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魔术分类

第八节 民间魔术分类

流传在民间的魔术节目种类繁多,按所表演魔术节目的大小、规模,一般可将其分为三种,即小活、中活、大活(包括巨型魔术)。按节目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和所需的变换手法分,常将徒手变换的小节目叫做“手活”或“手彩魔术”;设有机关的大、中型节目称为“门子活”;以光学原理变换的节目称为“光子活”;以细线、细丝一类为护托的节目称为“苗子活”。此外,还有“黑活”“数字活”以及化学、电子、力学、声学、药物学、心理学等原理变换的魔术共十多种。近来,根据演出实际,又将它分为了“手彩魔术”“古典魔术”“实用魔术”“家宴魔术”“传教魔术”“滑稽魔术”“舞蹈魔术”“魔术剧”“田间魔术”等等。这些种类的魔术节目在民间都是相当受欢迎的,它不但实用、简单而且精彩,是人们逢年过节中很好的休闲娱乐项目。下面我们对其进行具体的介绍:

1.手彩魔术

也可以叫做“手活”。顾名思义,就是在手中变换的一些简便且精彩的小节目。这类魔术难度大,要求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功底。在众人围观的情况下,三两人面对面的注视下,要求两手不藏不盖,且能变出许多彩物,更要做到让观众找不出任何破绽,这无疑就是对魔术师的一场考验。如《喝不完的美酒》、《一球多变》、《空手出彩》、《手中变牌》、《千变万化》、《空中飞烟》都属于这类节目。

手彩魔术可以作为魔术演员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表演好其他类型节目的基础。它在魔术表演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魔术演员都很重视手彩节目。正规的学习程序是:先学习手彩魔术,再学习中小型魔术节目,最后学习大型魔术。

手彩魔术的表演要领是:

(1)稳。所谓“稳”,就是说演员在表演当中,要做到沉着、冷静,稳妥的意思。表演手彩节目首先要做到“稳”,只有“稳”才能充分发挥出演员的技巧和表演水平。初学者往往慌张、急躁,就容易产生“失托”和“抛托”的现象。

(2)熟。“熟”是指演员的变幻技巧要熟练,手法要敏捷。人们都说“变戏法的手疾眼快”,这句话很有道理。技巧的熟练和手法的敏捷是达到“疾”和“快”的基础。熟能生巧,只有做到“熟”,才能运用自如,出神入化。

(3)净。变幻技巧、表演方法、表演动作等一定要做到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具体地说,“票托”、“过托”一定要清楚。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应该使观众看得真真切切,这样才能取得神奇奥妙的变幻效果。

(4)保。在表演过程中,要完满地完成每一个变幻动作,尽力避免出现“失托”和“抛托”的现象,做到“保托”、“保范儿”。特别是在手彩节目中,即使出现小的漏洞,也会使整个节目大为逊色。

“熟”和“净”是“保”的基础,而要使整个表演过程获得成功,必须做到“稳”。稳、熟、净、保是相互依赖的。

2.古典魔术

也可以叫做“古典戏法”。表演中即主要用到“夹带法”。一般演员需要穿长衫、披布单子变戏法。可以变出八大碗、出大彩花盘、出火盘、舞台献花等等。

3.实用魔术

是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场合而随意安排的节目。难点在于有一定的灵活性,要适合现场的气氛,可以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如应邀参加某单位的庆祝会、表彰会、宴会、新婚庆典,这就必须要演出一些具有庆贺性的节目,如《空手出对联》、《拉箱出字》、《罗圈出彩》等节目,可以变出横额、锦旗、对联、祝词,以示庆贺,使现场的气氛更加活越、热闹。

4.家宴魔术

一般应用于给老人庆寿、少年生日、贵客临门、朋友聚会上。变几套小魔术节目,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增加宴会的愉快气氛。通常适合演出手彩魔术,如《空手来烟》、《空壶来酒》、《纸条变面条》。运用小巧的“百宝箱”,可以把需要的香烟、美酒、佳肴、礼品变出来,为宴会助兴。

