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协同监督:运行机制解析

协同监督:运行机制解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同监督的关键在于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所谓大监督工作机制,以国企为例,其实就是整合企业的办公室、财务管理、法务部门、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和党群部门,按照责权对等原则,关口前移、防线前置、主动防御、防微杜渐,着眼于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构建从传统的事后问责向事中控制、事前预防延伸的监督模式。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监督信息化的效能。客观上信息的及时沟通、传递和记录,已成为大监督体系的关键。

协同监督:运行机制解析

协同监督的关键在于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所谓大监督工作机制,以国企为例,其实就是整合企业的办公室、财务管理、法务部门、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和党群部门,按照责权对等原则,关口前移、防线前置、主动防御、防微杜渐,着眼于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构建从传统的事后问责向事中控制、事前预防延伸的监督模式。坚持整合各个部门,设立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党纪法规为基础、风险防控为重点、权力制约为核心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问责三道防线,构建预警、管控、问责过程闭环管理的监督工作机制。

基于这一框架,在落地上需要组建协同监督小组,整合监督资源。协同监督小组牵头协调整合内部监督力量,构建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形成合力、监督到位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提高发现和处置问题的效率,有效防控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加强监督力量,建立各级监督员队伍,明确监督员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和权利义务,通过监督员的定期督查与随机督查、集中督查与专项督查、现场督查与跟踪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与再监督;把握协同监督重点,将招标与采购、合同管理、干部任命与考核等常规业务纳入重点监控范畴,紧盯管理薄弱点和廉洁风险点,善于发现制约企业发展、存在潜在风险的问题,排查出反腐倡廉建设风险点,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www.daowen.com)

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监督信息化的效能。客观上信息的及时沟通、传递和记录,已成为大监督体系的关键。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信息化的重视,将其与监督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实践大监督体系的信息化运行。通过实时动态监督模式的设立,以及对监督工作进行等级划分,确保监督工作全覆盖并且全留痕。同时,还要保证监督信息渠道的沟通,比如,构建专业的公众号或者举报平台,监控探头随时对准公司的公车停车库,最大程度保证信息获取和沟通渠道的畅通,用互联网让监督更加广而且深。企业还必须对相应数据进行存储,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对发现问题的人或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强化监督过程中的监督环节。通过这种信息化、立体化的监督,让企业真正“不敢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