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蒂姆·伯纳斯·李:互联网理想主义的缔造者

蒂姆·伯纳斯·李:互联网理想主义的缔造者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3年,伯纳斯·李考入世界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攻读物理专业。20多年后,伯纳斯·李与母校似乎化干戈为玉帛,牛津大学为表彰其杰出的科技成就而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1980年,伯纳斯·李临时受聘于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从事为期半年的软件工程师工作。实际上,当初伯纳斯·李完全可以为万维网申请专利,获得不菲的专利使用费。

蒂姆·伯纳斯·李:互联网理想主义的缔造者

14.蒂姆·伯纳斯·李——理想主义的“互联网之父”

他发明了万维网,但他却不是亿万富翁。如果没有这位“万维网之父”的无私奉献,互联网对于今天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恐怕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全球的网络开发也将陷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当您在感叹互联网为现代人生活带来的浩瀚资源、广泛用途和巨大便利时,可曾想过这究竟得益于谁的贡献。其实,自互联网诞生30多年来,不少先驱人物都为其革命性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爵士

早年生涯

伯纳斯·李,1955年6月8日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计算机世家。他平常最喜爱的游戏就是用穿孔卡片拼搭“计算机”,还在穿孔纸带上画图。其父母均曾参加过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计算机“费伦蒂·马克一号”的研发工作,并且从小就注重培养其想象力教育他凡事都可打破条条框框,不必拘泥于固有模式。

1973年,伯纳斯·李考入世界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攻读物理专业。他之所以选择这一学科,是因为自己认为物理学很有意思,是数学电子学之间的一种“恰如其分的折中”。另外,这一专业“事实上也为我后来全球体系(万维网)的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媒体称他在大学期间曾因“黑客行为”而被校方禁止使用计算机,伯纳斯·李对此报道表现得十分不以为然。他说:“当时计算机主要是放在核物理实验室里。学校规定,本科生只能在学习时使用计算机。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将其用于了其他用途,确实违反了规定,但这是为了一项慈善活动。不过,这样也不错,这激发了我制造自己的计算机的欲望。”确实,此事过后不久,他就用一台老电视、一个旧的摩托罗拉微处理器和一根焊接棒,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计算机。

20多年后,伯纳斯·李与母校似乎化干戈为玉帛,牛津大学为表彰其杰出的科技成就而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艰辛的发明

万维网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1980年,伯纳斯·李临时受聘于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从事为期半年的软件工程师工作。当时,尽管互联网已经问世11年,但并没有普及,仍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少数计算机专家所独有。

整个互联网也与其今天的面目迥然不同,既没有浏览器和统一资源定位器,也没有互联网网址。互不兼容的网络、磁盘格式和字符编码方案等,使在系统之间传送信息的任何努力都付之东流。

与此同时,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内部随着业务的扩展,文件也在不断更新,再加上人员流动很大,很难找到相关的最新资料。在此环境下,伯纳斯·李编写了供他个人使用的第一套信息存储程序,并根据自己孩提时代在伦敦郊外父母家中发现的一本维多利亚时代百科全书的名字将其命名为“探询一切事物”。这就是日后万维网的雏形。

1984年伯纳斯·李又回到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并于1989年提出要建立一个全球超文本项目——万维网,以此作为一种浏览和编辑系统,使科研人员乃至没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都能顺利地从网上获取并共享信息。对于自己如何会萌发这一影响到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构想,他回答说:“网络梦的背后,是为了创造一个共同的信息空间,我们由此可以共享信息、相互沟通。其通用性至关重要,超文本链接可以通向任何事物,无论是个人的、本地的还是全球的,无论是粗略的初稿还是经过精心编辑的。”

1991年夏天,万维网正式登陆互联网,它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人们轻松共享浩瀚的网络资源打开了方便之门。

从这一刻起,互联网与万维网才开始前所未有的同步飞速发展。此后5年中,全球互联网用户从60万人猛增至4000万人,其中一个时期的增长速度甚至达到了每53天翻一番的水平。

无愧此殊荣

在互联网领域,大名鼎鼎的先驱人物并不少,但只有一人最终孕育出了万维网。在此之前,没有浏览器,没有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在任何一个互联网地址栏中都看不到代表着万维网的“WWW”以及URLs(用于唯一标识因特网上计算机、目录或文件位置的名字转换规则的统一资源定位器)。

1991年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4年后,美国网景公司推出了万维网产品,顿时风靡全世界。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正如芬兰技术奖基金会评委会主席、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佩卡·塔里扬在颁奖仪式上所说,“伯纳斯·李的发明完美体现了本奖项的精神。万维网鼓励人们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促进透明度和民主,并为信息管理和企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如果他当初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或是限制它的使用,今日的互联网很可能是另一番面貌。正是他和同事、比利时科学家罗伯特·卡约当年的正确决定,使得任何需要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万维网,互联网也因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了发展。

也正是这个决定,使后来的亚马逊公司总裁杰夫·贝索斯、雅虎的杨致远、全球最大拍卖网站eBay的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尔以及网景公司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等人迅速成为身家上亿美元的富翁,但伯纳斯·李没有从中获利。因此,当芬兰技术奖励基金会今年新创立的“千年技术奖”在2004年4月决定将100万欧元的奖金颁发给伯纳斯·李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他是当之无愧的获奖者。

