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石油天然气输送设备套装优化

石油天然气输送设备套装优化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利用,2000年决定建设年输气量为120亿m3的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将新疆和陕北的天然气经9省市送到上海。天然气长输管线设备国产化开展全面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是从年输气量为120亿m3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始的。正是这种“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保证了天然气长输管线设备科技攻关和国产化工作的顺利完成,使我国管线装备设计制造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石油天然气输送设备套装优化

天然气是高效清洁能源,21世纪以来,在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加快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2000年,世界天然气平均利用率占一次能源的23.6%,而我国只占2.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利用,2000年决定建设年输气量为120亿m3的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将新疆和陕北的天然气经9省市送到上海。同时,为弥补我国天然气资源的不足,也在不断寻求海外资源。天然气的远距离输送方式一是陆上长输管线;二是液化运输,在沿海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考虑到进口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天然气的需要,建设陆上天然气长输管线将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选择。

天然气长输管线加压站的关键设备包括电机驱动和燃机驱动管线压缩机组、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等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少数外国公司手中。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所有的电驱和燃驱压缩机组,以及40in、600lb(1lb=0.4536kg)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全部进口。尽管当时的机械工业部组织国内制造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做了大量技术分析论证工作,但并未得到用户认可。但是后来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具体组织下,国内制造企业的管线压缩机、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的研制工作从未停止过。

在此后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中,管线压缩机组和大口径球阀基本上仍然依靠进口,但个别场站国产电驱管线压缩机组得到了应用和工业性考核。

天然气长输管线设备国产化开展全面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是从年输气量为120亿m3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始的。经过大量的技术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国家能源局于2009年11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了“天然气长输管线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工作启动暨签约仪式”会议,张国宝局长出席了会议,黄鹂副司长主持了会议,来自国家能源局、中石油、中机联、中船重工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大家共同见证了电驱压缩机组、燃驱压缩机组、40~48in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的签约仪式。其中,20MW电驱压缩机组承担单位为沈鼓集团、哈尔滨电力装备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30MW燃驱压缩机组承担单位为沈鼓集团、中船重工703所和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公司,40~48in球阀承担单位为四川成高阀门有限公司、上海耐莱斯阀门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阀门有限公司。(www.daowen.com)

在国家能源局的直接领导下,国家能源局、中石油集团公司、中机联三位一体,密切配合,制订了周密的工作实施计划,在产品方案设计审查、技术条件和试验大纲制订、技术攻关、样机研制和鉴定、工业性试验考核等各个重要环节坚持高标准要求,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承担研发任务的制造企业和参与研发的协助单位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中石油各部门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正是这种“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保证了天然气长输管线设备科技攻关和国产化工作的顺利完成,使我国管线装备设计制造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在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建设中,20MW电驱压缩机组、40~48in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全部实现国产化,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打破了国外厂家对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对保证国家能源大动脉安全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根据国家石油天然气发展需要,2012年以后又陆续安排了22种各类管线阀门、执行机构和流量计的攻关,到目前除流量计等少数项目都已全部完成,逐步实现国产化。特别是56in、900lb全焊接球阀及配套电动、气液联动执行机构的研制成功为建设世界最高输气参数的中俄管线装备国产化创造了条件,也使我国大口径、超大口径天然气管线全焊接球阀和大转矩电动、气液联动执行机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