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民宿和日本民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英国民宿和日本民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今,英国大约有40%的旅客选择民宿过夜。英国民宿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英国乡村旅游者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区2—3小时车程之内的城市居民,外地游客较少,外国人更少。日本日本民宿是一种私人经营的小型家庭旅馆,是由租借民居歇脚或暂住而刺激兴起的行业。

英国民宿和日本民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民宿作为一个源自日本的舶来概念,是日语中“Minshuku”的音译。国内外民宿的起源,大多是为解决旅游目的地住宿的需求问题。早先的交通并非像现在如此发达,要找个休息住宿的场所并非十分容易,且当时的旅店也不像现在普遍分布,因此许多旅客只有央求村庄的住户暂住一晚,这就是最早开始的民宿形式。因此早期的民宿并非是以营利为主,纯粹是方便路过的旅客有个可以暂时栖身的场所。后续发展是因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转型,才逐渐把民宿作为一种事业来经营。

6.4.1 国外民宿

(1)英国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英国西南部与中部的一些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了民宿。当时的民宿数量并不多,多采用B&B(Bed and Breakfast)的经营方式,它的性质仅限于家庭式的招待。

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英国不少农场主将农业生产活动展现给旅游者,展示剪羊毛和驯牧羊犬等活动,并允许参与,甚至有城市居民到乡村租种耕地。旅游者前往英国乡村进行动物家禽喂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体验英国乡村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

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英国各个乡村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因地制宜,举办各种乡村集市或游艺会等休闲活动。很多乡村集市举办各类竞赛和演示,如最圆的番茄、最绿的黄瓜和大小尺寸最均衡的青椒等,也有适合小孩玩乐的游乐设施。

③自己的招牌:B&B

英国B&B小旅馆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乡村,另外,饭店或客房旅馆也较多。B&B小旅馆是由当地人自己经营的,已成为英国的一大特色。莎士比亚小屋就是白金汉郡乡村知名的B&B小旅馆。B&B小旅馆便捷且收费相对低廉,还提供第二天的早餐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民宿经营的范围扩大至露营地、度假平房,并运用集体营销的方式,联合当地的农家组成自治会,共同推动民宿的发展。在1983年由民间设立农场假日协会,并获得农业主管团体与政府观光局的支持。现今,英国大约有40%的旅客选择民宿过夜。

英国民宿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各景点经营面积20—200英亩不等,每个景点雇佣员工很少。除了一些文物古迹和博物馆外,其他旅游景点投资一般不超过5万英镑。英国乡村旅游者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区2—3小时车程之内的城市居民,外地游客较少,外国人更少。

主打生态牌。英国人认为,大城市只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地或定期会晤所,而他们的灵魂在乡村,也属于乡村。目前,英国把现代农业发展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来保护农场环境农村生态环境。英国的乡村旅游追求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协调农业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协同推进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农场为主题的乡村民宿是在私营农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农场主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往往开展多种旅游经营。英国妥善保留的城堡建筑、传统的民居和遗址等为英国的乡村旅游增色不少。中世纪的古堡、古镇、神殿遗迹、密涅瓦神像、许愿池和各种礼器文物为英国的乡村旅游贴上了复古风的标签。

(2)法国

20世纪50年代,鉴于农村大量的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存在空置、损坏现象,法国政府启动了以繁荣农村小镇,克服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家庭式接待服务微型企业”计划。为了使农村民居适合于“家庭接待服务微型企业”的标准,法国政府提供经费资助以促进维护与修缮。农民可以加入国家的“欢迎你到农庄来”“农家长租房”和“农庄的餐饮与住宿”等几种协会型组织。法国政府还每年组织一次乡村旅游博览会,在春秋季举行两次大型旅游活动,宣传推介当地的乡村休闲旅游。主要特点:

