泽民拿出了整体的设计,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先后申请了速冻汤圆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专利。
1990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陈泽民立即给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
如今,小小的汤圆已经为陈泽民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富,更为中国开创了上百亿元的速冻食品市场。
成功的一个永恒法则:选定你的目标,放弃与目标无关的东西,持之以恒地努力,终有成功的一天!
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