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的智慧与技巧

第五节 魔术师的智慧与技巧

魔术表演是否成功,魔术师的智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是要把握好三个要点:误导,动机,时刻。

误导:误导是达到魔术效果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缺少了这个因素,你的技法就可能被识破,表演也就会失败。误导的基本含义就是让观众看你要他们看的地方,让他们察觉你想要他们察觉到的事物。比如,如果你的左手是空的,但是你想让观众相信你的左手握着东西,你就必须看着左手,表演起来就好象左手真的握着东西一样。误导也包括让观众的注意力从值得怀疑的关键动作上转移开。你可以说些幽默的话让观众放松心情,让他们将视线集中在你身上。在练习每个魔术的技巧时,你必须清楚自己的技法最容易被识破的那个时刻,然后学会在这个时刻用误导的方法来降低风险。

动机:动机是一门“艺术”,它让观众相信你没有做任何可疑的事情,虽然事实上你是在这么做。不论何时做一个可疑的动作,你都得告诉观众做这个动作的原因。假设你手中藏着东西,但是又想让这个东西从手中消失。很显然,如果你把手放到口袋里,观众会怀疑你把手里的东西放到了口袋里面。因此你可以让他们知道你为什么要把手放进去,比如你把手放进口袋是要拿出一支钢笔、一个硬币、一盒火柴,甚至是一根魔术棍,这样做就可以掩饰你要藏东西的动作。

时刻:任何魔术表演中都有两个重要时刻:一个是魔术真正发生的时刻,另一个是观众眼里看到的魔术发生的时刻。这两个时刻间隔的时间越长,最后给观众造成的视觉效果也就越好。在练习时要认真分析这两个时刻的确切时间。同时你必须让观众相信魔术的确是发生在他们看到的那个时刻,这个时刻你可以做个响指,挥舞魔术棒或者念出你最喜欢说的魔术咒语。

表演中,魔术师是用娴熟的技巧(运用极敏捷、使人不易觉察的手法和特殊的道具)将变化的真相掩盖住,从而让观众感到奇幻莫测,获得满意的表演效果的。在这里,我们也略作介绍。

魔术最基本的手法就是“错引”。“眼急不如手快”这句老话最初很可能是出自一位聪明的魔术师之口。作为迷惑观众的一条信则,这也许是千真万确的。表演魔术节目时,迅速利落的动作可以瞒过人们的眼睛。然而,它也会增添观众的疑虑,而不是带来更多的神秘感。唯一可行的补救手段就是用各种巧妙的办法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值得怀疑的关键动作上转移开。魔术师们把这些办法统称为“错引”,用“错引”达到误导观众的目的。

如果你的节目需要接连进行可能引起怀疑的动作,你必须考虑以某种错引方式来消除观众在某一动作上的疑心。譬如你要使一件类似钱币的小物品从手中消失,可以装成把它放到了左手上,而实际上它仍留在你的右手中。你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左手伸开表示钱已经变没了,机灵的观众往往会看着你的右手,因为他们最后一次看到钱币是在你的右手上。所以你的视线应该一直跟着自己的左手。这就是错引手法最重要的一条规则:你看着哪里,观众就注意哪里。

人手在“隐遁”钱币的时候,应该先晃一个圈,或者是让手指头一个一个地打开,最后才露出一只空手。右手也可以拨着左手,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儿,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印象:你的右手肯定是空的。简言之,你把观众的注意力错引开得越久,节目的高潮也就越显得神奇。

错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复动作”,也就是说,在高潮之前的预备阶段。你将一件物品从一只手转换到另一只手,或者是从一个地方转换到另一个地方,你的动作常常可以按照一套程式来反复进行,让观众习惯、默认这种“规矩”。当你的“秘密动作”到来时,你仍然显得是在“循规蹈矩”,观众就不会意识到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其原因当然是在于你事先用一套自然的、有规律的动作错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纸牌节目,只要你使观众熟悉了你的操牌方式,像“移牌”和“标位”等手法,你尽可以用正常的分牌和洗牌动作来加以掩饰。

道具是魔术师表演的工具,更是魔术师智慧的结晶。这也是他们转化常规思维定势,利用简单物理学原理,以及借助各种现代科学手段实现智慧与艺术的结合。魔术师在表演中用到的一切物体都可以称为魔术道具。道具中,最常见的是魔棍和各种遮盖物。

“魔棍”其实是一种用来“错引”的工具,将它从桌子上拿起来或放回去时就可以“带彩”,即秘密地抓起或扔开什么东西。今天,魔术师们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支铅笔再把它放回去,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遮盖物的应用就更普遍了,“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的魔术效果都是借助遮盖物完成的。

我们就拿一个盒子来打比方吧,将一个盒子好好地放在桌子上,它怎么可能那样就在许多人的眼前不知所以然地消失了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盒子是如何被魔术师拿走的呢?