①协会担负全方位重任

法国22个大区100个省都建有旅游协会,全国3.6万个相当于我国行政村的市镇也都建有协会。各级协会职能不同,但在政府的政策范围制定行业规范、制度及质量标准,以达到行业自律,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其根本目的的。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中,协会主要担负起全方位指导农民、教育农民、帮助农民的重任。乡村旅游的主要规范、质量评级标准均由协会制定,为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是协会的主要功能。

②注重保持乡村自然风貌

法国人非常注重保持自然风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法国民宿的建设也同样遵循自然法则。普罗旺斯大区有个“红土小镇”之称的鲁西永市,在似乎着红装的村庄里,每一座房子与自然完美和谐共处,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游客可选择古老民居改建的家庭旅馆,也可在洞穴家庭旅馆入住,或者在古城堡中追忆贵族的奢华与浪漫。

③凸现乡村休闲旅游特色

法国认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当地农民要重视当地乡村旅游的特殊性,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突出主题打造独有的魅力,注重农事活动、丰富有特色的项目,旅游玩赏特别是体验项目要从需求出发,精心设计、打造特色。比如上一代人对牛羊很熟悉,而现在的年轻人对此却陌生而新奇,农庄就将牛羊作为旅游产品来开发,适应需求,更密切了与游客的交流和互动,让游客在休闲游乐中感受到乡村特有的乐趣。

(3)日本

日本民宿是一种私人经营的小型家庭旅馆,是由租借民居歇脚或暂住而刺激兴起的行业。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民宿繁荣发展的时期,在休闲旅游热潮的带动下,日本民宿数量出现快速增长。日本的民宿与旅馆在经营管理上最大的差异体现在服务上,民宿注重平民化的收费与自助式的服务,设备与服务虽不如旅馆,但其蕴含着浓浓的家庭味、乡土味和人情味,弥补了硬件条件的不足;另一方面,民宿经营者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天然资源,能够在配合当地文化特色提供住宿与餐饮的同时提供运动、休闲、娱乐等功能,让游客享受多姿多彩的体验。日本民宿主要分为洋式民宿和农家民宿两大类,洋式民宿为具有一技之长的白领阶层转业投资,并采取全年性专业经营;农家民宿有公营、农民经营、农协(农会)经营、准公营及第三部门(公、民营单位合资)经营等五种形式,有正业专业经营,也有副业、兼业经营。主要特点:

①许可制:日本民宿并不可随意开设,而是需要经过得到官方授权的财团法人的辅导、审核,通过认证、登记后方可营业。即使是偏远地区的简易民宿,也需要获得许可经营证之后才可经营。

②体验型:日本民宿注重平民化的收费和自助式的服务为主要特色,大多民宿都结合农场,通过引入丰富的农业项目来增进民宿主人与游客之间的关系,同时丰富游客的体验。

(4)美国

美国民宿就是把闲置的房间提供给房客,房主也不拒绝房客有限介入房主的日常生活。大多数只提供简易早餐(房主提供面包等,房客自己早晨起来加热),私密性强。房客可以跟房主共享客厅及卫生间、花园、停车位等。有的可以共享厨房。价格高的可以享有独立厨房卫浴。房主热情周到地回答房客的各种问题,提供旅行、观光、游玩、购物、餐饮等相关建议。美国民宿又叫寄宿家庭,是游客或留学生在国外旅行或游学时的一种方式,既能学习当地的生活方式,又可以增进语言能力。1932年,美国的Donald Watt博士创立了“国际生活体验协会”,为现今寄宿家庭的先驱。“安妮民宿”是2013年创立,旨在打造“温馨、安全、整洁、高雅”的好民宿,主要特色是菜单式消费。

6.4.2 国内民宿

个性化经营是国内民宿的主要特征,这些民宿通常在建筑和装修风格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或店主个人特色;在经营项目上,通常可以提供自助烧烤、采摘农作物、集体娱乐活动等体验性或自助式项目。房屋数量上通常在50间房屋以下的规模。对于消费者而言,客栈民宿产品区别于标准化住宿产品的地方在于:不仅实现“住”的功能,同时通过环境的营造和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消费者身心舒展、感受到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旅游体验。