5.传教魔术

以“小手活”为主,进行有偿传教。一般两人即可,多活动在城市闹市口、车站、码头、小市场、茶社等地方。其主要方式是:先撂明要当众变几套精彩节目吸引观众,或随魔术、杂技团“挖后棚”,趁演毕散场人尚未走时传教魔术。传教前先要一定说明包教一个节目收取多少费用。要求从事传教魔术者必须具有较扎实的“小手活”基本功,变得干净、利落,节目要吸引人,而且必须有一串串的卖口词,滑稽有趣,常有笑料,令观众感到精彩。从事这类传教魔术的人,没有耀眼的招牌,不搭高大的台子,只用背一个包,或拎个小皮箱即可。

6.滑稽魔术

以幽默诙谐、滑稽可笑为特点来争取观众,效果好。滑稽节目是魔术演出中不可缺少的节目,可使魔术团增加欢乐的气氛、明亮的色彩和知名度。如《吃苹果》《肚中装水》《眼中喷火》《夺椅子》《吃西餐》等带有喜剧色彩的幕间节目,都能吸引观众。这类节目不但道具简单,而且服装好制,演出随便,常常以情动人,以艺取胜,是一种极好的表演形式。

7.舞蹈魔术

在翩翩舞蹈中变,在变幻莫测中舞。这是20世纪80年代魔术团为了适应青年们的需求而创新的一种颇为盛行的新型魔术表演艺术。它可以将舞蹈与魔术巧妙地相结合,使其相映呈辉。这种艺术不但给魔术锦上添花,更给舞蹈增加不少亮色。如《钢管穿心》《两套奇箱》《三剑悬身》,都是利用舞蹈演员的精彩表演将观众精力集中,使魔术师的变化更加微妙。

8.魔术剧

是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具有连贯性的魔术表演。在故事变化的关键时刻,利用魔术的巧妙手法,使魔术表演与故事的连接更巧妙,这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种形式很早以前就曾经有人使用过,且大多都是在职业魔术团,业余魔术团体中却很少演出。自1985年开始,一部分业余团体也将魔术剧搬上舞台,节目大都根据本团的演员以及道具情况自己编排,如《猪八戒背媳妇》《抬花轿》《济公》《懒汉人》《巧治县官》《三打白骨精》《刀铡活人》等十多个魔术剧。这类节目内容多是选自神话故事或人物传奇等,主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歌颂正义,鞭打邪恶,揭露黑暗,带有一定的讽刺性、喜剧性。魔术剧的形式,既有人物故事,又穿插有不断的魔术变化,比起单一魔术表演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

9.心理魔术

是根据观众的心理活动而编排的魔术,要求魔术师对心理学要有一定的研究。如毛新强演的《飞鸽不见》,其实是演员先在飞鸽台的下边插了一撮用鸽毛捆成的彩物,然后演员把鸽子当着观众的面装进了飞鸽台里。鸽台上边的箱子分成四块亮托,没有鸽子,只剩下四根腿。让观众发现彩桌腿上部有几根鸽毛,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那里,忽视了箱上,好像已看出了秘密所在,认为“鸽子在彩桌腿上”。等把四条腿一折,演员亮出一撮鸽毛,观众才傻了眼。这就是利用观众集中一切精力想识破魔术秘密的心理,故意使他们注意彩桌腿上的鸽毛,就这样掩盖了真正的机关所在部分,顺利完成了演出任务。

10.田间魔术

是群众在劳动中见景生情、随心所欲表演的魔术,其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如表演者在耕地休息时拿鞭子耍鞭技变魔术,鞭梢一扬出现一朵大红花,鞭梢落地,红花竟然不翼而飞;男劳力在地头休息时,表演者从布袋里掏出碎烟叶,在手中摇两下,变成了烟条;妇女姑娘们在地里割豆,休息时,用豆子玩《三仙归洞》;小伙子在地头打牌,一张红桃三,晃一下变成了红桃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