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坂井弘幸
附 录 世界知名魔术师简介
一、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原名大卫·科特金,195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俄罗斯移民的家庭,他从小就对魔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个性格内向、容易腼腆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赢得同伴们的赞赏,他信心倍增。12岁时,大卫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魔术表演,可以与职业魔术师媲美。不久他参加了全美魔术家协会,成为这个世界著名魔术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1972年,年仅16岁的大卫便开始在纽约大学为艺术系的大学生讲授魔术课程。
1974年,大卫从新泽西州的麦森特高中毕业后,进入福特哈姆大学学习,这时,芝加哥《魔术人》轻歌剧剧组邀请他领衔主演这部新型歌舞魔术剧。大卫结束了短短三个星期的大学生活,全力投入了《魔术人》的创作。他不仅设计创作了剧中所需要的全部魔术,而且创造了载歌载舞表演魔术的风格,使这部音乐喜剧别具一格,成为芝加哥历史上连续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喜剧。《魔术人》演出结束之后,大卫回到了纽约,他在进一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自己的魔术风格,成为从他的同行中脱颖而出的魔术明星。大卫20岁的时候,应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裁弗富德·西尔弗曼的邀请,担当起ABC广播电视公司一个新的集锦式电视特别节目的主持人,这个节目命名为《ABC的魔术》,由大卫和来自ABC电视网的其他14位明星联合演出。这个新颖的节目受到了各界欢迎,成为该公司收视率很高的节目。从此把大卫·科波菲尔非同凡响的魔术表演介绍给了美国各地观众。之后,大卫与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合作,拍摄《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世界》系列专题节目,他高超的魔术技巧使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目瞪口呆。
他的灵感来自哪里?用大卫·科波菲尔自己的话说,灵感“不仅来自于其他的魔术师前辈”,而且还受到一些娱乐界人士的影响,譬如摇滚乐队或视觉艺术家。大卫说:“我曾经想成为一名歌曲作者,而且我崇拜那些歌曲创作者,因为他们可以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创作成歌曲,在用歌曲打动听众的同时,他们也可以宣泄自我。我一直都想创作一首能够流芳百世的摇滚歌曲,但是现在,我创作的是魔术‘故事’,我希望靠它们来打动观众。我能够通过自己现在创作的东西来表白自己。”
大卫·科波菲尔堪称古往今来最伟大的魔术大师,30多年来,他一次次超越人们的想象力,将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现实。凭着卓越的成就,大卫19次获得美国电视艺术艾美奖,其演出票房和收入连《狮子王》、《猫》和《歌剧院的幽灵》等经典节目也望尘莫及。他的大型表演《梦想与梦魇》至今还保持着百老汇的票房纪录。
1968年,12岁的大卫·科波菲尔在魔术界崭露头角,成为美国魔术师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会员。
1972年,年仅16岁的大卫在纽约大学教授《魔术艺术》课程。
1974年,大卫在音乐剧《魔术人》中出演主角,并开始创造自己的魔术。
1977年,大卫展开电视节目生涯,并使“大卫·科波菲尔”这个名字逐渐家喻户晓。
1979年,大卫在电影《恐怖列车》中扮演角色,展露了他的表演才能。
1980年,大卫成为有史以来被美国魔术艺术学会授予“年度魔术师”称号的最年轻艺术家。
