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的演艺
第六节 魔术的演艺
魔术在设计上是与智力游戏息息相通的,同时,它又必须得通过演员的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的表演,才能令观众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百思而不得其解。
当然,也有不用表演的魔术,但必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比如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布置一种幻景,让观众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看,让他们产生一种错觉,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市蜃楼般的奇妙境界之中。但这样的魔术极少,绝大多数的魔术节目还是要靠魔术师们的精彩演艺。而且,同一套魔术,会因为不同魔术师的表演、其艺术水平的高低而产生不同的演出效果,所以出众的演艺是很重要的,这正是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巧妙结合,才会产生最完美的魔术。
依靠道具的魔术,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只要按节目设计的表演程序按部就班地交代、变化,每个节目都能收到它本来的效果。但是,魔术师必须深谙表演艺术,如果演艺到位,表演分寸掌握得好,举止大方,表情逼真,眉目传情,恰到好处地突出奇异趣味,就会让人感觉到魔术的高深莫测。
魔术表演者其实就是一位站在台上的指挥员,台上的和后台的助手们在他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依照先前设计的程序而动作着,表演着。魔术表演者对观众来说又是讲解员,需要由他来讲解整个魔术的变化程序,提供其中的趣味点,好像准确无误地为观众提供了魔术的信息,似乎在告诉观众真实的魔术内容,但实际上却引导观众“误”入迷宫。从这一点来说,是属于技巧性的。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魔术师,往往将魔术的层次向观众交代得清清楚楚,让观众一目了然,称赞魔术师表演的手法干净、利落。
干净、利落标志着魔术师手法技巧上具有一定的功力和节目处理上自然的顺理成章,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演出经验的积累。但是,作为魔术艺术,单有“干净利落”是不够的,还需要传神,需要情趣盎然,这就需要艺术加工。
作为一般的魔术爱好者,可以设法在表演上对自己喜爱的节目进行一番揣摩,把魔术节目演“活”,演得更加逼真。
要演“活”魔术,应注意下面几点:
1.注入情感,表情丰富。
表演者应完全沉醉于节目进程之中,随着观众情绪的喜、异、惊、奇而跌宕起伏。这样不断给观众以暗示,加深印象,突出魔术效果。
2.处变不惊,胸有成竹。
表演看似惊险的魔术节目,观众会惊奇不已,表演者却要处之泰然,胸有成竹;处理众人看来千难万难之事,表演者却要做得履险如夷。
以上两种表演方法交替使用,常常使节目高潮迭起。
3.台风往往关系到能否把握住全场的局面。
台风是指表演者的气质、姿态、风度。这往往因人而异,有的轻松活泼,有的儒雅悠闲,有的沉稳持重,有的明快大方,还有的幽默滑稽等等,台风的不同,是形成各家各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制造节目的气氛也十分重要,魔术表现的是悖于常理、超出常规的现象,如绑住双手穿越铁棍这个魔术节目,表演开始时,表演者让观众捆扎双手,表演者故意装出不胜其力,无法挣脱的表情。在试穿铁棍时,表演者先做出几次不能成功的动作,让观众从常理上去相信无法穿越的事实,为后面的表演起到铺垫的作用;接着,表演者一个神速的动作,双手穿过了铁棍,一瞬间即创造了奇迹。
总的说来,表演者在登台出场时,服装要整齐,台步要矫健;与观众见面时,要面带笑容,温文尔雅,举止要轻松自然,进退有序,行止有度;交代时,要亮得远,包得严,不慌不乱,不拖泥带水,快慢有节奏;表演时,动作要自然敏捷,使全场观众看得一清二楚。从序幕到高潮,表演者始终要以潇洒的风度、熟练的技艺,给观众以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