居住功能。居住功能是民宿产品的基本功能。以原有农民自建房为基础,强化地方风貌与文化主题特色,通过现代服务设施附加、卫生标准化,形成区别于游客日常住宿与酒店标准住宿的居住空间。

休闲功能。休闲功能是利用农居自带房前屋后庭院空间,通过庭院景观设计,预留庭院休闲与农作空间。结合村庄特有资源,导入当地文化元素,设计特定休闲活动,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

驿站服务。民宿系统可提供骑行换乘、游览组织、食宿安排等设施,协助旅游者理顺行程、丰富体验。

(1)概况

目前我国的民宿分布多在南方,北方占有少量份额,民宿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周边,以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了过分集中于景区的特点。主要形式有家庭旅馆、客栈、农家乐、青年旅舍、乡村别墅、酒店式公寓。民宿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民旅游观念的转变,已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旅游,平时蜗居城市的居民,闲暇之余都希望能换换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民宿经济能留住客人,更易拉动消费,安排就业,培育税源;而且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有可以操作的商业空间,适合产业资本投资,前景比较广阔。从全国来看,以民宿地产为主导的旅游地产,正成为民资投资的新热点。(www.daowen.com)

(2)浙江民宿

浙江农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五水共治”,“三改—拆”,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家庭农场,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文化礼堂,创客乡绅,资本回流,土地确权等等,新元素、新业态、新动力从未有过如此之多的集聚呈现。浙江民宿近些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一片片山垄、小溪、竹林、茶园、田野岛屿,原先还是荒凉寂寥、无人问津,现在却是万象更新,一个个主题凸显并充满活力的民宿展现在人们面前。

浙江民宿源于农家乐。浙江农家乐源于安吉和临安交界的天目山一带乡村。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杭州的—些师生和退休老人暑期避高温,开始选择到天目山一带乡村农民家里度假。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享受自然,价格极低,具备了农家乐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只是数量少、比较散、不够规范,可以说是农家乐的雏形。

整个村成规模发展并被称为农家乐的,始于世纪之交的安吉县天荒坪水电站建设。天目山北麓海拔近千米的天荒坪,翠竹簇拥、古木参天、流水潺潺、群山环抱。雄伟壮观的电站建筑与秀丽妩媚的自然风光,竟然无意间形成了一个旺盛的乡村旅游市场。天荒坪北侧是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南侧是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天荒坪电站建造期间,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涌入,在崇山峻岭间形成了餐饮住宿娱乐消费市场。天荒坪电站建成后,很快形成了一个旺盛的旅游市场。大溪村和白沙村恰好处在天荒坪两侧,整村有规模地发展农家乐由此开始。

在这之后,农家乐在安吉全县逐步推广。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时,当地村干部汇报他们关掉污染的矿山和水泥厂,开始发展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在余村简陋的村委会会议室里,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给予乡村旅游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5年,全省第一次农家乐现场会在安吉召开。由此一个快速发展的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2007年遂昌、桐庐两县全县域农家乐的崛起,以及开化、长兴等县大力发展农家乐,全省农家乐乡村旅游掀起了一个浪潮

此后以社会资本进入为标志,浙江乡村旅游开始进入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德清和安吉两县乡村中高端民宿崛起,并同转型升级上来的农家乐,形成民宿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给乡村旅游市场带来一股青春活力和清新风气。一座莫干山,短短几年时间就出现了60多家洋家乐。如安吉县短短两三年时间出现了帐篷客、老树林、墨林院等特色精品民宿,仅山川乡就有12家社会资本兴办的精致酒店和高端民宿。

现在的浙江,乡村民宿正成为游客和市民体验乡村旅游、避暑、学习的好去处,随着快速便捷交通的延伸,向丽水、衢州、台州、舟山等山区海岛迅速扩展,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振兴。浙江民宿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生态建设打下的环境基础、产业转移打下的空间基础、全域旅游发展打下的市场基础、民众收入增加打下的经济基础,更得益于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部门的综合施策。

