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港口物流服务业的产业分析

港口物流服务业的产业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港口群体、城市社区分运网带和综合流通网络一体化趋势带动了港口群协作的强化。因此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拓展,港口将成为物流服务中心,为货物、汽车、火车、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从吞吐量增速看,各港口货物吞吐量均实现大幅增长,港口物流增长空间广阔。

港口物流服务业的产业分析

(一)产业重点概括

1.发展思路

基本建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成本明显下降,综合性国际性枢纽港地位得到逐步确立,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2.发展方向

(1)传统物流业向港口物流服务发展

首先,加强港口建设,吸引优势港口企业跨区域投资,采用合作、合资、兼并、参股等方式,推动港口资源的整合。强化综合运输功能,大力发展体现港航特色的贸易、海运、代理、货代、仓储等涉港商务业。其次,推动传统港口向物流型智慧港口发展,完善港口物流功能,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事务所、会展公司及中介机构等,增强商务服务功能。

(2)推进建设保税港区

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制造,国际采购、中转、配送业务,与国际中转业务和国际航运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理赔、检测、交易定价等服务业务。

(二)行业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传统要素对港口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力渐弱,现代化的航运、港口和港口群的发展导致港口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了变化。就世界经济海洋及海上运输方式的依赖程度而言,可将现代港口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内海区域发展阶段、外洋沿岸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阶段。从港口的功能特点和生产特点看,可将世界港口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目前,世界港口承担着全球资源配置枢纽的作用。总体来说,世界贸易全球化带动了航运的快速发展,港口在国际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港口群成为重要的区域发展要素。

1.世界港口物流发展趋势

第一,世界贸易全球化带动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世界港口的发展变化与世界海运贸易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现阶段航运的发展趋势是海运占据国际贸易的重要地位;资源运输为海运的重要部分;海运运行高效化和低成本化。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得以逐步推进,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的货物运输体系中,海洋运输占了绝大部分。若干国际研究机构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海洋运输的货物中,煤、铁、石油等资源的运输是重要部分。数据显示,在1985—2011年世界海运贸易货物统计中,资源货物始终占据运输总量的一半以上。

第二,港口在国际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结合海洋运输发展和工业化发展因素,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港口发展的趋势:大型化趋势,深水化趋势,生产管理的高效、高科技化趋势,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向物流服务中心转化的趋势,普遍重视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的趋势。21世纪港口已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生产方式打破了物流服务和中转等较为简单的方式,呈现出组织自治化、生产自动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信息产业化、建设管理生态化等趋势,且随着国际贸易物流体系的日益完善,港口群体、城市社区分运网带和综合流通网链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港口已成为国际整体物流体系中的一个转运环节。

第三,港口群成为重要的区域发展要素。港口群体、城市社区分运网带和综合流通网络一体化趋势带动了港口群协作的强化。所谓港口群,是指由若干个功能或部分功能可相互替代、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个体港口组成的港口群体大系统。当两个或几个港口拥有共同的腹地时,就形成了一个港口群系统。大区域内港口的协作与整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在世界港口发展的大背景中,地区港口集群联合形成的航运枢纽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譬如,欧洲港口群具有稳定的集输运能力,港口间的协作联运程度高等。

2.国内港口物流发展趋势

第一,整体化趋势。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对于物流来说也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于现在的港口物流要有一种整体系统观念,不能仅仅只是关注港口的运作,更多的是以港口为平台,辐射到和港口贸易有关的各个方面,既要进行港口物流产业内部的整合,也要与陆路航空进行全方位的合作。通过联合规划形成一个通畅的运输渠道,从而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第二,技术现代化趋势。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港口的运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物流产业上来。技术使运输方式变得更为现代化,同时港口装卸工艺的合理化与装卸机械设备的自动化也有很大提高。这当中有些技术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但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及我国整体物流业的发展,这些技术会逐渐地在港口物流的各个领域被使用,使港口物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物流运作方式的现代化,全面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第三,一体化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对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的要求也会增加。因此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拓展,港口将成为物流服务中心,为货物、汽车火车、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www.daowen.com)

第四,信息化趋势。港口物流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可以缩短信息交换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此外,还可以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等网上服务。通过无形的信息网络,加大腹地的范围,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因此,那些可提供良好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港口在未来竞争中将更能显示优势。

(三)市场分析

第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放缓,但仍有很大增长空间。随着国际经济贸易持续走弱,国内宏观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货物运输和港口吞吐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港口货物的吞吐量增速放缓。虽然港口生产面临诸多复杂的外部环境,在国家相关贸易政策的引领下,港口运输生产正在健康、有序地发展。从需求来看,市场对石油、金属、矿石、钢铁、水泥等大宗货物的需求强劲,也为水路运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吞吐量增速看,各港口货物吞吐量均实现大幅增长(参见表6.8、表6.9),港口物流增长空间广阔。

表6.8 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前20位的港口  单位:百万吨

续表

资料来源:Shipping Statistics and Mar ket Review,December 2014,ISL.

表6.9 2014年中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位港口

续表

资料来源:2014年上海口岸年鉴

第二,大宗原材料进口加快,推动外贸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2012年上半年,大宗原材料尤其是原油的进口明显加快,部分生活物资的进口也维持较快的增长。受原油等大宗原材料进口加快增长的推动,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呈快速增长态势。

第三,集装箱增长迅猛,市场增长空间较大。港口能力的建设发展为中国港口经营提供了广阔舞台。依托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强劲动力,中国2003年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80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位。到2006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31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3%,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2012年受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放缓、主要经济体需求乏力等因素影响,主要出口航线箱量回暖势头较弱,船公司旺季涨价行为难以实现。由于市场运力供大于求,欧美航线平均舱位利用率只有80%~85%。受此影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上升势头仍然较稳健。2012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459.0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64.9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7%。

第四,港口机械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由于港口机械生产属于交通产业,即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产业,国家对其投资一直很大,加之我国港口设备大多需要更新换代,港机设备的生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港口机械设备的生产除了吸引本行业的厂家外,还吸引了其他行业的厂家(如造船厂、大型重型机械厂)不断涌入,可见未来港口机械行业成长空间很大。

第五,行业处于成长期(见表6.10)。港口行业属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宏观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将对港口行业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港口建设行业的高速发展,对特定港口而言,其腹地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当地港口的建设;港口货物进出口作为一种派生性需求,腹地经济的增长、外贸比重与公司货物吞吐量密切相关地区经济和外贸发生较大波动,如果经济发展速度落后,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港口经营的稳定性。

随着全球航运业中心向东亚、特别是向我国转移,“中国因素”在国际港口和航运业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为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港口业正采取增加国内投资、规范市场秩序、推进节能减排、整合港口资源等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目前,我国港口业连续逐月处于正增长之中。

当前,我国港口的现代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沿海主要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先进港口,局部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科技的推动下,中国港口的总体规模和总吞吐量均已居世界首位。

表6.10 中国港口行业评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