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城市及城市体系模型:兼论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

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重要性与优势

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相对其他形式的城市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此外,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城镇化发达地区,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已经不是理论上的设想,而已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理论教育 2023-05-21

市场潜能曲线:生产集聚中心的选址策略

使用的工具是市场潜能曲线,市场潜能曲线推导上的方法与第四章的稳定性分析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在一个企业的选址决策中,市场潜能曲线越高的地方就是越可能盈利的地方。从中可以发现,在中心周围较近范围内,市场潜能曲线都是单调下降的,这就是本地市场效应。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得以维持。如果市场潜能曲线始终高于1,那么说明城市已经过度膨胀,企业随时离开城市中心都是有利可图的。
理论教育 2023-05-21

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模式:中国城市化的新路径

叶克林就提出,中国未来城市化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这种社会历史发展的骤变性,打破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定规”,采取以小城镇为主的基本模式。陈书荣认为,中国地域广大,区域间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明显,单一强调发展某一类城市难以适应中国城市发展的需要。本书在建立好理论模型之后,结合现实案例对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得益于国内学者的已有相关研究。
理论教育 2023-05-21

北京高碑店和蔡家洼的农村城市化合作模式

北京朝阳高碑店和密云蔡家洼,以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新模式,被奉为“政府、民众、企业不同利益主体在农村合作共赢”的典型。高碑店村距离天安门仅有8千米,京沈铁路、京通快速路、华能电厂、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高压线路等国家和市重点工程建设占地,使这个原有2300亩耕地的村庄,没了一分耕地。之后的高碑店村只剩下了村民宅基地,处于无地可卖的境地。二是区位条件虽无法与高碑店相比,但尚属优越。
理论教育 2023-05-21

企业产品总需求与市场偏离程度相关性分析

在根据新企业的利润函数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计算新企业的产出在市场上的总需求量,也就是新企业的总销售量。N+M是位于代表性城市中心的所有制造业工人的总人数。
理论教育 2023-05-21

工业品市场出清条件及其对城市体系的影响

我们先来考虑代表性城市工业品市场出清的情况。工业品的总供给与每一制造业企业的边际成本呈现出相反趋势,这是显然的。根据均衡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得出:这是工业品市场出清的条件,也是所有市场出清的条件。因为基于瓦尔拉斯定律,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出清时,农业品市场会自动出清[13]。在推导出所有市场出清条件之后,我们也就得到了整个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系统。
理论教育 2023-05-21

城市规模超出最优值后,新城市的建立对经济个体无吸引力

如图5.4所示,当原有城市的规模远远地超过最优规模,但还没达到r2时,即旧城市规模在区间[r*,r2]时,尽管旧的城市已太大,但仍然没有经济个体愿意搬到新的小城市去。因为留在旧城市,居民可获得的效用由区间[r*,r2]的某一点决定,如果搬到新的小城市去,居民的效用由r1点决定,后者的效用显然更小。我们得出结论,当城市的规模已经超过最优规模,但没有超过r2时,没有人愿意搬离旧城市。
理论教育 2023-05-21

江苏华西村:农民收入全国最高,绿化覆盖率达287平方米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目前华西村凡年满50岁的妇女和55岁以上的男子,均享受各种福利补贴,包括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障以及教育保障;华西村把村民的奖金年年“转股”,鼓励村民参股,享受至少5%的利润分红,保证了广大农民在资产的不断增值中获得持续收入。华西村农民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华西村绿化面积已达875万平方米,人均287平方米。
理论教育 2023-05-21

新经济地理学: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重要影响与发展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对城市工业发展与布局以及工业区位的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工业区位理论在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中的发展。随着基于完全竞争的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区位理论家和经济地理学家开始对一般区位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城市经济学的核心是土地利用理论,本质上是屠能农业土地利用理论的复兴。
理论教育 2023-05-21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辅相成的背景政策与发展战略

具体发展战略为“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以提升质量、增加数量为方向,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因此,消费者的预期更加稳定,有助于增加即期消费,拉动我国内需增长,实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积极转变。
理论教育 2023-05-21

构建城市体系空间成本模型,全面分析城市发展影响因素

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构建了二元结构下的城市体系一般均衡模型。参照克鲁格曼、藤田、阿纳斯等著名新经济地理学家和城市经济学家的经典文献,在单中心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基础上,引入了城市体系及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在空间连续结构的特点上引入城市内和城市间运输成本。之后从三方面对理论模型进行拓展分析:第一,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说明外生变量或参数的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5-21

山东省马桥镇:村庄合并与企业转型共振成果

目前,山东省进行乡村改造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村企合一型”,如胶东的南山村,依托大型村办企业改造,在本村改造的基础上,又兼并改造周围村庄;另一种是“村庄合并型”,如淄博市马桥镇。山东桓台县马桥镇位于桓台、高青、邹平三县交界处,总面积44.96平方千米,辖27个行政村,人口3万人。目前在马桥镇,仅博汇、金诚两大企业就吸纳1.3万名农村人口就业。
理论教育 2023-05-21

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策略建议:发展乡镇企业和强化城镇化规划

就地就近城市化具体如何推进,我们在这一节给出一些建议。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增强民营经济的实力,是我国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民营经济将成为农村实施就地就近城市化战略的主导力量。强化基层政府制定和执行城镇化战略规划的主导作用,以建设规划来控制和引导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的有序发展。“建”、“管”并重方能形成农村就地就近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理论教育 2023-05-21

中国城镇化进程:现实意义与快速增长

1949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10.64%;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化率为20%左右。199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30.89%,2000年就达到36.22%,比1999年提高了5.33个百分点。到201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达51.27%,第一次超过了50%,2015年这一指标达到了56.1%[1]。有专家学者预测,在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可见,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城市现象对于增进人们对城市本身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理论教育 2023-05-21

城市体系均衡模型:探析农村城市化选择问题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城市群、城市带模式。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章在前两章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研究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也就是说,本章分析就地就近城市化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
理论教育 2023-05-2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