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再造与宜居城市建设圆桌会议

城市再造与宜居城市建设圆桌会议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圆桌会议围绕城市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城市再造和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讨论,探讨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的理念、目标、方法和路径等问题。宜居城市与“智慧城市”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形象。近期英国城市发展的思路为打造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凝聚力,建设宜居城市,建设创造性城市,建设连接性城市,建设独立性城市。

城市再造与宜居城市建设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围绕城市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城市再造和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讨论,探讨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的理念、目标、方法和路径等问题。

关于城市再造中的多元参与,会议研讨了如下几个问题。(1)挖掘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案例,如城市政策和城镇建设与绿色经济及地区文化的有机结合。(2)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案例,完善城市的再生及棚户区贫民窟)的改造。(3)通过搜集国内优秀的、根植于社区发展的案例,探讨如何通过整合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多渠道的资源力量,寻找当前中国区域性开发中城市群规划、城镇化建设的创新解决方案

宜居城市与“智慧城市”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于居民来说,如何创建一个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使“新移民”可以在城市中娱乐、休闲,尽快适应城市生活方式。(2)对于投资者和商业者来说,如何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经营环境,帮助其培育新的理念,为他们创造新的机会。(3)为上班族提供学习和提高自我的机会,打造工作—生活—环境和谐、平衡的环境,提升其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4)对于旅游者来说,如何打造既适合家庭成员休闲,也适合外地游客度假的好去处。

议题1:城市再造中的多元参与

凤凰网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叶一剑的发言题目为“重新发现城市:以社会学的视角”。他认为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开始的时候,世界包括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30%~70%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速度在加快,大量冲突和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形象。在考虑诸如中国的整体性变革时,城市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

叶院长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需要用综合社会变迁和人口迁徙的思维来看待城市的发展。(2)现在已经开始实现了真正从“人”的角度思考中国的城市、中国的城镇化问题。“以人为本”成为解决中国当前城镇化问题的重要思路。(3)中国新一轮城镇化方案和规划,以及将来的实践,将不再是单纯发展房地产、卖土地的规划,而会是一个包含公共服务和社会化的改革方案,并且目前已有文本支持。(4)中国的城镇化现状决定了户籍问题、农民工问题将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5)大量“鬼城”的存在,包括新区建设等问题,都需要从人口迁徙的角度来思考。其大致方向是从乡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从大城市的核心区到郊区。由于现在人口迁徙包括跨国迁徙的幅度、规模和频繁程度都有所增加,所以各地区在做自我发展谋划时需要思考这个问题。(6)从综合变迁和人口迁徙的维度观察,下一轮中国的城镇化的大规模变量可能出现在新区建设、特色小城镇、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城市的一体化、海洋经济区域发展、卫星城等方面。(7)城市的社会构建可使用的元素包括对建筑和山川敬畏、对民间信仰的尊重、“乡土中国”的灵魂在城市空间的重塑。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罗家均的发言题目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绿色发展实践”。他认为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战略合作项目。6年来,天津生态城始终围绕“成为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样板”的历史使命,结合自身资源环境严重受约束的基础条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经济、环境、社会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实践。8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建成成熟社区,入住2万人,注册企业2000家,昔日的盐碱荒滩上已崛起一座充满活力的生态新城。

