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租界牛奶案件:掺假和无照情况调查

租界牛奶案件:掺假和无照情况调查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6]1898年后,随着执照政策在租界范围内的实施,会审公廨处理有关牛奶的案件主要涉及“掺假”和“无照”。在掺假者中,无照牛奶棚的情况最为严重。从1900年开始的统计表明,掺假受罚者多来自新闸一带。1904年2月26日,有人向工部局捕房投诉某稽查员讹诈,会审公廨查明事实后,开除雇员,并给予其相应惩罚。

租界牛奶案件:掺假和无照情况调查

“掺假”(Adulteration)这个词最早可追溯到1506年。至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西方社会在牛奶中掺假的类型主要包括:加水、抽出脂肪(中国人习惯性称为“抽油”)、对牛奶进行脱脂处理、添加增稠剂和起泡剂、着色剂(通常是黄色)和化学防腐剂。[105]

从《申报》报道来看,在1898年执照政策还未施行前,会审公廨对牛奶案件的处理,除了偷盗奶牛和牛奶瓶外,主要涉及假冒,如1885年某华商洋货铺销售假冒美商鹰牌炼乳。[106]1898年后,随着执照政策在租界范围内的实施,会审公廨处理有关牛奶的案件主要涉及“掺假”和“无照”。

表2-3 1922年至1926年上海公共租界无照牧场样品掺假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Classification of Samples,Annal Report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1922—1926,上档,U1-1-935~939制作。

表2-4 1922年至1926年上海公共租界执照牧场样品掺假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Classification of Samples,Annal Report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1922—1926,上档,U1-1-935~939制作。

图2-3 1907年至1926年牛奶样品掺假百分比趋势图

资料来源: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years,Annual Report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1907—1926,上档,U1-1-920~939。

图2-4 1910—1924年牛奶样品掺假比例(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Analyses,Annual Report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1910—1924,上档,U1-1-923~937。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添加1%—30%的掺假最多,也有掺假者达到50%以上。商贩们通常是将牛奶中的奶油成分抽出,再将剩余的牛奶和其他诸如水牛奶或者黄牛奶混合,或者直接在牛奶中加水,还有在牛奶中添加淀粉以增加其黏稠度和增白。有的样品中甚至被检测出有不明胶质物。[107]除了在牛奶中掺水外,还会混入豆浆和花生汁,这会造成部分消费者产生胀气感,一些对花生过敏的客户也会感觉不适,米汤、棉仁油也经常被混杂牛奶中。[108]掺假行为对牛奶安全形成了极大挑战,特别是掺杂了不洁水质的牛奶,经常被贩卖给执照牛奶棚,大大提升饮用者患霍乱、痢疾等疾病的可能性。[109]

自1907年后,掺假比例有所下降。在掺假者中,无照牛奶棚的情况最为严重。尽管工部局要求在租界区域内贩卖牛奶必须持有执照,但是仍有人将牛奶运入公共租界偷卖。从1900年开始的统计表明,掺假受罚者多来自新闸一带。特别是在20世纪初,川沙农民掌握了奶牛养殖技术后,开始生产牛奶。因为他们没有执照,故只能将牛奶运到靠近公共租界的新闸一带出售。这些铤而走险之徒被抓后,一般由会审公廨送至浦东巡警总局处理。[110]侦查无照牛奶棚是工部局卫生处一项较为艰难的工作,费时费力,后者在防止无照牛奶流入租界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执照牛奶棚亦有存在品质不过关的情况。[111]

在侦查过程中,工部局稽查员的一些做法也招致商贩的反感。有的工部局稽查员借着手中权力,随意勒索牛奶商。1904年2月26日,有人向工部局捕房投诉某稽查员讹诈,会审公廨查明事实后,开除雇员,并给予其相应惩罚。[112]另外,工部局对于一再犯禁的牛奶商,为了“以儆效尤”,一般会吊销其执照或将其赶出租界,但是有时会直接拆除牛奶棚,这也导致牛奶棚主的不满。[1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