他自始至终都是无偿地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其研究成果,从来没有为个人发明申请过专利或限制其使用,自己也从未利用其赚取分文。因此,这笔奖金对他来讲决非可有可无。他说:“尽管我们还没有认真考虑过如何使用,不过我想我们绝不会将其拿来挥霍。我们会用它去做一些老套、乏味的事,比如孩子的教育等。另外,我们需要一个新厨房也已经很长时间了。”

谦虚大度的科学家(www.daowen.com)

伯纳斯·李在芬兰获得大奖以前就屡获殊荣。在众多荣誉面前,他表现出谦虚大度的科学家风范。

在芬兰的颁奖仪式上,他说:“我并不是完全靠自己建成了万维网。万维网最让人激动之处就在于它是很多很多人,靠着巨大的精神作用联系在一起做成的。”对于这番谦虚,颁奖委员会主席佩卡·塔里扬内说:“没有人怀疑万维网之父是谁,除了伯纳斯·李自己。”

万维网的诞生造就了众多网络时代超级富翁,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实际上,当初伯纳斯·李完全可以为万维网申请专利,获得不菲的专利使用费。但生性淡泊的他却未从这个改变世界的发明中牟取一分一厘,而是无私地将万维网贡献给全世界的人们。

《时代》杂志在评价伯纳斯·李的贡献时这样写道:“和其他影响世界的发明不同,这项发明的确应该归功于一人——伯纳斯·李,他设计了万维网,然后把它开放给全世界。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努力地保持开放性、非赢利性和自由性……很难对万维网做出适当评价,它几乎可以媲美古登堡的印刷术。”

“语义网”的展望

伯纳斯·李一手把只有精英们掌握的通信系统变成了大众媒体。在发明和开发万维网取得巨大成功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代万维网——语义网(Semantic Web)。

伯纳斯·李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向与会者和听众讲述了他对语义网的展望。语义网将是一个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可识别信息的意义,并对信息自动进行解释、交换和处理。一台同语义网连接的电脑可筛选出其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并自动将这些信息传送到不同的装置和设备中去。例如,电脑使用者想报名参加一个研讨会,电脑就可自动地将联系方式和研讨会日程等安排传送到主人的电子日历软件和手机上。

语义网将从根本上改变万维网的性质。通过语义网,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将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语义网还将为发明创造提供无尽的资源,因为大部分发明和科技突破都是对已知知识重新组合的结果,而语义网在一夜之间做出的组合可以比一个人一辈子绞尽脑汁所想到的还要多。

荣耀与评价

南安普敦大学于1996年授予伯纳斯·李荣誉博士学位,他目前是该大学电子和电脑希的主席。他是麻省理工学院3Com公司发明家教授的第一位就职人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他是英国计算机协会的杰出会员,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的荣誉会员和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97年他获得不列颠帝国官佐勋章,2001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2002年获日本国际奖。

1999年《时代》将他列入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名英国人之一。

2002年他与劳伦斯·罗伯茨、鲍伯·卡恩和文顿·瑟夫分享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

2004年4月15日伯纳斯·李因发明万维网被提名为芬兰的千禧技术奖第一名得奖者。6月15日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在赫尔辛基授予他这份奖,其奖金为一百万欧元。

2004年7月16日伊丽莎白二世封他为第二等的高级英帝国勋爵士。

2005年1月27日他因他的成就和最典型的英国特征(“羞怯、决心、敏锐的幽默感和适应性”)而提名为2004年最伟大的英国人。

即使在今天,伯纳斯·李的名字对于大众来说多少还有些陌生甚至从未听说过,但对于那些互联网公司的CEO们,他永远是他们心中的偶像。Lotus公司主席兼CEO, Jeff Papows对他评价到:“伯纳斯·李是这个星球上最有资格写入互联网编年史的人物。他用自身的智慧和像父母一样的无私为这个产业创造出了另一个神话,他告诉人们网络是多么的美好多么赋有吸引力,又一个新事物在他的手中诞生了。”Novell公司CEO, Eric Schmidt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计算机和互联网’是一门传统科学的话,那么伯纳斯·李无疑将获得一枚诺贝尔奖章。”

《时代》周刊将伯纳斯·李评为世纪最杰出的100位科学家之一,并用极为推崇的文字向大家介绍他的个人成就:“与所有的推动人类进程的发明不同,这是一件纯粹个人的劳动成果……万维网只属于伯纳斯·李一个人……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他的发明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中有多大的意义,这就像古印刷术一样,谁又能说得清楚它为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万维网使得全世界的人们以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相互交流。相距遥远的人们,甚至是不同年代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展亲密的关系或者使彼此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甚至改变他们对待小事的态度。情感经历、个人观点、文化习惯、表达方式、商业建议、艺术、摄影、文学都可以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低投入实现数据共享。

尽管使用万维网仍然要依靠自身存在缺陷的物化的工具,但至少它的信息保存方式不是使用人们熟悉的方式如图书馆、出版物那样实在的东西。信息传播是经由万维网和因特网来实现,而无须搬运具体的书卷,或者手工的或实物的复制品。数字储存方式的优点是,你可以比查阅图书馆或者实在的书籍更容易更有效率地查询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而且你可以不必事必躬亲地去查阅,或通过邮件、电话、电报或者其他通讯方式来查找,便能更加快速地获得信息。

万维网是人类历史上最深远、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它使它的用户可以和分散于这个行星上不同时空的其他人群相互联系,其人数远远超过通过具体接触或其他所有已经存在的通讯媒介的总和所能达到的数目。

尽管他并不像亿万富翁那样富有,但能感受到他身上的荣耀远比金钱分量重。在金钱与荣耀面前他选择了后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