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的科学原理

第四节 魔术的科学原理

爱好魔术或想要学习魔术的人首先要很好地掌握魔术的技巧。一般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即:

究其原理 找到魔术的关键所在,理解其基本原理;

弄清结构 搞清魔术的中心思想,想要做的是什么,想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锻炼技巧 要熟练地掌握其中的手法,做到快速、不慌、稳重,将基本功练熟;

掩盖秘密 要做到隐蔽,不暴露,一些不可以使观众见到的道具绝对不可出现;

注重表演 魔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所以在变化的同时,表演也是必不可少的,做到变化和表演相结合,使其做到天衣无缝;

出神入化 魔术带有一定的技巧性,所以要做到轻车熟路,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蒙蔽了观众的眼睛,这样才达到了魔术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做到在没有变化中使其变化。

其中,弄清原理是玩魔术的最基本的前提。

魔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自然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和其他的表演艺术都不相同。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给魔术本身带来了多次革命,如我国的丝绸技术的进步,使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大批彩扎的魔术节目;魏晋以后炼丹术的盛行,产生出多种化学魔术的雏形;宋代古彩戏法的出现,与当时制瓷业的发达有关;而火药、磁石的普及又生出了魔术中的烟火戏、磁力魔术等等。所以在我国不同的发展时期,魔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不断地创新着。

古代的科学家们往往都是与魔术有缘的。春秋时期的巧匠公输般造过会飞的木鸟;汉代的张衡在《西京赋》里描写了当时的魔术表演;三国时马钧亲手制作过一台会耍魔术杂技的木偶戏;宋代的沈括探索魔术“腹言术”的秘密等。现代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们也爱把魔术活动作为娱乐和休息,这正是由魔术本身的原理与科学息息相通的性质所决定的。

img2

自然科学原理在魔术设计制作与表演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1.物理原理。许多魔术的构成都运用了物理原理。在设计时,魔术师们在道具上都会做些手脚,如道具的结构,无论是暗门、夹层的制作,还是人体腾空时的支点,无不利用和根据杠杆、斜面等力学原理来完成魔术。如“听令小球”这个小魔术,就说明了作用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光的分配和折光的运用对掩盖魔术的秘密痕迹特别重要。用镜子的反光、舞台的灯光乃至激光技术,魔术师能营造出五花八门的奇幻空间。如人头长在鲜花蕊中,或人悬在半空中旋转等魔术,都是光的折射变化造成的,其实这些都是假象。

动力也是在魔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知识,如扑克牌会神奇地自己从整副扑克牌中跳出来,魔术师手中的魔法宝杖突然自己翻了一个跟斗,放在桌子上的物品不被魔术师控制竟然会自己慢慢移动,其实这些都是与动力学有关的。

古代的时候,这种类型的魔术大多数都是用一根特别细的线在拉动,这种线人们用肉眼是看不清楚的,故称为“丝法门”。其实,“丝法门”的应用也有力学原理。

现代的表演中,依靠电、光、无线电遥控等高科技来带动机械装置已被广泛应用到魔术中。

2.心理学。与魔术紧密相关的还有心理学。一位经验丰富的魔术师,必定能在好的时机把握住观众的情绪。抓住观众的心理,掌握观众的心理状况,让观众的心情随着魔术的进行发展变化,这才是魔术师最“魔术”的地方:通过表演程序一步一步地引导观众坠入魔术师先前所设计好的心理的迷宫,使观众在观看表演时总有一种似乎可以找到“出路”,但“出路”又必然是“死路”;让观众们感到似乎是看懂了其中的奥妙,但看懂的只是魔术师先前所设计好的、令观众误入歧途的思路。正像有一些魔术节目直接和观众接触,其实这正是抓住观众心理的时机,这时要把握好观众心理,处理瞬息即变的局面,将“声东击西”做到出神入化,麻痹所有观众的思想。所以,心理学成为魔术表演者必修的课题。

3.化学。有许多魔术和化学变化也有着紧密联系。如物品一会儿变白,一会儿又变红;水由干净变成浑浊,又由浑浊变成透明;花苞会自己在瞬间开放成一朵美丽娇艳的花朵;以及魔术中的闪光、烟雾、水、火、电等都是与化学变化密不可分的。

此外,每一套魔术的精彩所在就是要做到滴水不漏,不被观众识破,这样就必须预先设计好一定的表演程序,上台后依靠先前设计好的表演程序来引导观众的思绪,使之坠入云雾之中,被魔术所迷惑。要设计好表演程序,就一定要做好表演之前的工作,必须事先经过一番周密的推敲。于是,数学、逻辑学就显示了它的独特作用。表面看来,魔术表演使人扑朔迷离,而表演的背后,则是数学计算、逻辑推理等方法的充分运用,其实只是运用的手法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