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卖货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从卖货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抓住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就要跳出客户思维,站在用户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过去的数十年,我们经常会听到“客户就是上帝”的口号,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所以,很多企业就把核心战略和终极目标落在了“销售”上。为了完成销售业绩,企业就费尽心思地“讨好”客户,不管对错,只要客户埋单就算大功告成。然而,“客户就是上帝”这句话的本意,真是让我们这样做吗?简单来说,客户思维的核心是卖产品,而用户思维的核心是用户体验。

从卖货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客户变成用户;

几次性服务变成终身服务。

——逸马“万利连锁”

怎样才能做到尽量准确地发现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呢?

要抓住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就要跳出客户思维,站在用户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客户与用户,看起来很相像,其实两者并不是一回事。用户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基于交易,可用户却不一定是产品的购买者;用户关心的是使用价值,而客户更在意的是价格。如果以客户为导向,那么营销策略就是奏效的;如果以用户为导向,重要的就不是销售产品,而是销售用户体验。

过去的数十年,我们经常会听到“客户就是上帝”的口号,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依照传统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创新和销售是企业最重要的两项任务,而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销售。所以,很多企业就把核心战略和终极目标落在了“销售”上。我们说了,以客户为导向的话,营销策略就是有效的。为了完成销售业绩,企业就费尽心思地“讨好”客户,不管对错,只要客户埋单就算大功告成。(www.daowen.com)

然而,“客户就是上帝”这句话的本意,真是让我们这样做吗?很显然,是传统企业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句话真正提倡的是为客户做好服务,提高客户的体验,而不是把客户当成上帝一样供起来。

谁都知道,低声下气地讨好别人是不舒服的,可是为了盈利,许多企业还是会倾向于营造这种不平等的关系。结果可想而知,企业一步步地掉进了沼泽地: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夸张描述、欺瞒事实……企业不尊重客户,没有替客户的利益着想,甚至欺骗客户,彻底辜负了客户的信任,多半成交都变成了“一锤子买卖”,没有回头客。

简单来说,客户思维的核心是卖产品,而用户思维的核心是用户体验。

那么,用户体验是不是互联网时代诞生的新概念呢?

其实不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了体验经济的概念。1999年,体验营销大师伯恩德·H.施密特构建了用户体验的基础理论框架,他将用户体验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动体验、关系体验。这就是说,体验不仅摸得着、看得见,还有情感和思维的共鸣。

纵观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我们会发现,用户的体验都涵盖在这五个方面之中。互联网企业把用户思维当成一张主打牌,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企业就不重视用户体验,宜家家居、海底捞这些连锁企业,都因客户体验而出名,但那时还没有互联网思维,可它们坚持最基本的商业原则,秉持诚实经营的精神,提供优质的服务。

大家应该能够愈发明显地感受到,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世界里,用户才是真正的主角,商家、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不存在谁讨好谁、谁附着谁的问题,完全是因为产品的魅力而相互吸引,因真诚而相互交流,因信任而结成商业社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