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京高碑店和蔡家洼的农村城市化合作模式

北京高碑店和蔡家洼的农村城市化合作模式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朝阳高碑店和密云蔡家洼,以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新模式,被奉为“政府、民众、企业不同利益主体在农村合作共赢”的典型。高碑店村距离天安门仅有8千米,京沈铁路、京通快速路、华能电厂、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高压线路等国家和市重点工程建设占地,使这个原有2300亩耕地的村庄,没了一分耕地。之后的高碑店村只剩下了村民宅基地,处于无地可卖的境地。二是区位条件虽无法与高碑店相比,但尚属优越。

北京高碑店和蔡家洼的农村城市化合作模式

北京朝阳高碑店密云蔡家洼,以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新模式,被奉为“政府、民众、企业不同利益主体在农村合作共赢”的典型。它们在不增加土地指标、不改变土地属性的前提下推进了就地就近城市化。

高碑店的改造是带有典型农村色彩的、自我重建式的就地就近城市化。高碑店村距离天安门仅有8千米,京沈铁路、京通快速路、华能电厂、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高压线路等国家和市重点工程建设占地,使这个原有2300亩耕地的村庄,没了一分耕地。2002年修建的五环路穿村而过,建起的百米宽的绿化带,使原本没有了农业的高碑店村又被切掉26家企业。之后的高碑店村只剩下了村民宅基地,处于无地可卖的境地。良好的区位条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却因低端的“瓦片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区域形象和本地居民的生活。村民自发在宅基地上“腾挪”以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居住空间日趋狭小,公共空间更被严重挤占,基础设施面临着即便有钱也无法建设的窘境。2002年,高碑店村集体在带领全体村民清理整治村域环境的同时,确定了“民办公助”[9]的住宅建设改造方案。每户以现有住宅土地使用证为准,占地面积缩减15%,用于拓宽道路。新宅由专业设计院统一设计,由建筑总公司统一施工、统一工程监理,其中村民每平方米建设自费出资1025元,自筹资金不足的,由村委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但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总建房款的60%,期限不超过5年。

“就地就近城市化”使高碑店村民的生活品质大大提高,他们的居住面积均增加了一倍,房屋也得到了现代化改良。高碑店的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瓦片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吸引了众多的商户租用,仅年租金就高达十几万,村民的总体收入大幅增加。

然而,不是所有农村都能像高碑店那样,几乎每户村民能够拿出二三十万的自有建设资金。蔡家洼村是北京远郊的一个山村,距离密云县各庄镇的镇域较远,有800户居民,2600人。2003年以前,该村主要产业是林果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业,村民收入增长十分有限且不稳定。2003年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但蔡家洼有两个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丰富。宅基地数量庞大,总量达到了2200亩,除此之外,还有农田2500亩、山坡地3400亩、山场约4000亩,具有发展规模农业和相关深加工产业的良好基础。二是区位条件虽无法与高碑店相比,但尚属优越。

结合本村的特点,蔡家洼村集体首先通过规划调整,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在不增加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将总面积8平方千米的蔡家洼村一分为四:居住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三产商务旅游区、农业种植区。土地集约利用方案为:通过原宅基地置换、旧村道路及集体公用场所整理,腾退出2200亩建设用地,用400亩土地集中建设居住区,其余全部用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旅游服务等二、三产业,原有的近6000亩耕地及山坡地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至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再交由农业开发公司和生态科技公司统一规划运营。宅基地换楼房的方案为:原有宅基地只要占有2.4分地,有4间北房,就可置换2套总共180平方米的回迁楼;面积或房间数量不够的,集体先垫付资金,在今后的集体股份分红中予以扣除;面积和房间数量多的,评估之后,以货币形式找齐。除去400亩建居住区,剩余的1800亩建设用地,则通过招商引资加以有效利用。 目前,已有十几家企业进驻发展。(www.daowen.com)

“就地就近城市化”后的蔡家洼不仅实现了全村劳动力的全部就业,而且吸纳了近万名密云农民就业,为破解因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蔡家洼村民的收入渠道也增多了,原本收入增长单一依靠农业经济,如今已拥有三份收入:一是租农地的土地补偿,二是工资性收入,三是分红。另外,城镇化改造之后,村民大部分拥有总面积达180平方米的两套房产,一套房子的价值就达几百万,且原有土地的增值收益还可以长期享受。

以上四个案例中就地就近城市化都发生在东部沿海较发达的地区,其实就地就近城市化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主动对接大中城市经济辐射,发展特色产业,将本地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就地就近城市化。如河北崇礼县,利用其独特自然条件,在其县城周边山地发展滑雪业,吸引大城市的高端客源,由此带动滑雪场周边山村以及沿途村庄农民非农就业,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利用其独特民族文化,发展“农家乐”文化旅游、果品种植和加工等方式,很快实现户均年收入3万-5万元的水平,一些家庭年收入更是突破10万元。河南省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组建了国家大型一级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拥有员工11000多人,现年产值突破16亿元。村民免费享受水、电、油、面粉、子女入托上学、医疗、住房等20多项福利待遇。可见,就地就近城市化当然具备一定的条件,但这一条件不只是经济基础,善于发现和挖掘一个地区的特色与优势,是就地就近城市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此外,就地就近城市化早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德国也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早在1910年就已经完成城镇化,当时有65%的人口居住在城镇。截至目前,在8200万人口中,有7000多万人居住在城镇,全国有小城镇1.35万个。 日本也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在人口向东京等三大城市圈集中的同时,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在日本仍然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