1981年,大卫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一架7吨重的喷气式飞机消失。同年,美国艺术家联合协会向他颁发了“年度娱乐明星”大奖。
1982年,大卫开创了以魔术治疗疾病、提高身体灵敏度的“魔术计划”。
1983年,当着众多现场观众及5000万电视观众,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在大卫的魔杖下突然无影无踪。
1984年,大卫成为首位与举世闻名的拉斯维加斯CEASAR宫签订长期演艺合约的魔术家。
1985年,大卫当选为“全美十大杰出人物”。
1986年,大卫穿越“万夫莫开”的万里长城。大卫和组员是第一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制作美国电视特别节目的美国制作群。
1987年,大卫从防范森严的美国阿尔卡特拉联邦监狱逃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逃出此监狱的人。
1988年,大卫代表美国在汉城奥运会上致辞。
1989年,大卫从一座正在爆破的大楼里顺利脱身。
1991年,大卫使一辆长85英尺、重70吨的东方快车瞬间消失。
1992年,大卫创造经典魔术“飞翔”,成为第一个不借助绳索和摄像技巧而飞翔的魔术师,同时,该节目还被评论界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项魔术表演。
1993年,在电视特别节目《激情之火》中,大卫脱出捆绑在身上正在燃烧的绳索,从几十米的高处逃离。然后,他当着一位著名曲棍球明星的面,撕毁并复原了一张价值100万美元的收藏卡。
1995年,大卫成为唯一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获得一颗闪亮之星的当代魔术家。
1996年,大卫名为《梦想与梦魇》的大型表演打破了百老汇的票房纪录。
2000年,大卫被评为世纪FISM魔术家,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世纪传奇”。
2001年,他准确预测了德国国家彩票的中奖号码。
2001年,大卫携大型舞台节目《入口》首次到中国演出,在香港和广州掀起前所未有的魔术热潮,5万张门票被一抢而光。
2002年,大卫来到中国,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地演出,在国内掀起前所未有的魔术热潮。
二、皮特·马韦
皮特·马韦是世界著名魔术大师,瑞士人。他在国际魔坛上获得极高的荣誉。他的突出特点是:才华横溢。当他意识到自己在魔术方面的天赋和悟性后,便放弃了大学建筑专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魔术创作上。他擅长音乐、舞蹈、肢体语言、表演技巧,精通实验发明、灯光照明技术、建筑平面图设计、服装设计、图表绘画和道具制作,并在心理学、机械学、组织学、后勤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知识和才华使得他更具有气质和魅力。他金发碧眼、英俊潇洒,在舞台上温文尔雅、亲切迷人。他表演的《梦幻飞行》是魔术有史以来技巧最高的飞行魔术,其技巧难度超过了大卫·科波菲尔的飞行表演。此外,他还表演了《魔术之手》《观众升空》《致命的诱惑》《奇异的变化》等。他全部的魔术表演都是他本人亲自设计并且制作的,因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曾获蒙特卡罗国际魔术比赛“金魔棒”奖和大师级的“莫林奖”。
三、大卫·布莱恩
大卫·布莱恩出生在布鲁克林区,父亲是波多黎各-天主教后裔,母亲是俄罗斯-犹太裔。他的母亲帕特里斯是一个中学教师,生活在纽约,他的父亲威廉佩雷斯是一个越战老兵。
大卫·布莱恩是美国近几年来快速蹿红的年轻魔术师。起初,大卫是以街头魔术赢得喝彩。他走到街头直接跟观众互动,而且每个魔术都非常令人惊讶。他的扑克牌魔术、读心术等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甚至整个人飘起来……
1997年5月19日,布莱恩的第一个电视特别节目:街头魔术,由美国广播公司网络向世界播出,介绍了其独特的品牌街头魔术。其重点放在观众的反应上。根据新的纽约每日新闻报道:“布莱恩可以声称自己的品牌wizardry魔术,为大家描绘了一个不寻常的个人水平。”