政策保障让业主吃“定心丸”。“之前,抱着学习的心态做了几年,发现民宿的市场需求很大。”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尧韵山庄的女主人宋美芳说,从“试试看”到“放心干”,是好政策让广大民宿业主吃了“定心丸”。民宿这几年在浙江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出台;随后,浙江省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或行动计划。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已制定并实施的民宿相关政策文件达120多个。与此同时,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接连出台相关规定、措施,让民宿创办更加有规可依。如《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民宿治安安全条件和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审核发放程序,解决了民宿市场准入难题。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相关平台交流:搭建示范平台,发布《浙江民宿蓝皮2107》;搭建行业平台,牵头成立民宿业产业联合会;搭建营销平台,将民宿业纳入文旅宣传推广体系等。这让民宿业主有了规范、有了平台,也有了信心。杭州市桐庐县莪山乡“秘境山乡生活”民宿主人慎章翔说,他从萌发打造“秘境”的想法,到与莪山乡政府签订开发协议租下老房子,再到建成后相关部门联合“上门审批”,整个民宿创办过程既省心又省力,更加坚定了他办好民宿的信心。

①规范管理推动精品涌现。民宿受到欢迎的同时,规范管理也成为重中之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参与起草的民宿国家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以及浙江省地方标准《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为浙江民宿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浙江率先开发了“民宿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1万余家民宿信息录入工作。2018年2月,浙江集合院校、民宿和行业协会的力量,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丰富了民宿产品体系,加强了内外交流合作,有效地解决了民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长的烦恼”。浙江是全国首个民宿等级评定试点省,率先开展“精品民宿”评选。截至2018年年底,浙江已从全省1.6万多家民宿中评选出311家精品民宿。

②民宿在浙江大地星罗棋布。久住城市的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假日的增多、交通的改善,愈来愈喜欢到乡村去休闲度假。两三年间,民宿得到迅猛发展。小溪、竹林、茶园、田野、岛屿,一个个主题凸显并充满活力的民宿出现了,一个个生机盎然的民宿旅游专业村形成了。磐安、开化、泰顺、庆元、玉环、江山、长兴、普陀,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一个成熟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已经形成。安吉县已拥有民宿650余家,床位15000余张。嵊泗县一年几百万来岛游客中,80%是由民宿接待的。作为“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者——浙江,通过几年的基础积累,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渐渐进入更新换代的关键时刻,品牌化正成为民宿持续发展、高效增收的核心因素之一。

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南山村的“悠见南山”是一家以摄影为主题的民宿,负责人梁柏林与村里通过民宿挖掘、展示南山村的传统文化,一起恢复了做草鞋、纺棉线、织带子、绣荷包、打年糕等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带动了整个南山村以及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姑娘叶丽琴回乡搞起了民宿“云上梯田”。仅一年多时间,“云上梯田”让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平田古村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让松阳县保存完美的原生态秘境走进了公众视野,迎接纷至沓来的宾客。永嘉县岩坦镇暨家寨山高林密、瀑多谷深,全村有40多户190多人,并有8座建于清朝的木结构房子,古村落保存完整。如今,村里的房子被改造成一间间特色民宿,迎来大批游客。民宿是播撒在乡村的幸福种子,它需要呵护和引导。民宿不仅是当地文化传播的载体和窗口,更是连接乡村与外界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不断挖掘,民宿正成为助力浙江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3)台湾民宿

