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早期工厂制度阶段的工资压缩策略

早期工厂制度阶段的工资压缩策略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时期,工厂薪酬的支付沿用了家族制简单的计件付酬办法。为了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少数管理学者提出了利润分享计划作为固定工资的补充。应该说,在工厂制度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薪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早期工厂制度阶段的工资压缩策略

在前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习惯于家庭或者农村生活,不喜欢接受工厂管理的约束,工作时间随意性大,工厂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培养“工业习惯”。在这种背景下,重商主义经济学派的研究认为,收入与所提供的劳动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雇主们认为“最饥饿的工人就是最好的工人”。他们尽可能地降低工人的工资,让工资稳定在最低水平,当时,工厂主同时也面临吸引熟练的技术工人的挑战,因此必须提高工资。雇主在这两者之间实现平衡,就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物质激励方法。

在这个时期,工厂薪酬的支付沿用了家族制简单的计件付酬办法。在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工厂里,工资激励使用得相当广泛,那里的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劳动报酬与个人表现紧密相关。当时,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团体计件计划。比如,大多数煤矿实行小组工作。由于当时衡量工人表现的标准是以历史形成的平均工时为基础,而不是以工作本身及完成任务应当花费的时间研究为基础,因此,“小组的计件计划虽然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但却大都没有效率”(皮奇和雷恩,1992)。(www.daowen.com)

为了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少数管理学者提出了利润分享计划作为固定工资的补充。比如,巴比奇提出的利润分享计划包括两个方面:(1)工人的部分工资要视工厂的利润而定;(2)工人如果能提出任何改进建议,那么就应获得另外的好处,即建议奖金。除了分享利润外,工人按照他们所承担的任务的性质获得固定工资。这样,按照利润分享计划,工人作业组合将会采取行动,淘汰那些使他们分红减少的不受欢迎的工人(丹尼尔·A·雷恩)。应该说,在工厂制度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薪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