其实,主要就是因为有了遮盖物!有了这么一块布,魔术师们就会运用很多技巧性的东西,使其瞬间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而不会被观众发现。如魔术师在盒子上面盖了一块布,当布盖好的时候,其实放在桌上的盒子已经不见了;但是由于布里的一个铁丝架的支撑,模仿了放在桌上盒子的形象,所以人们会误认为盒子还在,但事实上盒子早已经不在了。使一个铁丝架变到布里去,当然要比使一个大盒子变到桌子里去方便、快捷得多,所以这个变化就显得非常快,且令人感到非常神奇。但如果没有了这个遮盖物,盒子变走的过程就会让人一目了然,这个小魔术也就不奇怪了。魔术的变化在观众眼里是没有任何过程的,只是一下子就变没了,或者一下又变出来了;它不能拆卸,不能折叠,也不能塞到什么东西里面去,就那么一抖布,盒子就没了,或者再那么一抖布,盒子又回来了。

别针、手绢、硬币、铅笔、扑克牌等任何东西,不管多么平凡的物品,都可以是魔术创作的道具,有很多小型魔术就是利用这些没有机关的日常生活用品来表演的。

当我们用这些道具来变魔术时,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观众们都知道,其实被变的这些东西都是很平常的,所以会觉得离自己很近,也很亲切,也就不会起太多的疑心;而我们事先又没有经过准备,像这样临时性的表演,我们称为即兴魔术。

这里为大家举一个即兴魔术的例子。

在一次旅行中,一位小伙子伸手从桌子上拿过来一个汽水瓶盖,在手里随便玩着。他把它拿在食指、拇指之间,一用劲,瓶盖一下子由原来的圆形变成了长扁形的。旁边的人都惊讶不已地对那个小伙子说:“真行啊!手痛不痛?”小伙子张开手指说:“没事!”又连着捏扁了两个。好多人都跃跃欲试了,一时间人们的注意力都被瓶盖吸引了。

这时,一直在桌边默默坐着的漫画家李滨声站了起来,他从桌上捡起一个被小伙子捏扁了的瓶盖,笑眯眯地对大家说:“我也能捏,你们能把瓶盖捏扁,我能把捏扁了的瓶盖复原。”

他把被捏扁的瓶盖拿在两个指头之间,脸色严肃起来,仿佛真的要干大事一般。接着他的手用力在空中一挥,然后郑重其事地把一只完好无损的圆瓶盖清清楚楚放到了桌子上。大家伸过头一看,瓶盖果然真的变圆了,而且是非常的圆,像没有被捏扁过一样。一时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着李滨声,有点懵了。

其实他的秘密是换了一个瓶盖。他表演前趁人不注意,先拿一个圆盖在手里,然后他当众从桌上拿起一个扁盖,趁用力一挥的手上功夫,两个盖子在手里互换了位置,然后把圆盖放到桌上,又趁大家在注意看圆盖的一刹那,把手里的扁盖扔掉了。所以当他打开两手时,手上是空的。

这就是即兴魔术。漫画家李滨声很富于创造性,又有一次,他在野外捉到了两只漂亮的蝴蝶,马上就想出了用它们作为绝妙的魔术道具,为大家表演了一套魔术。

表演开始,他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了两只蝴蝶,当众把它们剪下,清清楚楚地包在一张小纸里。随后他向这小纸包吹了口气,把它打开,两只蝴蝶竟变活了,扇动双翅,从纸包里飞出来,慢慢地飞走,消失在大自然中。

在这里,李滨声用他的智慧和技巧创造了一个多么优美的魔术,带给人们出乎意料的艺术享受。可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对魔术的创新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