台湾是我国最早发展民宿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垦丁国家公园地区为了缓解旺季住宿不足的问题,大规模推动民宿产业的发展。此后,山区、产茶区和风景区休闲农业区也因游憩假日的旅馆住宿供应不足,有空闲房子的人家开始挂起民宿的招牌,民宿行业在全台湾渐渐兴起。2001年台湾颁布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的设置、经营设施、申请登记要件、管理监督及经营者等应遵守事项进行规范。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在经营规模上规定,以客房数8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300平方米以下为原则。但位于原住民保留地、经农业主管机关核发许可登记证之休闲农场、经农业主管机关划定之休闲农业区、观光地区、偏远地区及离岛地区之民宿,得以客房数15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四495平方米以下之规模经营。2011年对此再做修订。据台湾观光局2017年12月统计,台湾地区拥有民宿8398家,房间数34886间,经营者达10165人。其中:合法民宿7804家,房间数31622间,经营者9581人;余下的为不合法经营民宿。其呈现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台湾民宿产业不仅在台湾本岛备受追捧,而且声名远播,成为赴台游客一场必可不少的独特体验。其主要特点:

①民宿建筑本身与生态特色相融。台湾民宿的建筑自身就是旅游景观的一部分,民宿与人文、生态和谐相融,自身就拥有了旅游吸引力。

②主题风格多变,满足多元需求。经营者在民宿的风格上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和创意性,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创造出极具特色和景观美学的民宿产品,把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悠闲的公共空间分享给来客,让客人体验自然的同时感受慢生活。民宿在不同创意和特色的叠加下,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

③不同地区呈现空间集聚现象。台湾各地都有民宿的分布,但又因不同的地理条件、环境气候而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台湾民宿以东部休闲农业发达地区为主要集聚区,民宿数量多。同时高山地区的民宿产业发达,在自然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人文因素,吸引了大量观光度假的游客,与休闲农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6.4.3 民宿发展主要问题

(1)乡村旅游大氛围尚未形成

目前乡村旅游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发展氛围不浓,在外乡村旅游知名度不高。统筹整合支持力度不够,无法形成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现阶段民宿的床位,主要以农家乐的形式存在,个性不够突出,无法满足各类游客群体的多种需求。

(2)居民就业机会多

许多地方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到了相对重要位置。相比之下,乡村旅游发展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美丽经济”效能未能得到最大释放。乡村游吸金效应不足,也留不住“本地精英”在家里搞旅游,且往往不被看好。

(3)政策扶持力度有限

目前对民宿的扶持集中在项目建设环节,主要采取项目申报补贴的办法。这在产业培育初期,对于激发人们的投资意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缺乏对现有民宿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后续改造提升和个性化产品开发的考虑。而且,民宿经济是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各个层面的综合性产品,目前的政策缺乏对这些配套要素的全面支持。

(4)基础设施不完善

乡村旅游尽管被认为是替代传统产业的无烟经济,但是前几年相对投入不多,全区乡村游也缺乏全局性的有序培育,缺乏统一指导和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林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游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5)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旅游不过是项副业,发展民宿同样也留不住有经营头脑、专业知识的农村优质人力资源。这不利于民宿管理、营销水平的提高。

6.4.4 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在工作中应注重把握好的关系

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从事休闲农业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将社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生态与环境、农民生活与文化等优势相结合,创造出满足城镇居民体验农业、回归自然、回报乡村需求的新产业新业态,才能在政策和规则的框架下,使得休闲农业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充满活力,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社会主体参与;通过强化管理服务,促进规范服务,提档升级。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诸如损害农业基础、破坏生态环境、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

(2)要处理好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发展休闲农业必须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是搞休闲观光还是餐饮服务,都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深度参与,这样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聚集更多资源要素。鼓励城市工商资本进入乡村,兴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将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信息技术和营销网络引入乡村,做大做亮这一产业。同时,资本下乡要带动老乡,但不能代替老乡,更不能剥夺老乡。

(3)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注重经济效益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个产业,要遵循经济规律,投资要有收益,经营要有利润。这样才能持续,否则就办不下去,留下一个烂摊子,投资损失更大,农民收益得不到保障。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坚持生态为先,践行好“两山”理念,美化山水林田湖草。严禁开山填湖、破坏生态,杜绝毁坏村容村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