在街头魔术上,布莱恩的电视节目运作结果表明,不同国家当代的魔术师可以制造不同的形象。
但他不甘于仅是一名街头魔术师,他经常向人类的极限挑战,做出一些惊世骇俗之举。
2000年,他又进行了另一项打破世界纪录的表演: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庭广众下,上身赤裸地自困于两块8英尺高的大冰块拼合而成的“冰棺材”里待了整整61个小时。
2002年5月在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布莱恩特公园完成了他魔术生涯中的一次精彩演出,他爬上了一根近10层楼高,但直径却刚好够站一个人的圆柱,在上面不吃不喝不睡,待了两天两夜,然后纵身跳下圆柱,平安地落在一大堆的纸箱子上面。
2003年9月5日,布莱恩再次向人类的生存极限发出挑战,把自己放在一只2.1米高,2.1米长,0.9米宽的透明箱里,并用起重机吊起来,悬挂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伦敦塔桥上方12.5米的高空。大卫·布莱恩在里面不吃任何食物生活44天,只靠两条管子分别送水和排尿。
四、布莱特·丹尼尔斯
布莱特·丹尼尔斯被称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作为一位拥有国际声望的魔术师,他的足迹遍及美国各地、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和日本。他曾经作为“热情”、“卡扎姆”、“活力”、“街道恶作剧”、“香槟”以及“进入夜幕”这些演出的压轴演员出现在拉斯维加斯、塔霍湖地区和亚特兰大市。他参加演出的电视节目不计其数,其中包括《我们生命中的日子》。目前他定居在拉斯维加斯。
布莱特最初对魔术发生兴趣是在他只有14岁的时候,在看了电视特别节目《道格·海宁的魔术世界》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位职业魔术师。他开始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当地的魔术商店里。不久之后,布莱特看了一集《莫夫·格里芬节目》,节目当中有几位魔术师进行了表演,其中包括令他印象深刻的希马达的变鸽子的魔术。从此,布莱特就决定把精力集中在舞台魔术表演上,他设计了一个包括纸牌、纸币和鸽子的表演。不久之后,他在电视上看到了希格弗里德和罗伊,对他们以及道格·海宁的崇拜使他最终决定集中精力搞大场面的魔术。他从谢雷魔术商店买来了一个“魔术箱子”,并说服他的妹妹在表演中做他的助手。
19岁那年,布莱特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戴尔游乐园中得到了一份工作。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他是在威斯康星和纽约的家庭主题公园中度过的,在这段时间内他不断设计新的魔术,磨炼自己的技巧。下一步,布莱特来到了游船上,在海上度过了几年的时间。他总是把自己的钱用于设计新的魔术上,但是他认为大部分魔术都不够出色,作为一位职业魔术师,他觉得独创性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布莱特的计算,他曾经设计、尝试而最终放弃的魔术就有超过50个,他说:“这是一个终生的学习过程。”
多年来布莱特设计了大量的表演。“世界上最危险的表演”包括了一系列以危险为主题的魔术表演,象“死刑桌”、“长钉”、“宝剑高悬”和“水刑室”。另外一个魔术是以音乐为特色的,在他表演魔术的同时,他的助手进行歌唱表演。接下来,他决定以古典方式进行一次鸽子魔术表演,这个表演后来经过改进,成了一个变出了12只自由飞翔的鹦鹉的表演。他带着这个节目来到西部,并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卡扎姆”演出和在塔霍湖举行的“活力”演出。他在布莱克·沃尔和帕特里克·迈耶制作的节目中演出了18个月。在那之后,他认为是时候扩展自己的事业了,他需要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变化,他要进一步塑造自己的舞台形象。
五、翁达智