罗副主任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天津生态城创造性地采取了指标引领、规划控制的城市建设模式,初步形成了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按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城融合的原则,形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片区,并分别布局产业园。(2)天津生态城基本建立了优质均衡、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政府在财政支持上予以倾斜,按照均衡化布局、高起点建设的原则,采取联合发展的方式,引进了优质教育医疗等居民关心的公共服务资源;依托“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模式,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创造条件和渠道推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3)天津生态城大规模实施了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构建了水、能源、垃圾等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以及以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为主的节能减排体系。(4)天津生态城创新了中新合作、市场运营、集中服务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形成了政企分开、界面清晰的资金良性循环体系。(www.daowen.com)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资深研究员基思·金特拉(Keith Kintrea)发言的题目为“英国的城市更新”。他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4点。(1)“城市问题”概念的演变分为4个阶段:1940—1970年缺乏规划时期;1960—1970年解决贫困问题时期;1980—1990年代去工业化和市场失灵时期;2000年至今增强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凝聚力时期。(2)世纪之交英国城市的特点:成功的城市中心与成长中的城市;持续存在的城市问题与未经改造的旧城区;“美国化”的城市发展模式还是“欧洲化”的城市发展模式。(3)近期英国城市发展的思路为打造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凝聚力,建设宜居城市,建设创造性城市,建设连接性城市,建设独立性城市。(4)几种评估视角包括:故步自封的评估方式——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批判质疑的评估方式——弱势群体与社会公平;现实主义的评估方式——考虑金融危机的影响。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连和的发言题目为“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实践”。他指出,2005年9月1日,天津市颁布实施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并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主要在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1)建立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明确保护原则。对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现已形成了政府、社会、企业、公众4个层面的全方位保护和监管体系,建立了较完善的协同管理机制。(2)建立全面的价值评估体系,包括建立历史风貌建筑地理信息库,建立基础档案、安全档案、保护图则,建立建筑和街区价值评估标准,建立备选建筑价值评估标准。(3)建立适用的技术保护体系,包括挖掘天津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针对保护难题进行科研攻关,形成新的技术体系。(4)建立可持续的整理体系,包括运作模式与资金保障,单幢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历史街区的整理等。(5)建立广泛的宣传交流体系。尽管政府对天津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目前在保护理念、资金、资源统筹等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建筑遗产保护事业任重道远,只有整合政府各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才能形成一种整体保护力量。

议题2:宜居城市与“智慧城市”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黄丽玲的发言题目为“台北市都市更新之发展及关键课题”。其发言内容包括:(1)都市更新的历史,包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违章建筑拆除与居民安置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公办都市更新无力再继续,1988年《都市更新条例》出台,2003—2013年台北房价飙涨。(2)《都市更新条例》的几个争议点包括:门槛降低,奖励容积,公有地配合都市更新,私部门处理违建,政府代为拆除。(3)都市更新的社会课题包括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平衡,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与房地产之关联,宜居城市之考量,都市发展及用地储备。(4)新近取向:从建商主导到社区自办都市更新,政府奖励整建维护,公办更新与社会住宅更新的新思维。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名誉教授维托·尼古拉·卡拉维塔(Vito Nicola Calavita)的发言题目为“美国的精明增长、平等与区域治理”。其报告主要内容为“精明增长”有别于“智慧城市发展”,后者主要指的是科技性的,而前者侧重于规划设计。在精明增长的理念被提出之前,许多城市的发展主要是以无序扩张为主。为了反对城市无序扩张式的发展,“新城市主义”应运而生,继而形成了精明增长的理念。它主张重视以交通为导向的发展,在城区内以网格化的街道和便捷的交通系统将社区连接起来,在大区域内以发达的交通系统将不同的城镇与县市连接起来。要实现精明增长就要重视区域治理。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注重区域治理,实行大都会区治理模式,即以一个大都市为核心,带动周围多个规模不一的城镇与县市共同发展的模式。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都会区、圣迭戈都会区对此模式都进行了良好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而波特兰的大都会区政府则更进一步,为区域治理提供了又一个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范本。在区域治理中,要注意处理好平等性问题的挑战。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教授洪再生的发言题目是“为‘智慧城市’发展与规划设计而创新”。本次发言的主要内容是“智慧城市”规划在中国需要关注的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关注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第二是打造公共平台,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第三是加强规划建设,节约利用土地;第四是注重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第五是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对此,洪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方案。(1)在“智慧城市”规划视角下,城市规划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智慧城市”的框架通过大数据的支撑实现规划的理性发展;其二是通过精明规划,寻求尺度适宜的有序发展模式,找到适宜的城市发展尺度。(2)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对城市尺度概念的理解其实是存在误区的,不是说城市越大越好,而是需要尺度适宜的精细发展规划。(3)智慧城市要实现“阳光”规划,要赋予公众知情权,通过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探讨。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建设中,为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民主讨论。(4)“智慧城市”建设也可能会由以往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方式,变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互动的新的沟通模式。社会、市场和政府要共同发挥作用。(5)希望“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对城市内涵和外延进行真正意义的重构,以“智慧”提升城乡规划的自治能力,包括以“智慧”地解决城乡规划发展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