翁达智曾经获得世界魔术大赛全场投票总冠军、世界魔术大赛亚军、国际魔术大赛亚军、国际魔术大赛季军。
他是当今在国际魔术大赛中仅有的四位获奖华人魔术师之一,他的作品“幻梦传说”被世界魔术师称之为魔术界的一大创举。他活跃于国际魔术界,并多次担任国际魔术大赛的评判,被誉为魔术字典的澳门魔术之父。
翁达智出生在广东新会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中学音乐教师,母亲是幼儿园的老师,上有姐姐,下有弟弟,翁达智的父亲又体弱多病,经常离不开药罐子,一家五口的生活过得很艰难。
8岁那年的春节,翁达智随父母去广东中山看亲戚。在一个公园门口,他看到一个老伯在表演空杯变水的魔术。小达智看呆了,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他马上恳求老伯教自己学这个魔术,老伯说:“魔术可不是能随便教人的,如果你能给我300元学费,我就教你。”第二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攒了282.25元钱,他拿着这笔钱找到了在公园门口摆摊的老伯,怯生生地说:“师傅,我就这么多钱,你教我空杯变水的魔术吧!”那位老伯又吃惊又感动,不但教了翁达智空杯变水的魔术,还把2.25元零钱退给了他。而这个魔术,也就是翁达智一生中唯一拜师学的一个魔术。
1989年,年仅16岁的翁达智独自一人到美国去参加魔术大会。当时,他是以魔术师的身份办的签证,因为不会英语,于是在唐人街找了一个华人当翻译。来到会场时,他却被告知必须经过考核才能参加。翁达智就当着众多魔术师的面,表演了一个“钩钓鱼”——翁达智拿着一根鱼竿,走到坐满了魔术师的台下,一甩竿子,刚才还空空的渔竿上忽然钓上了一条红金鱼,台下顿时掌声骤起。美国魔术协会主席走上台拥抱着翁达智说:“你这个魔术不但完全能过关,而且还有参加比赛的资格。”翁达智兴奋极了。
魔术大会连续开了7天,白天是魔术讲座,晚上是魔术表演,让翁达智大呼过瘾。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个闻名世界的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杰克·麦拜、基斯度夫里克、高丹尼……那些神奇高难度的表演,让翁达智完全着魔了。这次魔术大会让翁达智大开了眼界,也学到了许多新奇的魔术。虽然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背上了一屁股债,但他并不后悔。
为了学好魔术,成为一名专业魔术师,翁达智除了在一些单位或电视台表演魔术,一有时间,他就奔赴世界各地参加表演或观摩。每到一个国家,翁达智总是能创造出一些观众没有见到过的新魔术,使得很多外国魔术师都对翁达智大为佩服,称翁达智为东方的魔术天才。
1999年11月,翁达智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四年一届的世界魔术大赛。在这次比赛上,翁达智表演的节目叫“东方传说”——他手中拿着一枚古钱,一眨眼,忽然变出千百个古钱;再眨眼,古钱又变成了水;接着,又什么都没有了。这个神奇的节目获得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也受到大会评委的一致好评。凭借这个魔术,翁达智获得了世界魔术大赛的亚军。这也是中国魔术师第一次在魔术大会上扬眉吐气。
国内魔术师大多以难度作为评判魔术水平高低的标准,国外魔术师则重视魔术表演的美感。在两者之间,翁达智更认同后者:“魔术不是拿来欺骗观众或者是凌驾于观众之上的,感动观众、与观众沟通才是魔术的真谛。”翁达智的表演风格就充满了浪漫的美感和高难度的技巧。作为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魔术师,翁达智的每场演出价已高达5000美元。
翁达智还曾为多个电视台主持魔术节目。他主持的魔术节目《华夏奇闻录》在全中国及亚洲一百多个电视台连续播出多次。广东卫视的魔术专题节目《翁达智教你变魔术》成为高收视节目之一。名气越高,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
很多魔术师教徒弟时会留有一手,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翁达智对徒弟毫无保留:“教他们一个魔术,我就会创作一个新的魔术。现在我会一千个魔术,教出去又何妨?”
翁达智虽然一年四季行走在世界各国,但他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演出而是在旅游。翁达智认为,一个好的魔术师应充满天马行空的幻想,能让身边一切事物皆可成为魔术的道具;只要想得出便有可能做得到,敢让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如果经常看到新的东西,自然会涌出很多新的创作想法。现在,翁达智每年都要发明近50个新的魔术,然后把自己所发明的魔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的魔术师,自己又重新发掘新的魔术。
翁达智最希望的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魔术王宫,里面有魔术餐厅、魔术博物馆、魔术表演、魔术培训、魔术道具展销……只要你喜欢魔术,在里面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六、刘谦
刘谦是唯一曾受邀至拉斯维加斯及好莱坞魔术城堡演出的中国台湾魔术师,也是台湾地区获得过最多国际奖项肯定的魔术师。他的表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并多次受邀至国际性魔术大会担任嘉宾演出。其前卫的风格及惊人的创意,俱获海内外同行之赞赏。他是在全世界的同业间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台湾魔术师。
非凡的国际观及不断的自我充实是他的独特之处。为了充实专业领域及格局,他同时还涉猎音乐、舞台美术、剧场、工业设计、电视、广告、摄影等等的艺术相关知识。他在业界有“魔术活字典”的称号。他目前活跃在台湾地区及日本、欧美各地,并多次受邀至世界各地的国际性魔术师大会担任演出嘉宾及专题讲座的讲师。
刘谦幼时在某百货公司看到魔术表演,引发了他对魔术的热忱,7岁时开始自学魔术,8岁时开始尝试表演给同学看。他所表演的第一个魔术是,先把一枚硬币吃进嘴里,再把它从后脑取出来。刘谦从东吴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毕业后,最初只想当一个平凡的上班族,下班后在自己家里玩魔术。但是,他多次应征工作皆无所获,故决定以魔术表演维生。有些网友宣称“破解”了刘谦的魔术,刘谦颇不认同这种行为。刘谦又说,这些“破解”都不正确。刘谦认为,“挖空心思破解魔术”是魔术观众的“不正常的欣赏习惯”,而且这种习惯“很累人”;他认为,魔术观众应该像看电影一样地欣赏魔术师的表演,而不是研究破解魔术。
刘谦著作
《近近景近景》
刘谦出版首张魔术DVD。在这张DVD里的全部魔术流程都是来自刘谦的创意,而且之前从未发布。
《魔幻大硬币》
《刘谦的魔法签证》
《啊!败给魔术!》(台湾版)
七、文沛然
文沛然是中国台湾顶尖魔术新秀,受教于国内外数位魔术大师,其华丽的表演风格及熟练的技术,均获得各阶层人士的赞赏。凭着他俊美的外形及对美学的美感,独创了中国难得一见的表演风格,更赋予了魔术独一无二的质感内涵。同时他还具备了难得的亲和力和明星气质,对于现场气氛的掌握更是得心应手,深受观众的喜爱。他以魔术手法将诉求形于纸牌上,利用手部特技造成魔术特效,省去大量的后制成本。
拥有185厘米的高挑身材,外表帅气的文沛然,是中国极少数获得国内外魔术组织肯定的魔术师。他不仅常应邀到各地表演魔术,还在国际间的魔术比赛中屡获大奖,成为2005年世界魔术大赛Final Award的第一位获奖华人。除此之外,他还会亲自制作魔术所需的道具,被誉为是台湾的“魔术创意达人”。
年纪轻轻的文沛然,其实学习魔术已有十年之久。文沛然说,他从小就喜欢魔术,每次看到魔术秀都相当着迷。小时候作文写到“我的志愿”时,他总会毫不犹豫地写上“魔术师”,立志要成为跟大卫一样的魔术大师。在就读大学时,文沛然与魔术同好共同创办了“师大魔术社”,从此打开了他的魔术之路。
在师大魔术社时,文沛然深深被魔术的魅力所吸引,当时他遇到了魔术的第一个老师——刘谦。刘谦认为他学习魔术有热忱,又有难得的天份,所以推荐他出国去参加魔术比赛,让他有了许多难得的学习机会。一直到现在,两人虽已成了竞争对手,但仍维持亦师亦友的情谊。
对于魔术的理解,文沛然说:“魔术就是骗人,但是要骗得脸不红气不喘!”他现在所属的“莱洱”魔术娱乐公司,就是英文“liar”(骗子)的谐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魔术师,文沛然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练习,为了训练每根手指都可任意开合,文沛然就练习了整整一年,才能让扑克牌在手中灵活地操作自如。
2003年的作品《约会》,是他扬名海外的成名作。那是一套有故事情节的魔术表演,幽默的剧情,轻松的风格,广受各国魔术师的喜爱。他的魔术从女友给魔术师两个电话中开始,用音响和灯光效果夸张地表现了魔术师从接到女友邀约电话时的得意忘形,到女友说取消约会时天崩地裂的心理落差,诙谐幽默地展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男子自身的心理变化,并在其中穿插了趣味隽永的魔术技巧。杰夫·马克白(JEFF MCBRIDE)在观赏完之后称文沛然是“下一颗巨星”。2004年文沛然以该节目获得中国金菊奖金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台湾魔术师,并成为国际一级演员。
担任魔术师后,文沛然最常被朋友请求:“变一个魔术来瞧瞧!”或问他:“为什么人会腾空飞起,鸽子会无故消失?”等魔术大解密,但对于这些问题,文沛然都一概不予应答,只是露出神秘的笑容,让魔术永远保持令人着迷的魔力!
八、坂井弘幸
坂井弘幸是世界上少数精通多类魔术的天才型人物。自从他1989年出道以来,无论大道具魔术、近距离魔术、心灵魔术,甚至爆破逃脱术(将他五花大绑锁进箱子,在定时炸弹爆炸之前必须逃脱,否则就会炸死),没有一种不在他的表演领域内。
坂井弘幸也是一位世界知名的魔术发明家,他的大脑似乎是为了发明新的魔术原理及程序而存在。他创造了许多魔术原理及程序。全世界有无数的魔术师表演的魔术很多都来自坂井弘幸的创意,而他所设计的数十种商品在全日本各大百货公司均有销售。此外,他也为无数的演唱会及舞台剧实施魔术效果。
他的许多项发明获得了日本魔术界所有的魔术杰出发明奖:“厚川昌男赏”“胡狄尼赏”“石田天海赏”“松旭祭天洋赏”“JAPAN CUP”等等。2000年美国著名的魔术师协会“F.F.F.F(Fechter’s Finger Flicking Frolio)”颁发给他“魔术博士(Doctor of Magic Diploma)”的头衔。
现在,坂井弘幸足迹遍布全世界,除了欧美许多魔术大会(例如当FISM大会评判)及剧场之外,他也曾经参加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制作的长期的电视节目。
坂井弘幸在大学念的是建筑,只是课余时放不下自幼钻研的UFO、侦探小说、魔术玩具这些充满神秘感的东西。魔法魅力令他毕业后决定投身魔术界,而建筑学的视像错觉的概念及舞台设计知识都增强了他的“魔力”。这位身经百战的魔术师说,同行最担心的两件事就是表演失手和江郎才尽,但在他眼中,穿帮并非世界末日,有时反而带来灵感。“我有一次在拉斯维加斯的舞台演出,在最后一幕飞上了半空,本来是先降落再拉幕收场,但我失了手,吊在半空无法下来,真的狼狈到极点,幕却就这样关了。没想到事后居然大获好评,大家都说效果很震撼,原来根本无人发现我失手!”在一次表演之后他这样说着穿帮的事情,他这招“凌空谢幕”后来获许多同业效法,成为了经典。如何保持灵感源源不绝?坂井弘幸做了一个神秘表情说:“我自小每当晚上做超现实的梦,醒来便会思考如何将梦境变成魔术。”他曾梦见自己被一把金属刀插颈,后来成功令梦境成真。电影尤其是科幻片是他的另一个灵感泉源,《未来战士》续集中那个用水银做的奸角“液化人”,便启发了他用魔法将一团墨水变成各种形状的东西,就像扭气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